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天下態勢
2024-06-09 05:14:49
作者: 君威
楊彥迪說道:「這樣是不是太縱容那些洋鬼子了?那些神棍還不把尾巴翹到天上去。」
眾人哈哈大笑,倒是陳六子,神色又變的淡然起來,而點了一支煙,吸了起來,不再糾結於馬尼拉大屠殺那件事。
原因很簡單,唐沐提出的統治政策就是帶有嚴酷剝削的縱容,只要那些天主教徒承受的住商社的剝削,那麼他們想做什麼都可以。顯然在這樣的統治下,中國人與天主教徒非但不會融合,而且還會擁有越來越多的怨恨,早晚有一天,還會引爆一次馬尼拉大屠殺,而那一次,將是華人的復仇。
「如果他們把尾巴翹到天上去,我會讓你把他們的尾巴撅斷。」李肇基打趣說道。
對於李肇基來說,呂宋島有兩種重要的資源,一種是人,另一種就是糧食。
人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也是採礦所需要的,在商社已經投入生產或者準備投入生產的各種礦場之中,佐渡是靠從日本捕捉丁口來進行開採。
金瓜石的淘金是來自大明的貧苦農民,而金瓜石銅礦的開採則是凱達格蘭人抓來的高山族奴隸。
海南島的鐵礦一開始僱傭當地百姓進行生產,但現在也有了新的勞動力來源——戰俘。
婆羅洲的巴烏金礦和金州島上的金礦則還沒有勞動力來源,短期內,李肇基選擇了呂宋島上的天主教徒。
並不是說李肇基想要抓捕那些人做戰俘,恰恰相反,他堅決支持唐沐控制戰爭烈度的計劃,李肇基的計劃是利用耶穌會組織信仰天主教的土著前往礦區勞作。
這種模式對於西班牙人實在是太熟悉了,他們在南美洲實行的就是這樣的制度,稱之為米塔制。
米塔制可以被視為一種徭役制度,在美洲,西班牙殖民者讓印第安人部落里提供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四的成年男性居民進行強制勞動,從事修築道路、橋樑和種植園工作,而在南美洲地區,這一制度下,主要從事的是銀礦開採的工作。
雖然理論上也有工資,但因為剋扣嚴重,而且環境惡劣,導致大量的勞工死亡。
據說死亡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僅僅是一個波托西的銀礦,幾百年裡就有八百萬人死於強制勞役。
李肇基計劃把米塔制度推廣到呂宋,除了滿足本地勞動力需求之外,則是向巴烏和金州輸入充足而穩定的勞動力。
而那些沒有被抽調參與勞役的土著,則要承擔賦稅,尤其是大米,這在大陸各個政權之中都是硬通貨。
「既然大家都沒有明確的異議,我認為唐沐的計劃可以進入籌備階段。」李肇基環視一周,見無人提出明確反對,為征討菲律賓定下了基調。
緊接著,李肇基起身,帶眾人來到了巨型沙盤之前,這沙盤涵蓋了大半個亞洲大陸,東到日本,西至西域,北至西伯利亞,南到南海。大陸上的各個政治勢力都被涵蓋在了其中。
滿清、大順、大明還有盤踞在四川的大西政權。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內,大陸上的局勢也產生了諸多變化。
首先是滿清與大順在山海關的爭奪在去年底分出了勝負,一年半的鏖戰之後,大順方面順利奪取了山海關,如此,九邊全部落入大順手中,大順定都京城,也算穩固了下來。
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從遼西走廊長驅直入。因為滿清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在寧遠城構築了要塞,順軍的進攻在寧遠要塞下吃了虧。而且,大順進入改革期,不論對滿清還是對大明,都不想發動重大的軍事行動。
相比來說,滿清在過去兩年的發生的變化則更多。
山海關的有序撤退和寧遠要塞的構築,讓其在遼西走廊方向與大順形成了對峙的態勢。
而在遼南方向,滿清選擇了堅壁清野。
在經過了東方旅的掃掠之後,滿清沒有選擇恢復在遼東半島的農業生產,相反,把所有殘存的滿蒙漢農莊向北遷移到了盛京到海城一帶安置,在蓋州以南,直接遷界禁海。
倒不是說蓋州以南直接放棄,而是滿清把各類遊牧狀態下的蒙古八旗和部分外藩蒙古遷移了過去,在那裡放牧,號稱十萬帳,但根據情報也就兩萬帳。
這使得滿清在遼南有五千騎兵,大順小隊兵馬不敢北上,而大隊北上,牧民則直接遷移,一路都沒有補給。
而在去年,滿清對朝,鮮的征討也已經結束了,在朝,鮮世子和朝中掌權的洛黨的支持下,濟爾哈朗率領兩萬多八旗兵就掃滅了整個朝,鮮王國,隨之狡兔死走狗烹,把朝,鮮世子等人全都殺死,取消了朝,鮮王國的藩屬地位,直接把朝,鮮八道改為了八個行省進行統治,在平,壤,漢城和釜山,建立滿城,駐紮八旗。
收編朝,鮮軍隊,裁汰老弱後,最早投奔的,變成鮮八旗,大部分則成為了綠旗兵。
朝,鮮王被誅,以鳳林大君為首的朝,鮮王國殘餘貴族逃至了濟州島,鳳林大君先是向大明求援,但被大明拒絕,就連前去南京的使者都被扣下,鳳林大君才明白,大明為了對抗大順,與滿清形成了秘密同盟。
隨即,鳳林大君被東方商社送去了大順,被大順視為朝,鮮之正統,鳳林大君被李自成封為了朝,鮮國王。
滿清對朝,鮮的吞併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外,包括李肇基,這讓其獲得了三足鼎立的資本。
在此之外,滿清依舊動作不斷,加深對外藩蒙古的控制。外藩蒙古蘇尼特部發生叛亂,逃亡漠北,多鐸率軍追擊,在漠北草原擊敗喀爾喀三部的聯軍,將所俘蒙古部落帶回遼東,補充八旗。
並且通過聯姻、宗教等手段,對喀爾喀蒙古加深了控制,讓其從與滿清只存在朝貢關係的蒙古部落,變成了漠南外藩蒙古那樣的鷹犬爪牙。
滿清在四處征戰,而大順則是不斷進行更深入的改革,在北方建立了穩固的統治。
大明方面則走上了平定內亂,整合內部的道路,而在這個過程之中,鄭森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最先被平定的是江北藩鎮之中的楚鎮,左良玉於弘光元年暴斃。沈猶龍通過一系列的政治操作,成功控制了楚鎮,他給予了左良玉哀榮,名義上楚鎮兵馬依舊由左良玉之子左夢庚掌握,實際上卻被新派去的湖廣總督何騰蛟接管。
在安撫楚鎮的過程之中,也曾經發生兵變,有些左良玉的心腹想要向北投靠大順,被鄭森率本部追上剿滅。
鄭森是大明朝第一支火器新軍,雖然只有區區六千人,卻戰鬥中展示出了超強的戰鬥力。鄭森也得到了大明朝堂的認可,隨即執掌方面。
弘光元年,雲南土司叛亂,整個雲南落入其控制,鄭森率軍前去雲南平叛,雖然未曾平定完畢,卻是連戰連捷。
鄭森與商社也保持了不錯的合作關係,為了得到商社火器的支援,鄭森與商社進行了交易,用在平叛之中捉來的俘虜換取軍火,而這些俘虜也被李肇基投入到海南鐵礦之中,擴大生產。
在弘光元年和弘光二年,三足鼎立已經確定,相互之間並未開啟戰端,都在積極謀劃將來,對於李肇基來說,弘光二年的重點在於征服呂宋,但弘光三年和弘光四年,李肇基想要選擇一個更為合適的目標。
而這個目標需要得到商社高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