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55

2024-06-12 04:49:48 作者: 丁邦文

  還有幾天就是重陽節,馮開嶺突然決定,要到省里跑一跑,看望幾個老領導。

  在這之前,國慶節和中秋節剛剛過去,馮市長已經到省里跑過兩趟,但只是看望了一些現職領導。對退下來的老同志,按慣例只有臨近春節時才拜訪。

  丁市長秘書小吉傳遞過來的信息,也許確有其事,也許只是風起於青萍之末,還可能是對手施放的煙幕或離間之計。可不管怎樣,根據年處長傳來的確切消息,省里馬上就要研究確定考察對象,接著考察組就會進駐陽城,元旦之前肯定會最終決定市長人選,交由春節之後的人代會投票選舉。在這期間,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任何變化也都屬正常。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真的讓張大龍、秦眾他們結成某種同盟,事情就糟了。

  「張大龍在陽城的勢力不可輕視,特別是有洪書記這個靠山,是個很有力的競爭對手。秦眾在省里有什麼背景也難下結論。兩股勢力一旦攪和到一起,又是背對背的冷槍暗箭,絕對難以防範、不好對付。當務之急,是設法破解張、秦聯盟,尤其要集中力量對付威脅最大的張大龍,削弱並穩住秦眾。」馮開嶺打算先從省里的幾個陽城籍老幹部那兒下手,以迂迴戰術對張大龍分而化之。

  「還是你代我出面。這個時候我頻頻往省里跑,不太合適。」馮開嶺對黃一平說。

  

  「好的,那些老領導家大多數我都熟悉,以前跟您後邊跑過,門牌、電話號碼當時也都記下了。」黃一平知道,這個任務很光榮,也很艱巨。所謂跑跑,不光是送點禮物,關鍵還要把話遞到,並且該說的必須說到位,起到效果,否則跑了等於白跑,浪費精力和時間不說,也耽誤了馮市長的大事。

  馮市長當場開列了一串名單,都是陽城籍在省城退下來的老領導,從省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到各個部、委、辦、廳、局的正副職,累計大約有十來個。

  「這些領導都要跑?」黃一平問。

  「儘量多跑幾家吧,不過,這兩位老同志是重點!」馮市長把名單仔細看了又看,確認沒有遺漏,這才在其中兩個名字下邊畫了一道重重的橫扛。

  黃一平一看,一位是省國土廳退下來的印廳長,一位是省農村工作部離休的毛處長。

  對於這兩位老領導,黃一平很熟悉。跟馮市長做秘書幾年,他每年都要隨同到省城跑幾次,其中春節之前肯定要專門看望一下這些陽城籍的老幹部。通常情況下,馮市長會親自一家家跑,雖然有時只是蜻蜓點水一坐就走,但那種姿態便代表了重視與尊敬。如果馮市長實在跑不開,就讓秘書黃一平代勞,禮物還是那些,話卻要多說幾句,無非解釋馮市長何故不能親臨,平常如何對老前輩們百般記掛,或者當場給馮市長撥個電話,由他親自與老同志表達。

  「知道為什麼重點要跑毛處長和印廳長嗎?」馮市長問。

  「印老廳長的情況倒是有些知道,毛老處長這裡卻不清楚。」黃一平道。

  「看來有必要對你進行一點革命傳統教育嘍。」馮市長呵呵一笑。

  黃一平當然希望掌握多一些背景資料,以便到時候懂得怎麼說話,如何拿捏分寸。

  「別看這個毛處長離休前只是省委農村工作部的一個處長,卻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與市委洪書記關係更是非同一般!」馮市長介紹道。

  毛處長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參加革命的一位老八路。他老家在安徽蕪湖,高小畢業後跟隨一位同鄉出來參軍,歷經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並隨解放大軍接管陽城。解放後,毛處長由於年紀太輕,被組織上送到省農學院繼續讀書,成為五十年代那批土八路中的知識分子。此後,他長期在省委農村工作部門工作,以常年深入基層、熟悉農村、精通農業而著稱。他的足跡遍布全省鄉村,陽城郊區更是他來得最多的地方。那時候,不論多大機關、多高級別下來的幹部,但凡到了農村都不興住宿賓館、招待所,而是一律吃住在農家。毛處長來陽城郊區,最喜歡住宿洪書記家,因為洪書記父親是當地的種田能手,母親是婦女隊長,家庭出身好,家裡收拾得也很乾淨。一來二去,毛處長就與洪書記父母結下深厚友情。

  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文革」風起,既是保皇派又是走資派的毛處長在省里遭到批鬥,就主動要求下放到陽城郊區,還是在洪書記老家那個生產大隊。為避免連累洪家,他自己出資建了房子單獨居住。對於落難了的毛處長,當地農民仍然一如既往親切友好,洪書記一家更是熱情關照,衣食住行、燒洗買汰全部幫助料理到位。其時,洪書記兄妹幾個正在讀書,學校里開門辦學、教育鬧革命、白卷英雄之類鬧得不亦樂乎。毛處長依仗在洪家說一不二的威信,要求洪家幾個子女不要隨波逐流荒廢了學業,有空時他還親自幫助補課輔導。這期間,毛處長又與洪家子女結成忘年之交。

  等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毛處長官復原職,還回到省委農工部任處長。同時,為了儘快恢復被破壞的農業生產,他還主動要求再在陽城郊區蹲點一段時間,並掛職郊區區委副書記。這時,洪書記剛好從陽城農校中專畢業。毛處長對洪家子弟熟悉,又感恩於對洪家患難之中給予的關照,就把洪書記帶在手邊精心調教,不久之後讓他擔任村支書、公社農技站長,及至後來當上鄉黨委副書記,一步步正式走上政壇。

  說過這段大概經歷,回過頭來再說毛處長其人。這位從小參加革命的老人,由於有進入農學院系統學習的經歷,後來又長期深入農村基層,成為全省有名的農業專家,特別是在治理高沙土、經營水利、沿江農作物布局等方面獨有造詣。在上世紀,我國還是傳統農業占據主導地位,十多億人吃飯乃是第一要務。即使像經濟比較發達的本省,鄉鎮工業雖然已經是如火如荼,可農業在整個經濟中依然首當其衝。因此,像毛處長這樣的農業專家,按說早應該提拔到某個地市或廳局擔任更高層級領導,不想,正是緣於其在專業領域的獨特聲望,卻被省里寶貝般一直「珍藏」在農工部,直到離休也才享受到地廳級待遇。不過,也因為此,他在省領導面前頗有發言權,其威望絕不亞於某些位高權重的廳局長。尤其下到各個地市,更是深受基層黨政負責人的尊敬。洪書記之後一路從鄉、縣到市,進步速度頗快,就與他的力薦有很大關係。

  馮開嶺這一介紹,黃一平恍然大悟,難怪這麼多年馮市長一直對這個毛處長敬重有加,原來內有玄機。

  「既然毛處長與洪書記關係特殊,那麼他與張大龍私交如何?」黃一平問。

  「毛處長與張大龍沒有什麼交情,據說印象也不是太好,主要是張在省城陽城籍老人那裡總體口碑不佳。」馮市長說。

  「哦,那就好。」黃一平不禁鬆了一口氣。

  「到毛處長跟前,知道話怎麼說嗎?」馮市長問。

  「知道了。」黃一平嘴上這麼答,心裡卻也不是十分把握,就當場將說詞演示一遍,特別對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做了預案。馮市長聽了,表示滿意。

  「這次給毛處長帶點什麼東西呢?」黃一平問。

  「這個我已經準備好了,你直接找鄺明達拿。至於印廳長那兒,你熟悉他的情況,一切由你具體操辦,所需費用也找鄺明達報銷。」馮市長說。

  黃一平點點頭,表示領會。

  「記住,凡事點到為止,過猶不及。老同志們身經百戰,見識過的大場面多,千別把戲演過了。還有,在省里不要張揚,遇到熟人儘量躲開。」馮市長再三叮囑。

  馮市長的這一番推心置腹之語,讓黃一平感動不已。他想,官做到馮市長這種級別,有時也很難,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身邊奉承迎合者不少,可到了關鍵時刻,真正能說點心裡話的人卻很少,說到底還是高處不勝寒哪。

  如此說來,黃一平此次省城送禮之行,責任相當重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