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實踐: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2024-08-14 17:47:03
作者: 楊耕
所謂主觀世界,是指人的意識、觀念世界,是人的頭腦反映和把握物質世界的精神活動以及心理活動的總和,既包括意識活動的過程;又包括意識活動過程所創造的觀念,即意識活動的成果。主觀世界不僅起於主體的心意,而且表現為主體的心意狀態。人的願望、情感、意志、目的、觀念、信念、思維等,都是主觀世界不同的存在形式。從總體上看,主觀世界是知、情、意的統一體。
客觀世界則是指「物質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識活動之外的一切物質運動的總和。從內容上看,客觀世界包括兩個部分,即自然和社會。前者不依賴人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後者形成於人的實踐活動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二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它們都是客觀存在,而非意識、觀念存在。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的統一構成了「外部世界」或「物質的世界」,即客觀世界。
主觀世界不同於客觀世界。客觀世界存在於人的意識活動之外,具有直接現實性,並按照自己固有的規律運動著。外部自然存在的物質基礎在其自身,人的社會存在的物質基礎是物質生產方式。主觀世界則是以人腦為物質(生理)基礎,以意識諸要素及其運動為機理的。主觀世界存在於人腦之內,是主體意識活動所具有的智力、智慧、思維能力大小強弱的幅度、界限,以及它所能接受、理解和處理信息的思維容量域。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主觀世界。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具有異質性。這是其一。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其二,主觀世界的發展與客觀世界的發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從根本上說,客觀世界是主觀世界的外在空間,客觀世界決定主觀世界,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然而,主觀世界畢竟是一種非直接現實性的存在,起於心意之內的「由己性」使人們可以在心意之內隨意組合、建構客體,從而使主觀世界既可能在某些方面和狀態上背離客觀世界,發生幻想、錯誤;也可能超越客觀世界,對未來存在做出超前反映。這樣,就出現了主觀世界的發展與客觀世界的發展不完全同步的狀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有著複雜的矛盾關係,主觀世界一方面肯定、表現、反映著客觀世界;另一方面又是對客觀世界的偏離、否定和超越,二者始終交織在一起。
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又具有統一性。
首先,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在內容上是同構的。所謂同構,是指具有彼此對應的基本要素及其結構方式。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同構性是由主觀世界本身形成的前提、條件和基礎造成的。主觀世界並不是離開客觀世界而獨立自存的實體,也不是一個超然於客觀世界而絕對孤立自存的世界。從根本上說,主觀世界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它在觀念形式中反映著客觀世界的內容,在概念中凝結著對客觀世界本質的理解。主觀世界實質上是被人的頭腦所反映並轉換為觀念形式的客觀世界,在內容上源於客觀世界,因而必然與之具有同構性。
其次,主觀世界的運動規律和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具有同一性。由於主觀世界在內容上與客觀世界具有同構性,主觀世界的運動規律是對客觀世界運動規律的反映和升華,所以,它同樣具有必然性、重複性的特徵。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思維規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要起作用。辯證法的基本規律既適合客觀世界,也適合主觀世界。當我們把概念辯證法看作是現實世界辯證運動的自覺反映時,辯證法就歸結為關於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兩個系列的規律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但在表現形式上是不同的。
最後,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又是互相轉化的。如前所述,主觀世界本質上是反映在人的頭腦中並轉換為觀念形式的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尤其是其中的理想存在通過實踐又能夠轉化為現實的存在,成為客觀世界的一部分,並不斷地更新著客觀世界的內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列寧指出:「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14]
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現實基礎就是人的實踐活動。
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形成於人的實踐活動中。主觀世界並不是客觀世界自動分化的結果,也不是由各種「先天範疇」構成的思維之網。就其發生而言,實踐是主觀世界最切近的基礎,主觀世界是實踐活動在人腦中的「內化」。正是在實踐活動中,物質世界發生了分化,它被反映在人的頭腦中並轉化為主觀世界。就是說,實踐使統一的物質世界分化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接觸點。正是在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接觸的過程中,客觀世界的內容才轉變為主觀世界的內容。這一轉變是一個不斷深入和擴大的過程。對於每一時代特定的主體來說,並不是客觀世界的所有內容都能構成主觀世界的內容,只有納入實踐以及認識活動範圍內的那部分客觀世界,才能轉化為主觀世界的內容,或者說,只有被納入實踐以及認識活動範圍內的那部分客觀世界並為主體所接受和認識,並沉積、內化為意識的容量框架、縱橫幅度和界限的時候,才能轉化為主觀世界。實踐從根本上制約著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接觸的範圍,以及主觀世界的廣度和深度。
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轉化的基礎與途徑。不僅客觀世界只有通過實踐以及認識活動才能轉化為主觀世界,而且主觀世界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客觀世界。實踐本身就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是主觀和客觀的「交錯點」,「它不僅具有普遍東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單純現實東西的品格」[15]。正因為如此,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轉換的基礎與途徑。
實踐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有目的的活動不是指向自己……而且為了通過消滅外部世界的規定的(方面、特徵、現象)來獲得具有外部現實形式的實在性……」[16]換言之,人在實踐活動中並非僅僅接受客觀世界及其規律,而且要依據自己的目的利用客觀規律去改變客觀世界的現存狀況,使它成為符合人的目的要求的新的狀態,即成為屬人世界。因此,在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過程中,又同時形成了自在世界和屬人世界,即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