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三 實踐過程中的實踐理性與評價理性

三 實踐過程中的實踐理性與評價理性

2024-08-14 17:47:00 作者: 楊耕

  作為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質活動,實踐是人們從一定目的出發,運用工具改造客體,並通過結果的反饋進行調控的自在自為的運動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理論理性、實踐理性和評價理性的辯證關係。

  任何目的的確立,都表現為要建立一種或實現一種現存世界目前還不存在的東西。實踐目的的提出,意味著人們對自身的需要有了一定的認識;意味著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既體現了人的內在尺度,又體現了物的外在尺度。所以,目的的確立是主體實際改造客體之前,在思維中對客體所進行的觀念改造,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否定性、批判性的反映,是在觀念中形成的理想客體。因此,目的鮮明地體現了主觀與客觀、理想與現實、實然與應然之間的矛盾。

  實踐是一種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在實踐過程中,目的既是初始環節,又是內控因素,目的貫穿和滲透在整個實踐過程之中。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想像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他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為規律決定著他的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13]。

  但是,目的畢竟是觀念形態。要實現目的,就必須藉助工具。工具不是天然的自然物,而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凝聚著、物化了人們過去的活動,並指向未來的活動。工具使前人活動與後人活動、過去活動與未來活動建立起內在的聯繫。這樣,每一代人在使用工具時,實際上是把前一代人的活動及其成果作為自己的手段,從而把歷史上創造的人類力量的總和納入自身之中。正是依靠工具這個身外器官,人們突破了身內器官的局限,使自己的本質力量獲得了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每一代人既繼承了前一代人的工具,又都在不斷創造著新的工具,從而不斷突破本身力量和活動範圍的局限,以社會總體的形式和人「類」的資格去從事新的實踐活動。這就形成了不同於生物進化規律的人類實踐活動規律,即社會發展規律。

  目的通過工具(手段)而外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實現和揚棄自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體實際地否定了作為目的本身的單純主觀性,同時也實際地否定了作為目的前提的對象的現實客觀性,使其成為符合主體要求的客體,從而建立了一種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存在。這就達到了實踐的結果。換言之,實踐結果是人的目的在客觀事物中的凝結和體現,是實踐過程中各種要素的融合。實踐結果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客觀實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並反過來制約著人的活動。

  在從目的通過手段而達到結果這一過程中,實踐理性發揮著重要作用。所謂實踐理性,是指人們在實踐活動開始之前預先建立的關於實踐結果的觀念原型或藍圖。實踐理性既是認識過程的最高環節,又是認識活動性向實踐活動轉化的中介環節,其任務是揚棄客體的片面性,按照主體的目的去改造現存事物。如果說理論理性揭示的是現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那麼,實踐理性則是人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而制訂的改造現存事物的規劃和方案。

  實踐理性以理論理性為基礎,但它又不是理論理性的邏輯推演。實踐理性形成的根據是物的外在尺度和人的內在尺度。作為理論理性向實踐活動轉化的中介環節,實踐理性的確立只有在主體通過理論理性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利用這種認識的結果時才是可能的。同時,實踐理性又體現著人的理想意圖,包含了對人自身需要的認識。人們之所以進行實踐活動,並不是簡單地重複和模仿現存事物,而是為改變現存事物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因此,實踐理性絕不僅僅是對現存事物「本來如此」的反映,而是同時根據人的尺度對現存事物「能夠如此」的反映。實踐理性的形成過程,就是主體在觀念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將其內在尺度運用到物的外在尺度上,並將二者統一起來,創造出某種「理想意圖」或理想客體的過程。

  為了使這一過程合理化,需要評價理性對此進行評判。在我看來,評價理性就是指對事物、活動和過程所進行的價值判斷這樣一種特殊的認識形式,其特點是把人的內在尺度引入認識活動,並以此為依據評判事物、活動和過程對人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是有價值的還是無價值的,從而決定是取還是舍。與理論理性追求對現存事物「本來如此」的認識不同,與實踐理性追求對現存事物「能夠如此」的認識也不同,評價理性追求的是對現存事物「應當如此」的認識。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評價理性關注的是對實踐結果的評價。實踐結果是人的理想意圖、本質力量在客觀事物那兒的凝聚和體現,是實踐過程各種要素的融合,它一經產生就成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象性存在。人們可以通過實踐結果這一對象性的存在,反思、評價實踐理性、實踐活動、實踐過程的合理性問題。當實踐結果與實踐目的之間出現偏差時,應修正、完善實踐理性,改變計劃方案和實踐手段,並調整實踐活動本身,使理想意圖與客觀實際相一致。從實踐理性到實踐結果的評價,實際上是人的實踐活動的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我調節的過程。

  總之,實踐是以主體、中介(工具)和客體為基本構架,通過目的、手段和結果的反饋、調控而自在自為的運動過程。作為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雙向運動過程,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又形成了人的主觀世界,創造著屬人世界。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就是人的實踐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