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五 實踐: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五 實踐: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2024-08-14 17:47:06 作者: 楊耕

  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是兩個相對應的概念。自在世界又稱天然自然,這一概念包含了兩重含義:一是人類世界產生之前的自然界,這是人類產生之前的先在世界;二是尚未被納入人的活動範圍的自然界,即自然界中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人類世界又稱屬人世界,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都具有客觀實在性。人們並不是在自在世界之外創造人類世界,而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表現自己的本質力量,建造人化自然、人類世界的。人的實踐可以改變天然自然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乃至其規律起作用的方式,但是,它不可能消除天然自然或自在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相反,天然自然的客觀實在性通過實踐延伸到人化自然、人類世界之中,並構成了人類世界客觀實在性的自然基礎。

  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區別在於,自在世界是獨立於人的活動或尚未被納入人的活動範圍內的自然界,其運動變化完全是自發的,一切都處在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人類世界和人的活動不可分離。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動所改造過的自然,它體現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質力量;社會關係則是人的活動的對象化。人類世界的獨特性就是它的對人的實踐活動的依賴性。固然,人類世界不可能脫離自在世界,它要以自在世界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但人類世界畢竟不同於自在世界,畢竟不是自在世界自動延伸的產物。從根本上說,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是人的對象世界。

  統一的物質世界本無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之分,只是出現了人及其活動之後,「自然之網」才出現了缺口並一分為二,即在自在世界的基礎上疊加了一個與它既對立又統一的人類世界。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實踐不僅使天然自然發生形態的改變,同時還把人的目的性因素注入自然界的因果鏈條當中,使自然界的因果鏈條按同樣客觀的「人類本性」發生運轉。由此,「我們還能引起自然界中根本不發生的運動(工業),至少不是以這種方式發生的運動;我們能給這些運動以預先規定的方向和規模」[17]。換言之,實踐雖然不能使自然物的本性和規律發生變化,但能把人的內在尺度運用到物質對象上去,按人的方式來規範物質運動的方向和過程,改變物質的自在存在形式。在實踐中,天然自然、「自在之物」不斷轉化為體現了人的目的並能滿足人的需要的人化自然、「為我之物」。

  從天然自然、「自在之物」轉化為人化自然、「為我之物」這一過程,就是「自然的人化」過程。「自然的人化」強調的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18]。換言之,「自然的人化」強調的不是自然界的變化,而是自然界在人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獲得屬人的性質,不斷地被改造為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成為「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即「人類學的自然界」。[19]

  自然的「人化」過程同時就是人類社會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人們在從事物質生產、改造自然的同時,又形成、改造和創造著自己的社會聯繫和社會關係。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也就不可能有人與自然的現實關係。自然的「人化」是在社會之中,而不是在社會之外實現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自然界的屬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才是存在著的」,「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表現為他自己的屬人的存在的基礎」。[20]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及其統一,構成了人類世界。

  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自在世界的基礎上建造了屬人世界,從而使世界二重化為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具有內在聯繫。這種內在聯繫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自在世界構成了人類世界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人在實踐活動中把天然自然同化於自身,轉化為自己的本質力量;同時又把這種本質力量對象化於人類世界中。人類世界形成之後又反過來制約天然自然,不斷地改變自在世界的界限。在實踐活動中,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這兩方面是密切相關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當代科學成果表明,自然史上最高的「會聚」發生在自然史向人類史的轉化階段,此時,較低層次的自然系統成為較高層次的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而社會系統又對自然系統施加著「約束」。

  另一方面,天然自然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轉化為人化自然,並在人化自然、人類世界中延續了自己的存在;同時,人化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到整個大自然的運動過程中,或者說,仍然要加入由自然規律支配的自在世界的運動過程中。這裡,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自在世界的運動以其強大的力量強行剷除人化自然的痕跡,使人的活動成果趨於淡化和消失;二是人化自然改變了自然規律起作用的範圍和結果,改變了自然過程,特別是生物圈內物質、能量的流通與變換。這就可能對人產生負面效應,如當今出現的生態失衡問題。從根本上說,環境污染、生態失衡是以「天災」的形式而表現出來的「人禍」。正因為如此,恩格斯提出了自然界「對人進行報復」以及「人類同自然的和解」問題。

  

  總之,人的實踐活動是一種不斷分化世界,不斷使世界二重化,又不斷統一世界的活動。對人來說,世界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對象性的存在。所以,馬克思指出,不僅要從客體方面,而且要從主體方面,從「感性的人的活動」,即實踐方面去理解「對象、現實、感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