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2024-06-12 04:49:47 作者: 丁邦文

  「平時印象,丁市長秘書小吉不是那種口風不緊的之人,從他嘴裡透露出這樣重要的消息,應該不會有什麼毛病吧?」馮市長一向慎重,他倒不是對黃一平傳話的真實可靠性有什麼懷疑,他擔心這裡面是否有什麼訛詐或圈套。

  對小吉其人,黃一平還是頗為了解的。他把事情的前後經過認真想了又想,再把小吉的那些原話複述了好幾遍,說:「拋開傳話的時機、場合、動機不談,我覺得他說的應該是真話和實情。目前情況下,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寧當其真,不當其假。」

  「倒也是,非常時期,大敵當前,也顧不了那麼許多了。」馮市長點頭道。

  那個張大龍與秦眾,難道真的會形成同盟嗎?假如他們真的聯手,會怎樣聯手、能聯到什麼程度?說直白一些,張、秦聯盟對整個陽城市長的取捨又將會發揮多大的作用,對馮開嶺的未來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這些問題,才是他們二人需要連夜商議與應對的當務之急。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其時,已是凌晨一點多,可馮開嶺與黃一平卻絲毫沒有睡意,甚至愈益亢奮起來。多年來,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通宵不眠,而且,由於經常如此,體內生物鐘的頻率、節奏也漸漸趨於一致,往往越是夜深人靜就越是興奮異常,越是鬥志昂揚。

  「那個張大龍,可不能小看哩。」馮開嶺告訴黃一平,張大龍其人,別看平時表面嘻嘻哈哈一副笑面虎形象,也沒有多少真才實學,可骨子裡卻一肚子壞水。像他這樣的平庸之人,之所以能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一帆風順,以至於被人稱為陽城政壇上的常青樹、不倒翁,內中最大的訣竅只有兩個字:投機。張大龍最大的能耐,是善於觀測政壇風向,精於政治賭博。早在鄉鎮工作開始,他就認準洪書記是棵可以倚靠的大樹,一心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託附於洪。而且,在其後追隨洪書記的過程中,他特別擅長製造並利用矛盾,常常成為那個鷸蚌相爭之後得利最多的漁翁。別的不談,只要看看他擔任市委秘書長、組織部長、副書記這麼多年,陽城市委、市府主要領導間的很多矛盾,其實都與他有很大關係,尤其現在洪書記與丁市長的矛盾激化,更是離不開他的離間挑撥。

  「不獨陽城官場如此,也不獨張大龍一人這樣,當今官場,有很多像張大龍之類的官員,已經練就了一身在矛盾、夾縫中生存、發展的技巧,或者說,沒有矛盾和摩擦,他們就喪失了生存、發展、壯大的基礎。」馮市長的情緒,慢慢又被調動起來。

  「省里有無可能使用張大龍呢?」黃一平問。

  「很難說,不確定因素很多。」在馮開嶺看來,如果完全從個人素質和陽城實際需要出發,張大龍絕無任何優勢,簡言之,若是大家獨斗單挑,張大龍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可是,官場之事往往好比戲台,又常常好似賭場,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程式,變化與意外恰恰才是常態。現在民主推薦與測評的結果雖然放在那裡,民間輿論的呼聲也很明顯,可選擇誰擔任陽城市長,是否使用張大龍,除了慣常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常情常理之外的微妙原因。就目前情況而言,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洪書記,而其說話分量的輕重,又取決於省委對他的使用情況。如果省里暫時不準備起用洪書記,那麼在陽城市長的人選上,極可能就要充分考慮他的意見,這是中國官場慣用的一種平衡術。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便是張大龍與秦眾是否聯手,以及聯手的程度。張大龍是陽城的地頭蛇,秦眾在省里有些關係,他們若是真正達成緊密型聯盟,那效應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張大龍與秦眾有形成聯盟的基礎嗎?他們的同盟能夠持久、牢固嗎?如果他們搭檔起來,會是怎樣的狀態?」黃一平內心裡自然不希望這樣的情況成為現實,可又無法不朝那個方向設想。

  「這正是我們需要破解的一個謎。」說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馮開嶺漸漸進入亢奮狀態,他把身子朝黃一平這邊傾了傾,說:「你記住,官場與生意場沒什麼兩樣,沒有永遠的敵人、對手,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同盟,一切分分合合都以利益為基礎,完全取決於現實需要。張大龍與秦眾,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完全有可能達成某種默契,形成利益同盟。對張大龍而言,他是為了謀得市長位置,在退休之前嘗嘗市府掌柜的味道。於秦眾來說,目前在陽城根基尚淺,暫時還沒有能力直接衝擊市長寶座,這次摻各和進來,也只是露個臉,強化其個人形象,積累點政治資本。而在我與張大龍誰當市長這個問題上,他顯然更傾向於張,因為從年齡方面考量,張大龍最多只能當一屆,我卻有可能幹滿兩屆。而且,他與張聯手,正合了洪書記的旨意,等於在政治上額外多撈了一筆。至於說他們是否能真正實現持久、牢固的聯盟,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不可能!」

  看到黃一平面露不解之色,馮開嶺乾脆來了個竹筒倒豆。就他在官場多年的觀察與體驗,像張大龍與秦眾這樣的官員,極難形成前者為主、後者為輔這樣的執政格局。當今政壇,眾多領導班子無非四種組合形式、四樣效果:強強組合,正職、副手爭著做主充老大,相互不服,叢生內耗;弱弱相配,全套班子皆膿包,整個單位肯定一盤散沙,工作根本無法開展;正弱副強,主政者壓不住陣,副職動不動犯上作亂,亦是不妙;唯有正強副弱的班子,時時事事處處體現一把手的江湖老大地位,於是風平浪靜、諸事順當。因此,不論多大的官場,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則,也已經形成不可推翻之鐵律——官德、人品、能力、水平皆屬平常的官員,如張大龍輩,一旦成為主政一方的要員,絕對不會重用、信任比自己強的副手。副市長秦眾雖然年紀輕、資歷淺,但其德才素養絕對在張大龍之上,即使以馮開嶺一向挑剔的眼光看,其人也足以算得上一隻潛力股。這樣的能幹之人,自然不會長期甘於庸者之下,而張大龍這類武大郎式的官員,也絕不輕易放心、放手於他。所謂聯手,也只能是一時利益驅使,純屬權宜之計。可即便如是,若是任其一旦聯盟成功,其破壞力之強、後果之重,也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馮開嶺侃侃而談,兩眼放光,黃一平聽得簡直有些驚呆了。

  隨馮市長好幾年了,平常也經常有此閒聊的機會,可是能像今夜這樣,親耳聆聽馮市長縱論官場詭秘、橫議政壇風雲,還不多見。這哪裡是在談論一個莫須有的張、秦聯盟,分明是畢其半生學識、經歷、體驗,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盡攬天下大勢於懷。黃一平作為秘書,說是身在官場,平常在馮市長身邊耳濡目染,自信也懂得些其中奧妙,原來卻只是知曉皮毛,不知官場竟然有這樣高深的學問,更不明馮市長對官場的研究、評點如此精深。他感覺自己還是太嫩太淺了,也是感受、體悟太晚太鈍。換言之,如果有機會能在馮市長身邊多呆些時間,或者平常多主動討教,也許他會學到更多東西,真正摸准官場脈搏,成為其中一個遊刃有餘的高手。

  馮開嶺似乎也忽然發覺興之所致,言多了,故而馬上急剎車,說:「扯遠了,還是言歸正題。」

  對於下一步如何動作,馮開嶺似乎早已成竹在胸,確定了一個基本思路——發揮優勢、做強自我,重點打擊張大龍,弱化、孤立秦眾。

  「《理論前沿》上那篇文章快出來了吧?」馮市長問。

  「應該就在這兩天。」黃一平回答得很肯定。

  「看樣子理論研討會還是要搞,主要是在輿論上把勢造足,從心理上壓倒他們。」馮市長道。

  「好的,我馬上和省里方教授、楊副秘書長他們聯繫。」黃一平點頭道。

  說實話,黃一平對於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增長見識、鍛鍊自己,感覺非常幸運。他想,若是等到將來自己當了領導,遇到像馮市長今天這類情況,可能就會束手無策甚至坐以待斃了。

  53

  《保持城市特色,彰顯城市個性,以建設文化大省的宏大氣勢統領城市規劃和建設》一文,在省委主辦的《理論前沿》頭條位置隆重推出。

  方教授果然沒有食言。文章經過他的精心修改,確實立意高遠、論述充分,文筆也非常生動、優美。其中,引用了不少當下流行的重要理論成果,增加了文章的理論厚度,尤其是多處文字直接摘錄了省委龔書記的講話或著作原文,馬屁拍得到位且不露骨,恰到好處,更是堪稱神來之筆。縱是馮開嶺寫了幾十年文章,讀過很多書,眼光自視不低,也不得不對方教授的水平讚賞有加。

  楊副秘書長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文章放在頭條不說,封面上做了醒目導讀,雜誌扉頁的《本期推介》里也作了重點介紹,介紹文字雖短,評介卻非常高,稱之為「本刊多年未見的扛鼎之作」,「建議全省黨員幹部、特別是廣大領導幹部撥冗一讀」,云云。而且,這期刊物特地加印了五千冊,在原先主要發行到單位的基礎上,重點增發給省級機關、省轄市的一些主要領導,餘下一些則以備後用。

  雜誌發行下來的當天,馮開嶺就接到好多電話,其中既有省級機關的熟人和老同事,也有一些在各地任職的黨校同學,大家對這篇文章從立意到內容都給予了很高評價。就連平時不怎麼喜歡讀書的洪書記,也在第一時間打電話說:「不錯,嗯,不錯,確實不錯。看得出來是花了大功夫。」又問:「省委那邊有什麼反響嗎?」很顯然,他或是從文章發表的特殊時機,或是由文章裡面提及的相關內容,已經感覺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

  省委領導那邊,通過方教授和楊副秘書長的運作,不僅反響非常迅速,而且效果出奇地好,令馮開嶺興奮不已。得知消息的當天,他丟下手頭正在召開的一個會議,臨時決定帶著黃一平、鄺明達急忙趕往省城,在最豪華的希爾頓酒店訂下宴席,專門請來方教授、楊副秘書長,既是當面表示感謝,又是直接聽取情況介紹,同時也順便商量召開專題研討會的事宜。

  晚上,在預訂的酒店包廂里,方教授與楊副秘書長如約而至。

  一見面,方教授倒顯得比馮開嶺還要興奮,不管是否第一次認識,上來就逐個給以結結實實的熊抱。知識分子就是與官員不同,矜持處架子擺足,激動時卻也容易顯露於表,所謂文人無形大概就緣於此吧。

  「太開心了,沒想到龔書記會看得那樣認真、仔細!」方教授迫不及待介紹起他和龔書記通電話的情況。

  原來,本期《理論前沿》雜誌由楊副秘書長親自送到龔書記桌上,馬上就告訴了方教授。作為一名省委書記,面對桌子上堆積如山的各種文件、報紙、雜誌、批件等,再加上需要處理的一樁樁緊要事務,自是日理萬機、頭緒繁多。《理論前沿》是省委主辦的重要刊物,每期他是必定要看的,可什麼時候看,怎麼個看法,卻有很大的隨意性。既然這期雜誌上有馮開嶺的大作,非要書記大人認真、仔細研讀,又仗著自己和書記有一份特殊關係,方教授自然就以省委特聘理論顧問的身份,一個電話打過去,著重加以推薦、提醒,並約定時間再電話交流讀後感受。這樣的機緣巧合,在老同學楊副秘書長的精心配合下,方教授已經運用得相當嫻熟,屢試不爽。而且,在龔書記眼裡,方教授這樣的作法,又與周圍諸多官員大不相同,貌似有些小小冒犯,實質顯出一些別樣趣味,充滿了頑童式的率真,因此絲毫也不覺得唐突與衝撞。

  「書記到底什麼態度,什麼評價?」黃一平到底不夠教練沉著,也是仗著與方教授的師生關係,頗有些不耐煩對方關子賣得太長,卻招來馮市長批評與制止的目光。

  「什麼評價?告訴你,一通批評!」方教授一臉嚴肅,眼神里卻是抑制不住的得意。

  據方教授透露,當天夜裡,他又跟龔書記通了電話,書記果然已經認真讀了馮開嶺文章。對於文章寫得如何,龔書記並未有一言半語的評價,他只是就其中的一些問題與方教授進行了商榷,比如,文章中多處提到城市的「文化記憶」一詞,那麼,這個文化記憶的概念,西方學者其實早有論述,國內專家如著名作家、民俗學家馮驥才也見解頗深,對此應當有原文的引用,也有必要作系統性表述,否則時下很多讀者對這個概念恐怕不知所云,或者不得要領。還有,其中一則小標題《城市規劃在建設文化大省中的功能與作用》,「功能」與「作用」好象太實用主義了一些,不如用「地位」一詞來得宏觀、妥貼。此外,龔書記還就文章中的幾個小觀點進行了評點,認為有的可以再深化,有的則需要在理論上尋求進一步支撐,等等。

  「龔書記在電話里居然一口氣講了二十分鐘,還說有時間再坐下來慢慢探討。」方教授伸出兩根手指,晃了又晃。

  「那麼說明龔書記對這篇文章還是不太滿意?」黃一平的問題愚蠢得恰到好處,顯然有些故意賣痴裝傻。

  方教授與楊副秘書長兩位老同學對視一下,竟然爆發出哄堂大笑。

  「哈哈,你還是太不成熟了,至少政治上不夠敏感呀。」楊副秘書長不知是計,諄諄教導黃一平道「這恰恰就表示他很滿意很重視這篇文章。你想想,一個省委書記能隨便表揚一個副市長?書記評點、批評,說明他看了,僅只一看就已經不得了啦!更何況,書記批評得越是詳細、具體,就表示他老人家對這篇文章不是一般的重視,那是相當重視了。」

  「要不是方教授對龔書記和省委的精神吃得透、把握得准,再加上楊兄在版面上做了精心安排,又怎麼可能收到這樣的效果?」馮開嶺嘴早已咧得收不攏,寬闊的眉間平坦得沒有絲毫波紋,右腮邊那塊肉一時歡騰得厲害。他舉杯與方教授、楊副秘書長用力一碰,然後一飲而盡。

  「更為難得的是,龔書記和方教授通電話的第二天,就把我找去,說是對這個馮開嶺以前只是認識,希望了解一下他的詳細情況。」楊副秘書長喝乾杯中酒,也很興奮。

  這個情況馮開嶺與黃一平已經知道。龔書記向楊副秘書長詢問情況,後者盡其所知作了介紹,同時又馬上通知組織部市縣幹部處年處長,讓其書面整理一份馮開嶺的個人資料,快速送到龔書記手上。那年處長是什麼人?楊副秘書長電話放下不到一個小時,馮開嶺的個人簡況就馬上送到,內容包括剛剛在陽城的民主推薦和測評情況。

  「龔書記這一過問,底下的麻煩就大了。」方教授話說一半,藉故上廁所小解,有意再賣一個更大的關子。

  趁著馮市長陪同方教授去了衛生間,楊副秘書長端起酒杯專門敬了鄺明達:「小鄺,你那個裝修工程隊確實不錯,幫我兒子的房子搞得非常漂亮,你大姐在我面前不住聲地誇你,還說要好好謝你哩。」

  鄺明達馬上回敬道:「一點小事,不值得這樣。只要秘書長全家滿意,就算是最好的獎勵了。」

  「裝修費用你大姐和你結了吧?這個我要和你交待清楚,朋友歸朋友,錢歸錢,費用和手續上一定要清清爽爽,不能讓我犯錯誤哦。」

  「這您放心,費用我和大姐已經結清,分文不差。」 說到這裡,鄺明達好象忽然想起,馬上從包里掏出一張發票,說:「這是裝修全部費用結清的發票,你收好。」

  說話間,馮開嶺和方教授也回來了。兩人一路談笑風生,儼然已是一對無話不談的老朋友。

  「龔書記提出的那些問題,正好就為底下進行專題研討找到了由頭、破了題。」方教授不緊不慢接上剛才的話。

  「對呀!」黃一平裝做恍然大悟的樣子,儘量給老師以最大的心理滿足。

  於是,底下的議題便歸到研討會上,馮市長當場全權委託給方教授和楊副秘書長二位。

  是夜,馮開嶺主動把自己喝醉了。送走方教授與楊副秘書長,馮開嶺情緒大好,當然也借一點酒意,居然不避黃一平、鄺明達兩個,直接指引車子開到鄒蓉蓉別墅門前,逕自倒在美人懷裡,被鄒蓉蓉攙扶進屋。黃一平與鄺明達遠遠看在眼裡,只好充作視而不見,悄悄駕車離開另行找賓館投宿。

  路上,黃一平問鄺明達:「那個楊夫人果真和你結清了費用?」

  鄺明達哈哈大笑說:「那才見鬼哩!工程才做到一半時,楊夫人生怕我中途反悔,竟然當著裝修工人的面,拎來一隻鼓鼓囊囊的大袋子,說是結帳。屁股一轉,背著那些人,我又原封不動退還給她。這不,我還得開張三十五萬元的發票給她,額外又貼進去幾萬元稅費。」

  54

  五天後,馮開嶺《保持城市特色,彰顯城市個性,以建設文化大省的宏大氣勢統領城市規劃和建設》一文專題研討會在省城隆重舉行。

  研討會以省社科聯、N大哲學系、《理論前沿》雜誌社的名義聯合主辦,由鄺明達租下省城希爾頓飯店的一個會議中心,明達集團負責全部費用。研討會的實際張羅人,則是黃一平。

  黃一平是第一次操辦這樣的研討會,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好在方教授手下那幾個博士生,得益於在老師身邊時有見習的機會,對於這樣的活動早已駕輕就熟,會議的主要事務基本全由他們辦理,黃一平只負責開支錢款、及時入帳即可。

  根據那些博士生師弟師妹的介紹,按照正常情況,若是召集一個像模像樣的理論作品研討會,起碼得提前一個月時間開始籌備,先得把作品發到有關專家、學者的手裡,按照各位專家、學者的學術涉獵範圍,給出大致的評論主題與角度,而後還得對他們的準備情況有一個基本規範,防止一旦到了會議發言時,有觀點相互衝突者擦槍走火或當場叫板,局面不好收拾。另外,對於會議地點的選擇、會場的布置、座位的編排,以及發言順序的先後,等等,都應當有一套嚴格而完備的程式。

  可是,馮市長這個作品研討會,因為時間緊迫,加之真實用意並不在於內容,而在於形式,過程才是第一位,因此就一切以簡化、速成為原則。

  按照博士生們的安排,先要邀請的不是專家、學者,而是新聞媒體的那些知名記者。在這方面,他們有一班相當熱絡的記者、編輯朋友,一個個電話打過去,完全不提作品題目、內容、研討主題之類,甚至在提及作者時也只說:「是個有實權的常務副市長,馬上晉升市長哩。」在他們嘴裡,連馮開嶺三個字都無需提,最重要的主題詞則是「每隻紅包一千塊」,或者「你們那裡總共五千」云云。不過醜話也是說在前頭,對報紙記者的要求是「稿子必須保證在醒目位置刊登,不能少於一千字」;電視記者「晚上本省新聞聯播,時長不低於三十秒」;電台「新聞加專訪,新聞全天滾動,專訪連續三天復播」。看著一幫師弟師妹的嫻熟操作,黃一平感覺自己就像來自另一個世紀,他只能在心底感嘆,真正創造和改變這個世界的,不是人,而是時間。

  約好了一幫記者,離研討會就剩下兩天時間,博士生們這才開始邀請參加會議並且要在會上發言的專家、學者。他們那兒,早有方教授開列的一串名單,無非是省社科聯的主席、副主席及秘書長,《理論前沿》的幾個主編、副主編、責任編輯,N大學哲學系的幾個資深教授,另外也請了省委辦公廳、政研室、宣傳部等幾個要害部門的官員。大家知道是方教授、楊副秘書長牽頭,又放在希爾頓那樣級別的酒店,對此行人情效應與經濟效益自然心中有數,於是一律痛快答應。至於到會上發言的幾個人,則早就由方教授、楊副秘書長出了題目,博士生們寫好初稿,直接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各人名下,有的甚至直言,稿子不必先看了,開會時拿到文本稿件即可。

  會議請柬也通過方教授送到龔書記秘書手上。日理萬機的龔書記事務那樣多,自然不可能參加這樣一個小型研討會,可也發下話來:「既然研討就認真坐下來解決點實際問題,真正為推動文化大省建設做點實事。」

  龔書記這句話雖然經過秘書之口轉述,已經不是原汁原味,也完全是口語化表述,而在方教授、楊副秘書長們聽來,卻是了不得的大事。方教授當即指令會場打出橫幅,上書「認真探索,求真務實,積極推動文化大省建設」,並要求新聞報導時一定要把龔書記的上述重要批示加進去。

  對於召開這次研討會,馮開嶺在陽城方面原本並不準備聲張,這一方面出於其一貫低調的行事風格,另一方面也不想因為太過張揚而刺激了競爭對手們。可是黃一平提醒說:「會議報導見諸報紙電視了,還是會驚動陽城,那樣反而會讓人感覺我們做得不夠陽光。」馮開嶺一想也是,就主動邀請了洪書記、丁市長,卻採取了模糊戰術,並不道出真實前因後果,只說是省社科聯等主辦方硬要這麼做,他自己也是趕鴨子上架、勉為其難。洪、丁二位聽說了,心裡難免一罈子醋打翻大半,感覺這個馮開嶺挺會來事,一篇文章居然做出這麼大的道場,嘴上卻一個勁恭喜連聲。再一追問,知道省里並無領導出場,特別是龔書記那邊好象沒有什麼動靜,當下也就全都藉故推託了。洪書記還裝模作樣地吩咐:「一定要代表陽城市委送只花籃,把氣氛搞熱烈。」丁松也叮囑:「你老馮的事,就是我們陽城市政府的事,經費什麼的全力保證,不准跌我們市府的架子!」

  洪、丁二人不來參加,於馮開嶺來說正好求之不得。這個會議原本只是為的新聞輿論上造造勢,真開起來並不多麼隆重、熱烈,萬一他們到場一看不過如此,回去說起來豈不笑話!可是,正如黃一平提醒的那樣,會議是以自己那篇文章為主題,如果不主動邀請他們,萬一將來報紙、電視上看到了,二位肯定會有牴觸情緒,說不定又要壞事。如今,請也請了,推託也推託了,彼此也就心照不宣。

  會議舉辦那天,希爾頓飯店門前拉了大大的橫幅——熱烈祝賀馮開嶺同志作品研討會隆重舉行。大堂里擺了幾塊標牌、花籃,既有對會議表示祝賀的,也有對來賓表示歡迎的。會議室並不大,只有一百來平米,卻是飯店裡最豪華的一間,布置得有條有理,頗有模樣。主席台上照例彩旗飄揚、鮮花簇擁。總共四十幾個與會者,倒有八九個坐在主席台上,完全是按照官方正規程序,主人馮開嶺居中,方教授、楊副秘書長及社科聯、辦公廳、研究室、宣傳部的領導分列兩邊。與會人員每人胸前一朵鮮花,座位前有姓名牌、茶水、水果、濕巾,椅子上有文件袋。為了營造濟濟一堂、氣氛熱烈的效果,電視台記者甚至要求所有服務人員、包括駕駛員在內,都要中規中矩坐在那裡,把所有座位填滿,等電視錄像後該做什麼再做什麼。黃一平一看司機老關根本不像學者模樣,靈機一動,趕緊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戴到對方眼睛上,事後從電視上看,效果還不錯,陽城的熟人既沒有認出戴眼鏡的老關,也沒認出脫了眼鏡的黃一平。

  研討會由楊副秘書長主持。方教授作主旨報告,著重從宏觀上論述馮開嶺文章的現實與深遠歷史意義。其餘專家、學者則分別依照分工發言。事後眾多新聞上的所謂專家討論熱烈,不過是到會發言諸公,依著限定的題目與意思即席發揮一通,或者乾脆比著稿子照本宣科。那些專家、學者平時多是這種應景場合的常客,站在發言席上侃侃而談,有從馮氏文章本身入手,縱論嚴密結構,橫議邏輯關係,甚至還有專人談其獨特語境;也有從龔書記重要指示生發開去,將一篇剛剛寫就的文章,與龔書記早些年發表的一系列講話、文稿相對照,竟然從中發現諸多暗全之處,把個龔書記的馬屁拍得風生水起,也將馮開嶺文章抬得上了九天。坐在那裡的黃一平知道,不少發言者直到開會前一刻才看到馮開嶺的文章,有的只是草草翻了一下,等到倉促上台,照樣口若懸河吹得天花亂墜。

  哈哈,原來這就是專家!黃一平想。

  黃一平發現,專家、學者發言時,馮市長臉上不時飛起紅雲,那當然主要是得意、興奮之色,間或也有讓那幫人吹得不好意思的成分。

  至於新聞記者那邊,早有博士生們與黃一平共同撰寫的通稿,上邊既有「按照龔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字樣,也有「專家、學者們高瞻遠矚、見微知著,踴躍發表高見」之類的句式,完全符合當下新聞的格式規範。事後播放的電視畫面更加奇巧,也不知那些記者採用了何種拍攝或編輯手法,一間原本不大的會議室陡然變得闊大、深邃,空間感覺大了好幾倍,包括服務人員在內的區區四十幾個與會者,居然產生出摩肩接踵、人潮湧動的奇異效果。

  會議結束,除了中午每人五百元的自助餐,臨走時照例人手一隻紅包,少則千元、多者五六千不等。主辦會議的社科聯、N大哲學系、《理論前沿》雜誌社,又分別有三五萬元的主辦費,那幾個幫忙了好幾天的博士生,黃一平也讓鄺明達每人悄悄塞了二千元。整個研討會在一片碰杯聲中圓滿結束。

  研討會一結束,馮開嶺馬上就悄悄趕回陽城。第二天,陽城很多人都從省里的報紙、電視、電台里獲悉研討會的事,大家這才知道馮開嶺的那篇文章,竟然受到省委龔書記的高度評價,在省理論學術界也引起很大的轟動。市委洪書記從電視、報紙上看了報導,當即給馮開嶺打了電話,一是表示祝賀,二是表示遺憾,說:「你個馮開嶺,早也沒說這個研討會是按照龔書記指示召開,怎麼說主辦單位也應該是我們陽城市委嘛。你看看,這下我們多被動呀。」丁松市長在走廊上遇到黃一平,也大聲嚷嚷道:「好嘛,場面、規模搞得不小,這個臉露得不錯!」馮開嶺則趕緊向洪書記做檢討,說:「我也是到了會場才知道怎麼回事,完全是被省里牽著鼻子走。」對丁松市長,他則回應道:「不讓他們那麼搞,非不聽,硬是搬出龔書記這尊大菩薩,沒辦法。」

  馮開嶺也知道,如此與洪、丁二位對話不免有些假,可不管怎麼說,文章發表及之後這個專題研討會的效果,還是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在他看來,龔書記由文章進而留意馮開嶺這三個字,對於自己底下角逐陽城市長,肯定是加重了法碼,提高了保險係數。

  「這一仗打得不錯!底下的工作重心是打擊張大龍,弱化、孤立秦眾。」馮開嶺以少有的親昵,拍了拍黃一平肩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