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3
2024-06-12 04:52:29
作者: 丁邦文
廖志國決定先拿組織部長賈大雄開刀,採取鈍刀割肉、各個擊破的戰術,對以苗長林為首的「三劍客」分而化之。
恰好,海北縣人代會剛結束,這邊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到了退二線年齡,轉到人大掛了副秘書長閒職。陽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在人大、政協擔任部門正職以上的官員,退休時間可以推遲兩至三年。
常務副部長缺額,部里領導力量頓顯薄弱,賈大雄馬上向廖志國提出,希望市委儘快研究補上。
廖志國頓時來了興趣,暗中吩咐黃一平道:「補充這個常務副部長,對我們說不定是個機會。你先認真研究一下,也許一記冷拳下去,能夠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最近一段時間,廖志國注意力集中在「三劍客」身上,千方百計欲除之而後快。黃一平圍繞這個中心,就像一個戰時司令部的作戰參謀,一面做足充分的調查、勘察工作,詳細摸清對手情況,力求做到知己知彼;一面又要仔細分析對方陣營的結構,千方百計尋求其間的薄弱環節,以便於穩、准、狠地實施攻擊,出其不意,以求完勝。當然,黃一平這個作戰參謀也不那麼好當,他必須準備多套方案,隨時供給廖志國這個總司令選擇與定奪。
前些時的海北選舉事件,最終以許海衛落選、顧鋒當選落幕,賈大雄、黃一平的海北之行失敗,於樹奎犯上作亂既成事實,反對派們貌似取得了一個天大的勝利。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真的如此。一方面,廖志國礙於人民代表聯合提名具有法理上的優勢,不便強行以行政命令壓制其合法性,這乃是一個客觀存在且無法迴避的事實,確乎顯得他這個市委書記多少有些無奈、乃至無能。而另一方面,他充分吸收了黃一平的合理化建議,乾脆內緊外松、以退為進,嘴上高調主張執行市委決定,暗中卻放任於樹奎在海北的意圖得逞。如此一來,於樹奎犯上在前,且公開於眾目睽睽之下,因此而激發了部分常委對於樹奎的強烈不滿,尤其朱玉、何長來等人更是旗幟鮮明,使得苗長林一派在常委會裡頓時顯得孤立起來。而這,正是廖志國期望中看到的階段性成果,也為他徹底收拾「三劍客」埋下了伏筆。
面對「三劍客」近乎猖狂的明槍暗箭,堅決實施反擊自是廖志國的不二選擇。對此,他和黃一平意見相當一致。可是,對於如何進行反擊,採取何種反擊手段,是強攻還是智取,是攻城掠地還是攻心震懾為主,其間經過反覆研討、磨合,最終才取得高度一致。
按照廖志國的性格脾氣,以及他為官多年的一貫行事風格,對待於樹奎這樣公開跳出來挑戰的對手,應該毫不留情猛打痛殲,決不給對方以任何還手、喘息的機會。即便對於那些匿名告狀信,他也恨不得馬上查個水落石出,揪出那些幕後黑手,通過行政、紀律、法律等手段治他個屁滾尿流、落花流水。如是,不亦痛哉快哉!
可是,黃一平作為秘書與旁觀者,卻不贊同這樣的思路。不錯,於樹奎在海北人代會上的那一齣戲,確實做得過頭了,廖志國怎麼出手打壓都為過分。那些匿名告狀信更是可惡。一張郵票幾頁紙,羅列大堆莫須有的罪名,最後署上一個虛構的名字,批量列印或複印出來,天南海北那麼一寄,馬上就會鬧得滿城風雨,人人皆知陽城地界上出了個大貪官廖志國。這種事,上邊真來調查還好說,即便不能最終水落石出,當事人至少也有個陳述、申辯的機會。事情壞就壞在沒人查,而是層層級級指示、下轉,往好處說是上級領導信任你,實際上呢,如此一直含糊曖昧著,那黑鍋你就得永遠背下去。此事按到誰頭上都會憋氣窩火。然而,檢察長選舉有法理支撐,名義上披了件冠冕堂皇的外衣;匿名信這塊雖然未得法紀與輿論的明確支持,卻也不在法律明令禁止之列,何況,確有很多腐敗案件,正是通過匿名信披露才得以查處。因此,仔細衡量下來,實施硬打硬沖的強攻政策,委實利小弊大,弄不好有可能兩敗俱傷、得不償失。這點利害關係,黃一平稍加提醒,廖志國便不難接受。
當然,黃一平不主張實施強行反擊,除了為陽城政局穩定及廖志國的切身利益考慮外,也有為自身前途著想的因素,說白了是存了一點點私心。回首既往四年多,不論當初從黨校重回市府,還是後來頻頻晉升職級,若非廖志國知遇大恩,絕不會有他黃一平的今天,更遑論前途光明的未來。在陽城政界,但凡認識他黃一平者,皆知道這段歷史,也都認定他是廖氏陣營的核心人物。可是,作為官場中人,跟對人、站對隊是一回事,如何跟、怎樣站又是另一回事。善跟、會站者,總是將伸出去的那隻腳極盡遮擋,儘量做得遮山擋水不動聲色,此謂聰明絕頂。只有那些愚蠢之輩,整天扛著旗幟、打著號子四處招搖,高調錶明自己所屬的山頭與圈子,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是誰的人。過去給馮開嶺當秘書那段時期,黃一平就是心眼太實、跟得太明顯,才栽了天大的跟頭,差點徹底斷送前程。緣於此,黃一平就不希望廖志國在處理與對手之間關係時,太過張揚與強硬,尤其不宜採取血拼的鬥爭方式。因為那樣一來,他這個秘書必然要充當馬前卒、清道夫的角色,難免做些踏地雷、托炸藥包之類的活計,也許先送死的就是自己。或者即使不至於此,萬一雙方火力太猛了,也必然會給自己帶來長久的隱患。畢竟,廖志國不會久居陽城,而自己則註定要在此終老,後路不能不留啊!
如此一來,黃一平就儘量說服廖志國,確定對「三劍客」以智取與攻心為主。至於選擇賈大雄作為突破口,更是頗費了廖志國與黃一平一番斟酌。
根據黃一平的觀察與研究,苗、賈、於「三劍客」的構成,總體看是一個極為穩定的三角結構,可拆開看卻各有特點,各自的優劣、長短相當明顯。三人組合中,苗長林官居正廳級副書記,不僅位高權重,而且個性沉穩,工於計謀,慣於避居幕後充當總策劃的角色。作為黨委中的正副書記,廖志國自然不便直接拿苗長林開刀。何況,他們二人之間的競爭關係盡人皆知,若是明里開打起來,一定首先對廖志國不利。再說海北縣委書記於樹奎,「三劍客」中數他職級最低,也數他個性最為張揚,為人行事最是高調。陽城官場,盡人皆知他是廖志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加之,於樹奎長期主政海北,自恃乃一方諸侯,更倚仗省里有強硬後台,早已養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霸道習慣。在與廖志國的較量中,他充當著衝鋒陷陣的打手角色,不僅時常發泄不滿情緒,而且竟然通過檢察長選舉一事公然挑釁市委書記權威。按照一般情形,使出殺威棍,先打掉這隻出頭鳥,也在情理之中。可是,一個市委書記與縣委書記直接較量,不論結果如何,輸家皆是職位高的一方。而「三劍客」們的如意算盤,也許正是希望廖志國先與於樹奎過招相掐,令前者道義上先遭慘敗。如此而論,自然也不宜從於樹奎身上入手。只有組織部長賈大雄,雖然也是常委,卻屬於市委工作部門的領導,官銜不大也不不小,職位不高也不低。比較其他二位,賈大雄相對膽小懦弱、瞻前顧後,既無苗長林的善謀,又不具備於樹奎的剛硬。一旦與之交起手來,不僅少了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的顧忌,而且也不致讓人說成以大欺小。更主要的是,賈大雄作為組織部長,手握人事大權,其破壞性遠遠超過苗、於二位,拿下他就等於削弱了「三劍客」的半壁江山。
須知,對於當下的市委書記廖志國來說,比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得心應手的組織部。
前邊曾經說過,廖志國由市長轉任書記,工作重心隨之發生重大轉移,用他自己的話說,乃是由務實為主過渡到務虛為主,由謀事為中心向謀人為中心轉變。這還不像過去在縣、鄉里做書記,那種基層的黨務主官,實際上是黨政一把抓,書記越位抓政務天經地義。而到了地級市這一塊,情況則有些不同。一座中等城市,看上去上萬平方公里,洋洋數百萬人口,可主體都在下邊的那幾個縣(市),而且人家自成體系,真正需要市里操心的事情並不多。或許,這也是縣裡一直希望歸省直管的原因之一吧。說白了,一位地級市的黨政主官,實際需要打理的範圍,也就是市區方圓千把平方公里的那幾個行政區,能夠展示於人者也不像縣裡那樣豐富、具體。事情總共不過那麼多,你書記還好意思再去同人家市長搶著做嗎?因此,當了書記的廖志國,反而有種遭架空、被邊緣的感覺。擔任市長時,他的現場視察多,人家找他匯報工作的多,腦子裡考慮的大多是修橋、造路、建工程之類的具體事務;當了書記後,務虛的會議多,找人談話多,整日思考的主要是各種各樣的人事關係。
在中國官場,像廖志國這樣的市委書記謀人,仰仗和依靠的主要部門是市委組織部。試想,全市那麼多官員的升降進退,從推薦、考核、測評到最後的公示、任免,包括離退休之後的慰問、治病、解難、幫困,及至最終亡故的祭奠追悼,哪一樣不需要組織部的操辦、介入或過問?若是主政此部的要員三心二意、甚至離心離德,那自己這個書記還怎麼將人事謀好謀順?尤其顯得重要的是,人事不像政事那樣刻板,而是千變萬化,其中很多所涉之人或是身份特殊,或是關係敏感,難免有不按常規、正途操作者,更加需要這個組織部特別知己貼心。陽城目前的情況,同廖志國期望的恰恰相反。
因此,選擇賈大雄作為突破口,實為勢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