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番外定風波(二十一)
2024-06-08 17:50:00
作者: 藕花
富春不是個矯情的人,如實說了。
雖是何老太監叫他來的,但其實他的心裡並不敢抱太大指望。
尉遲欽到底年輕,能經多少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這茫茫人海,要尋人就如大海撈針一般,也太難為人家了吧?
偏尉遲欽一聽,就拿出姑父明山書鋪的登記冊子。
之前太子殿下把消息故意透給兒子,皇孫掉頭就跑去樂絮兒那裡通風報信了。
樂絮兒一聽,可氣壞了。
原本她是想和尉遲釗一起回寧州奔喪的,可天氣太熱,且時間趕得緊,長輩們都不同意她一個姑娘家跟去。且壽城樂家又不是沒有長輩幫忙,故此兄妹倆還是留在了京城。
也是尉遲釗會說話。
說留下他倆,還能幫忙照看下弟弟尉遲欽,和家裡長輩們,他們走得也安心。
樂絮兒頓時聽住了。
她打小給許惜顏養大,也是個愛操心愛管事的性子,便留了下來。
如今在她眼皮子底下,竟讓人造起姨父姨母的謠言,氣得她都恨不得立即去抓了上官家人,前來對質。
不過氣歸氣,樂絮兒理智未失。
也是考慮到外祖父許觀海夫婦正侍奉長輩,不好為這些小事分心,於是樂絮兒先找到表弟尉遲欽,二人一番商量,便很機智的想到朱寶來的明山書鋪了。
要是那上官泰果然來了京城,只要聽說過明山書鋪的名聲,多半會逛逛,說不定就能留下有用的線索。
隨後樂絮兒跑去一查,當真就查出來了。
只他們年輕,無官無職,不好主動上報。成帝正對他們家有成見呢,越主動越怕惹他疑心。正想法子要如何把消息遞到御前,可巧富春就來了。
接下來的事,就不必尉遲欽多言。
富春轉頭帶著人,立即尋去了聽松閣,一下找到上官泰不說,還發現他生病了。
據他包下的那小倌說,上官泰是來的頭天晚上,就有些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他當時還勸他少喝些酒來著,偏上官泰不聽,非說喝酒驅寒,自己灌了個酩酊大醉。等到次日一早,就有些起不來了。
頭重腳輕,昏昏沉沉。
小倌就有些不太想接這生意。
他倒不是嫌棄,反而是一番好意。
畢竟住他們這種地方,挺貴的。
上官泰一看就是那種遠離家鄉,才敢出來尋風流的愣頭青,也不是特別有錢,如今還病病歪歪,何苦在這裡花冤枉錢?
不如趕緊挪出去,好生尋個清靜地方,尋大夫治病要緊。
偏上官泰書生氣上來,還非花這個錢不可。一下就給了上百兩的銀子,包下他了。這裡的老闆貪財,一看就喜得不行,允他住下。
雖也請了大夫,卻只照著普通風寒治了幾日。起初見略有起色,這上官泰自以為身體棒棒,還可勁兒的作呢。要飲酒,要踏雪尋梅,還要去看元宵燈會。
仍是這個小倌兒好心勸他,京城的元宵節歷來人山人海,他又人生地不熟,病還沒好利索,萬一吹了風,擠壞了怎麼辦?
還不如在閣子裡清清靜靜的賞燈,若他高興,陪他聯對子就是了,日後想起,也是佳話云云。
上官泰到底少來這般風月場所,一下給哄住了。
可元宵節那晚統共沒聯幾個對子,他就覺得腦子發暈,又開始不好了。
等到富春尋來這日,症狀突然變得更糟。
高燒不退,躺在那兒人事不省。
甚至連來探視過的老闆似乎都被染上,出現同樣症狀了。
富春一看就知道壞事了。
因他親眼見了上官泰,難保身上沒沾染病氣,便也不敢回宮,索性在那裡守著,打發人回來報信。
顏皇后聞言,大吃一驚。
她收到消息時,剛好有宮人來報,說是被隔離的小祿子,同樣出現了腹瀉及發燒症狀。
而派去問診的太醫,也覺得那脈象不是普通的風寒,倒象是寧州時疫。
如今那太醫又給派去看上官泰,這邊顏皇后剛開了宮門,想親自稟告皇上,成帝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沒心情跟他拉扯,顏皇后急急把事情說清,成帝聽得還沒消化完呢。王太醫就背著藥箱,也一溜小跑著急急趕來了,是顏皇后傳他來的。
「王太醫家一向精通內科,皇上這幾日不妨在臣妾的宮中安住,讓太醫診治。」
成帝猛地驚醒,大步後退,「不行不行!上官昭儀那封家信,朕也是碰過的。那跳蚤還不知蹦過哪些地方,別過給了皇后。朕這就回宮去!」
顏皇后又急又氣,上前一把將他衣袖拉住,「你我夫妻一體,若是皇上有事,讓臣妾怎生安好?臣妾的寢宮都已經薰香除穢,皇上那兒卻還沒有,如何住得?就算要過病氣,如今現下也過了,皇上就不要再任性了,倒是叫孫兒早些出宮去吧。」
成帝心中又酸又暖。
關鍵時刻,還是原配媳婦最靠譜啊。
行叭,叫皇孫趕緊滾回府邸,好生呆幾日,沒事沒出來亂躥,皇上便住進了皇后宮中。
且喜王太醫看過,並無大礙。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給皇上開了幾劑藥方,以保平安。
又過幾日,卻是被隔離的上官昭儀也病了。
年幼的六皇子,卻是太平無事。
這會子,連她自己都感激富春,那日去得及時。把包袱皮毛收走,沒讓兒子碰到。否則這麼個小小孩童若是染病,就算是皇子,也是極有可能小命不保。
像那聽松閣的老闆,就一命嗚呼了。
據太醫說,他雖發病晚,但發得挺急。且平素就是大魚大肉,又好飲酒的一個人,表面看高高壯壯,實則外強中乾,所以染上病症後一下就情況危急,連救治都來不及,人就沒了。
不過此人說難聽點,也是虧心事做多了,活該遭了報應。
原先那小倌兒想送走上官泰,誰叫他貪圖錢財,非把人留下?
也是自作自受。
倒是那小倌兒,到底年輕,雖出現了些輕微症狀,但喝了幾服藥,人就好起來了。
他見左右無事,反正如今整個聽松閣都被查封,他也出不去,索性膽兒挺肥的主動留下,還給太醫打下手,照看起上官泰來。
象他這樣已經病過的,反而不怕。
只是見他居然粗通醫術,太醫也很好奇。
這小倌兒就說了,原他也是好人家的子弟,祖上也是行醫治病的大夫。可一朝不慎,治死了貴人,便被遷怒,弄得家破人亡,他也被賣進了南風館,做起下賤勾當。
但這小倌兒始終存了一份醫者仁心,從不主動害人。
他也不笨,這回先是遇上富春,又遇上了太醫。雖然都未表露身份,但他早看出來了,富春是個公公,太醫也不是普通大夫。
所以他是想著,能表現就儘量表現一下。若得了這些貴人青眼,肯救他出火坑,哪怕收他做個家僕,不比做這下賤勾當強?
太醫一聽,倒是心生憐憫,便跟富春私下商量了幾句。
這小倌兒看著本性不壞,又懂些醫術,回頭不如讓他去安濟坊吧,照顧染上時疫之人,也算有口正經飯吃。
富春也知,這種打小做小倌兒的人,為了保持容貌身材,如女孩般嬌柔,都早早給灌過藥,吃壞了身子,將來難以娶妻生子,跟太監也沒什麼分別。
真把他扔出去,他也沒法謀生,還會受盡世人白眼欺凌,倒不如幫他謀個正經出路。這小倌兒若果然是個好的,也算是一場功德了。
後跟這小倌兒一說,他也不嫌苦不嫌髒,頓時表示願意。還跪下磕頭,拿富春當救命恩人。
以後天長日久,看出他真是個好孩子,富春索性收他當了義子,很是照顧。
何老太監終於也不必擔心徒弟老了沒人管,可以安然去世了。
後來富春老了,這小倌兒接他出宮養老,真是當親爹般孝敬。二人結這一段善緣,也算是好人有好報。
那些俱是後話,如今因為上官泰一個人,弄得京城也是風聲鶴唳。
因為沒幾日,連當今天子,成帝也病了。
倒沒有上官泰那般高燒不退的嚇人症狀,也可能是太醫預防及時,所以皇上只出現了腹瀉,畏冷這般最輕微的症狀。
為防過人,他在皇后宮中老實蹲了好幾日,連臣子也不敢見。只叫太子在前朝穩著局面,若有急事要事,才進來請示。
好在上官泰書呆子一個,上官家在京城也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親戚,所以他上京之後,除了往宮裡送了回東西,平日就呆在聽松閣,並沒有四處亂跑。
於是除了聽松閣的老闆,小祿子,還有上官泰帶上京的車夫家僕幾人,也沒多少傳染太多。
但是各個城門口已經加強了巡視,尤其是北地寧州一帶來的人,必須要先在城郊指定院落住上十日,經大夫查驗,並無大礙,才許入京。
京城各個醫館藥鋪也都得到通知,對於風寒腹瀉等症狀,要專門留下脈案地址,格外當心。
就算是百姓貧寒醫治不起,也要先把人給治了,過後再找官府結帳就是。
尉遲鈞那日趕著炮製的柴胡等藥材,正好得用。
當然也不止這些,樂絮兒,和嘉郡主等幾個年輕人都主動幫忙,四處採買藥材了。
之前元宵節上,太子和皇后娘娘募集來的善款,剛好用上。否則這青黃不接的時節,上哪兒找錢去?
皇上也不能白拿老百姓的貨不給錢呀。
眼看京城給管得井井有條,忙而不亂,成帝欣慰之餘,又覺慚愧。
虧他之前還疑心是許惜顏小題大做,如今看來,這個時疫實在是來勢洶洶。
他不過是腹瀉幾日,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渾身乏力,行動都得有人攙扶,跟瞬間老了十歲一般,感覺身體被掏空,特別難受。
聽說近日上官昭儀可是病得厲害。
又吐又瀉,還發高燒說起胡話,幸好顏皇后不計前嫌,派人精心照管,否則救不救得回來,還得兩說。
而寧州那裡,成帝想起來就揪心。
他剛剛才收到寧州知府賀大人的摺子,上面極力澄清了那些不實流言。
包括上官家如何作夭,如何得病,也不只是賀大人一家之言,連給上官昭儀祖父母問診看病的大夫,當初的脈案,吃的什麼藥方,全都收拾齊整,一併交了上來。
都不用問太醫,皇上也知,根本就不關時疫的事。
至於那上官家為何遲遲不肯下葬,還賴上昇平公主,賀大人沒寫。
畢竟事涉昭儀,到底是位娘娘,也關乎皇上的體面。
但明眼人一看,誰還不知道呢?
故此這奏摺,太子略瞧一眼,便半點沒有耽擱,給父皇送來了。
您自家小老婆的娘家闖的禍,他做兒子的也不好插手,還是您自個兒看著辦吧。
但太子一回頭,卻是連同太子妃一起,好生敲打了一番府中妻妾。
爺平素寵著你們,慣著你們,哪怕在府里犯些小錯都沒什麼。可要是誰不長眼,回頭縱著娘家人在外頭鬧出事來,可別怨爺心狠,更別想打著爺的旗號狐假虎威。
只要讓爺知道,多少年的情份,兒女的臉面都顧不得了。爺非但不幫,還得大義滅親。
你們可死了這條心吧!
旁人或許聽了這話,還是個警醒,獨太子妃有些郁忿,忍不住跟兒子抱怨。
「你母妃好歹也是八抬大轎,三書六禮接進門來的,跟那些人能一樣麼?再說你外祖家,平素還不夠安分守已啊?這都恨不得心提到嗓子眼裡過日子了,再要挑剔,索性閉門不出得了。」
皇孫勸道,「只是正好趕上這事,父王又不是刻意對母妃發的脾氣。依我說,讓父王出面敲打一番,才是好事呢,總好過讓母妃去當這個壞人吧?」
太子妃一聽,還真是這個理。
太子要是只教訓姬妾,不教訓她,不是給她拉仇恨麼?
如此一想,未免又抱怨起上官昭儀來,就屬她娘家多事,否則哪來平白無故的一頓罵?
皇孫輕哼,「所以說,好媳婦娶一個足矣,沒事娶那麼多幹嘛?尤其咱們這等人家。世上雖有明理之人,便更多的卻是八竿子沾點邊,就覺得自己一躍龍門,身價百倍了。往後我就只娶一個,不知能省多少心呢。」
太子妃以為是孩子氣話,反倒笑了,「多娶幾個也是為著生兒育女,開枝散葉,好有個幫手來著,往後你就懂了。」
可皇孫越發不屑,「母妃當真希望,我有一大堆兄弟姐妹?」
呃……
太子妃一下子噎到了。
旁人家多子多福是好事,可天家無情,就是同胞手足都有殺得你死我活的。遠的不說,當年高賢妃的三四皇子又如何?
皇孫一攤手,「所以說,孩子跟媳婦一樣,都是貴精不貴多。就如金光侯,一輩子只守著昇平姑母過活,後宅又清靜又和睦,省了多少事?他們養出的孩子,哪個不贊一聲好?別看絮兒兄妹都姓樂,可他們跟阿釗阿欽這般要好,可說是掏心掏肺了。在母妃跟前,孩兒也不怕說句誅心的話,就我那些兄弟姐妹,有一個能比的麼?」
這,還真比不了。
別看如今孩子們都不大,可有幾個不安分的,或者說是人性本能,都知道要在太子皇上跟前討好賣乖,爭寵邀的了。
太子妃沉了臉,「這話你既知道不妥,也就在我跟前說說罷了,出去可不許亂說。」
皇孫應下,又道,「孩兒是母妃親生,才敢把心裡話透給您知道。兒子知道,皇家結親有時也是籠絡臣子的手段,好比皇祖父和父王娶的那些女人,也未必全是真心。可籠絡臣子,真的就只能用這種手段?兒子卻不信邪,就想試試,若是只娶一位正妻,能不能過好這一生。」
太子妃一怔,看著兒子年輕英氣卻無比認真的眼神,驀地驚覺,這孩子真不是開玩笑,一時意氣,他是認真的。
皇孫低低道,「兒子雖年輕,但還記得小時候,母妃曾為那些姨娘在背後掉的眼淚。後來兒子大了,您再不叫我看見。可是母妃,若是父王這輩子只有您一個正妻,您會不樂意嗎?若我的兄弟姐妹,皆是母妃所出,您又該如何?」
該如何?
那自然是把孩子們教養得跟許惜顏家的孩子一樣,長幼有序,相親相愛。
太子妃年輕的時候,或者說世間每個女子嫁人時候,誰不是盼著一生一世一雙人呢?
說到底,世間男子納妾,所謂開枝散葉,籠絡人心,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人,無非是貪圖美色,喜新厭舊罷了。
而自己的兒子,顯然不在此列。
他想做個認真負責,一心一意的好丈夫,給妻子完整的幸福,那自己為何要阻攔?
兒子今日藉故提起,顯然是有心的。
太子妃心中有了計較,嘴上卻不肯多說。只讓兒子先下去,方細細琢磨起此事。
宮中。
成帝越看賀知府的奏摺,心中越發後悔不迭。
起先他被上官昭儀催著,已經下了聖旨,要求寧州解除管制,還叫金光侯夫婦莫管閒事。
真要如他所說,如今從許惜顏到寧州官員都撒手不管了,那得是多可怕的局面?
皇上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