首頁> 其他類型> 西方美學史 第1卷 古希臘羅馬美學> 第三節 靈魂輪迴和兩個世界

第三節 靈魂輪迴和兩個世界

2024-08-14 17:56:11 作者: 蔣孔陽

  奧菲斯教—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靈魂概念,標誌著人類的自我意識的進展中的一種重要階段,沒有這種進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不可能進展到這種理論,即認為人的精神是神性的,並認為人的感性的本性能夠和他的真正精神本性的自我相分離開來。正是這種分離,使人的真正作用得到完善。恩培多克勒受到這種觀念的激勵。他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在伊奧尼亞哲學的秩序井然的宇宙中找不到歸宿,從而轉向從奧菲斯教—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靈魂概念中尋求補償,為自己在這個宇宙中找到一個位置。正是這種觀念,促使他在《淨化篇》中追隨奧菲斯教—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靈魂觀。

  首先,恩培多克勒認為人的靈魂本來住在諸神的樂園裡,同諸神共享至福,由於墮落而被放逐和輪迴轉生。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恩培多克勒聲稱他自己因為相信「爭」,所以成為從天上放落下來的流浪者:「從那光榮之鄉,從那至高的福境,我墮落在這大地,徘徊在芸芸眾生之中。」[18]而靈魂之所以會獲罪而墮落,是同愛和爭兩種力量的鬥爭緊密相關的。在《論自然》中,愛和爭主要是作為物質性的、使事物結合和分離、吸引和排斥的力量。可是在《淨化篇》中,愛和爭主要是作為善和惡兩種倫理價值的力量,可以使靈魂從善而升華或使靈魂作惡而獲罪的兩種對立的精神原則了。在他看來,由「爭」主宰的宇宙是惡的宇宙,由「愛」主宰的宇宙是理智的宇宙。愛和爭是善和惡兩個對立的原則。按照它們之間的邏各斯,事物被「爭」分割開來,又被「愛」結合在一起,成為和諧的「一」[19]。

  在恩培多克勒看來,靈魂所寄託的凡間現實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處於「爭」的影響下。「爭」是人類所處的凡俗生活,是造成種種紛亂、戰爭、災難和死亡的罪惡的淵藪。他以陰鬱的口氣向接受布道的聽眾們描繪:人們生活的塵世,是一個充滿紛爭、不幸和哀怨的悲慘世界。他說:「當我看到這陌鄉異壤,我悲泣,我嗚咽」,靈魂降生到這大地,「我們只是來到這客居的洞穴之中」[20]。人世間存在著種種對立:「有著血污的爭鬥和慈善的和諧,公道和邪惡,興盛和凝滯,可愛的確實的真理和黑暗的變易無常,生和滅,睡和醒,動和靜,加冕的帝王和群氓賤民,安寧和喧囂」等。[21]人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充滿了種種災難。他哀嘆:「這個悲哀的大地,總是伴隨著死亡、神譴和給人厄難的征伐;炙人的瘟疫、腐爛和洪水於黑暗中在草地上泛濫。」[22]任何生物都可以變成僵死的枯骸。因此,他要聽眾們幡然醒悟:「唉,悽苦的芸芸眾生,哀愁無福的人們,你們就是這樣從爭和哀怨中出生的!」[23]

  其次,恩培多克勒認為,靈魂在未獲罪,沒有被神放逐以前,是同神生活在至善世界裡,是一個理想的「黃金時代」。同這個苦難的塵世相對照的神聖樂園,並不在希臘通俗宗教和神話傳說中的奧林匹斯山上。在他的天堂中,愛神阿佛洛狄忒的權威代替了宙斯,諸神(他也稱為「精靈」)和萬物一起過著寧靜和諧的生活:在他們中間,沒有被崇拜的戰神,沒有爭鬥的呼號,沒有宙斯作為他們的王,沒有太陽神克洛諾斯,沒有海神波塞冬,只有愛神才是女皇。他們將神聖的禮物獻給她,為她描繪肖像;種種香膏和沒藥脂、甜醇的乳香,芳香撲鼻,棕色的蜂蜜作為美酒灑在地上。那裡沒有被公牛血的惡臭所玷污的祭壇,而且那種撕裂生物吞噬它們美好的肢體的行為,被認為是最可惡的褻瀆。[24]

  恩培多克勒所描繪的這個樂園,是由愛的原則所主宰,四季如春,樹木長春,沒有戰爭和痛苦,只有和平與歡樂。諸神同萬物相親相愛,和諧地生活著。這種理想,是和當時希臘世界的紛爭有關。公元前5世紀,希臘正經歷著劇烈的社會動亂,民眾飽嘗戰爭與疾病的災禍,從而嚮往一個極樂世界。

  恩培多克勒所描繪的這樣一個樂園,在某種意義上,是以宗教神話的形式,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