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第四節 關於君主的評價及其理論上的探討

第四節 關於君主的評價及其理論上的探討

2024-08-15 17:24:08 作者: 瞿林東著

  一、關於君主的評價

  評價歷史人物,自然也包括評價歷代君主,所不同的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君主是一種特殊的歷史人物。因此,在中國古代史學中,評價君主始終是一個重要論題,也是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論題。

  東漢末年,荀悅提出「六主」、「六臣」論[29],把君主評價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謂新的高度,主要是指作者對君主在歷史活動中的社會價值作出判斷。這個判斷或許不盡合理,但作者對歷史觀察之細緻、對君主劃分出等級差別,畢竟反映了作者的見解和膽識。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在君主評價方面的進展有突出的反映。西晉皇甫謐所撰《帝王世紀》,是一部記述歷代帝王歷史的著作,它從傳說時代的人物說起,依次敘述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前漢、後漢、曹魏等有關帝王的傳說和歷史。此書雖然半是傳說,半是歷史,但因其是系統的著作,對後世影響頗大,時時為人們所徵引。

  從理論上看,此書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卷首論「開闢」,是從「元氣」說起的。皇甫謐這樣寫道:

  天地未分,謂之太易。元氣始萌,謂之太初。氣形之初,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太素之前,幽清寂寞,不可為象。惟虛惟無,蓋道之根。道根既建,由無生有。太素質始萌,萌而未兆,謂之龐洪,蓋道之干。既育萬物成體,於是剛柔始分,清濁始位。天成於外而體陽,故圓以動,蓋道之實。質形已具,謂之太極。[30]

  萬物起於「元氣」,這同後來柳宗元《天說》的論點很相似,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其卷末,是記「星野」和「歷代墾田戶口數」,重視地域劃分的演變,山水、物產、戶口的狀況,歷代盛衰的更迭,最後作結論說:「自禹至今二千餘載,六代損益,備於茲焉。」[31]可以這樣認為,《帝王世紀》認為天地萬物起源於「元氣」的思想,以及重視地域、墾田、戶口的思想,都是把物質和物質生產視為歷史進程的源頭和基礎。這在歷史認識上是走向理性之路的蹣跚步履。

  唐初,虞世南所纂《北堂書鈔》,前二十二卷為「帝王部」,內容涉及總載、誕載、征應、福祿、潛晦、殷憂、登庸、創業、應運、功業孝德、睦親、體仁、寬惠、行義、行禮、幼智、神智、誠信、齊聖、克明、知人、謙讓、恭敬、勤勞、務農、弘量、納諫、赦宥、責躬、誡懼、教化、來遠、求賢、用賢、優賢、好學、尊師、藝能、慕道、武功、謀猷、雄才、搜狩、思治、識治、致治、巡行、製作、興造、遷都、守文、中興、敕誡、撫勞、責讓、嘆美、賞賜、哀傷、追舊、猜忌、微行、恩幸、奢侈、廢立、昏德、失政、禪讓、太子、霸等七十五目,是前所未有的對帝王的全面概說。這書,雖是一部類書,但它的內容多是關於歷史評價方面的。後世,宋人纂輯《冊府元龜》,其中「帝王部」當是受到它的影響。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唐玄宗時,有三部書也涉及對君主的評價,一是徐堅等編纂的《初學記》,這是當時的一部通俗讀物,故名「初學記」。其第九卷為「帝王部」。另一部書是吳兢所著《貞觀政要》,其第一卷中有「君道」篇。還有一部書是趙蕤的《長短經》,其中則有「君德」一目。《初學記》、《長短經》也是類書,但它們同《北堂書鈔》一樣,都涉及對君主的評價。至於《貞觀政要》,本是一部歷史名著,它在「君道」篇中,記述了唐太宗的「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的談話,記述了唐太宗與魏徵關於「何謂為明君暗君」的討論,記述了唐太宗與房玄齡、魏徵等關於「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的辯論,記述了魏徵的上唐太宗「十思」疏,等等,都關係到君主的思想、行為與治國安邦的大計。

  以上所舉的這幾部書,都是關於君主評價的重要著作。但是,這裡我們要特別關注的是兩部專論君主評價的歷史著作,一是虞世南的《帝王略論》,一是唐太宗的《帝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