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仙俠> 天龍八部後記> 九十七回(上):太祖杯酒釋兵權 高宗效法收兵柄

九十七回(上):太祖杯酒釋兵權 高宗效法收兵柄

2024-06-04 04:08:27 作者: 一木有子

  岳飛在東林寺為母守孝,心情鬱悶至極,又逢天氣轉冷,突發咳疾,時而高燒,時而寒澈,好在有慧海上人為他打理草藥,岳飛咳疾好轉,但仍然咳嗽不止。

  紹興十一年一月,金兀朮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大將韓常、孔顏舟統兵二十萬渡過淮河,直撲廬州,淮河諸城全部丟失。高宗趙構開始害怕,立即命太監總管鄧琮前往廬山宣旨,讓岳飛立即回京面聖,岳飛得知金人再度來犯,聖上有意抗金,他帶病領張保、王橫、岳雷隨鄧琮回到臨安。

  一到臨安,岳飛覲見高宗,高宗問道:「金軍來的突兀,卿有何策?」岳飛道:「金人舉國南來,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以搗之,彼必奔命,可坐而敝。時飛方苦寒嗽,力疾而行,又恐帝急於退敵,貽誤戰事。錡年少,勇而有謀,世忠忠勇,老而彌堅,是為陛下用。」

  岳飛的意思是:金人窮兵黷武,屢次來犯,兵源枯竭,此次舉國來犯,巢穴必然空虛,我方若派一支人馬,直取他的巢穴,金軍必然回軍救援,疲於奔命,我們可以在途中設伏,坐收漁利。

  可是,我的咳疾還沒有好,怕耽誤皇上抗擊金兵的大事,劉錡年輕有為,有勇有謀;韓世忠忠心耿耿,老辣有經驗,皇上可以重用他倆。高宗聽後不同意,仍然命岳飛領軍,救援廬州。

  岳飛無奈,遂言道:「臣如搗虛,勢必得利,若以為敵方在近,未暇遠圖,欲乞親至蘄、黃,以議卻。」岳飛的意思是:我率軍直搗敵穴,必然能夠成功,此乃上策;若是敵方離得太近,來不及直搗敵穴,我可以率軍從江州、黃州渡江,發起突然襲擊,讓金軍腹背受敵,金軍必然大敗,此為中策,請皇上定奪。

  高宗大喜道:「卿苦寒疾,乃為朕行,國而忘身,誰如卿者?敵方在近,近而援之。」趙構雖然對岳飛的謀略非常贊同,也對岳飛國而忘身的忠心給予肯定,但是,他不讓岳飛直搗京洛,而是選擇中策,從江州、黃州渡江,就近救援淮西。

  岳飛無奈,於一月中旬回到鄂州,整頓軍馬準備救援淮西。二月初,岳飛收到高宗的御札:「據深報,虜人自壽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廬州界上,張俊、劉琦等見合力措置掩殺。卿可星夜前來江州,乘機照應,出其前俊,使賊腹背受敵,不能枝梧。投機之會,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賊,當即就道。付此親札,卿宜體悉。付飛。御押。」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接到御札,岳飛立即命張憲為先鋒,出黃州,入舒州,順江而下,疾速救援淮西。首先來救援淮西的是劉錡率領的「八字軍」,「八字軍」只有二萬六千人馬,廬州守將關師古手中也只有二千人馬,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軍,想要守住廬州,根本毫無勝算。

  劉錡巡視廬州城後,與關師古商量,放棄廬州,退回到廬州西南的東關,利用地形優勢,擇機向金軍進攻。進攻廬州的金將為完顏阿魯補和上將軍韓常(韓常在穎昌時,與岳飛暗通曲款,準備投降,卻因金兵金將早有防備,投降未成,暫時仍在金軍中),劉錡和關師古尚未撤到東關,阿魯補和韓常趁攻占廬州的士氣,一舉拿下無為軍、和州,由於主帥金兀朮並不在這一路,金軍不敢貿然渡江,只得龜縮在含山以東。

  此時,張俊、楊沂中在朝廷的催促下,離開建康,從太平州渡江,先後收復和州、含山、巢縣、昭關等地,突合速與韓常敗退至石樑河以西的拓皋,突合速認為:拓皋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利於金軍鐵騎作戰,便將四萬鐵騎、六萬步卒集結在這裡,分為左、右兩翼,夾道而陣,以待宋軍前來進攻。

  在東關設伏的劉錡,得知王德率三萬人馬來援,殿前軍馬司楊沂中也率領三萬人馬趕到柘皋,三人約定後,於十八日展開對金軍圍攻。

  別看楊沂中在剿滅匪盜時屢立戰功,一旦遇到金軍就是百戰百敗。這一次他看到三軍合圍,以為金軍已成瓮中之鱉,也不知從哪來了勇氣,居然率先進攻,由於輕敵冒進,被阿魯補打的稀里嘩啦。

  已在順昌之戰中領教過金軍的劉錡,則胸有成竹,他將「八字軍」鋪開,與王德一起指揮,集中力量攻擊敵軍的右翼。王德也是好射手,縱馬射掉敵軍騎兵的指揮者,並乘勢大呼,劉錡、王德軍中持長柄大斧的士卒突入金軍陣中,經過一番激烈鏖戰,金軍被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突合速與韓常急忙領金軍撤退到鎮北的紫金山,劉錡、王德追擊至此,後又在店埠與金軍激戰,劉錡、王德身先士卒,加之金軍疲憊不堪,不到一個時辰,金軍士氣全無,無心戀戰,潰散而逃,宋軍乘勝收復廬州。

  在黃連鎮駐紮的張俊得報,拓皋之戰大勝而歸,張俊命劉錡率「八字軍」撤回太平州,邀老部下楊沂中耀武揚威,躍馬淮上,企圖排擠劉錡的功勞。

  岳飛的先鋒軍張憲剛剛到達廬州,張俊見岳飛援軍到了,遂對張憲言道:「敵以渡淮,前途乏糧,不可行師。」打發張憲領人馬回歸舒州。得到岳飛奏報,高宗趙構欣喜,賜御札對岳飛曰:「卿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

  這些,明明是張俊怕岳飛前來爭功,對張憲下的逐客令,待日後秦檜陷害岳飛時,張俊卻以岳飛「救援淮西,逗留不進」為名,構陷岳飛,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前文書說道:金兀朮率二十萬大軍南侵,從攻打廬州,到拓皋之戰,始終沒有見著金兀朮的影子,那麼,金兀朮究竟去了哪裡?其實,這是金兀朮愚弄宋軍的把戲,他讓阿魯補和韓常率軍攻打廬州,只是想用聲東擊西的計策調開岳家軍。

  金兀朮知道,岳飛駐紮在鄂州,一旦與大宋開戰,大宋一定派岳飛前來救援,若是將人馬放在一處,反而便於宋軍集結。要想消滅大宋,必須要突破長江天塹,捷徑就是建康西南的馬家渡,二進中原時,金軍就是從馬家渡度過長江,將高宗趙構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所以,他讓阿魯補和韓常在遇到宋軍的頑強抵抗時,在不傷元氣的情況下,吸引宋朝主力,甚至是岳飛的主力,自己親率十萬主力人馬,百多員戰將,由北向東偷襲濠州,然後,登淮水順水而下,直取馬家渡,破建康,直奔臨安。

  阿魯補和韓常攻廬州、無為、巢縣、含山、和縣都是佯攻,一觸即潰,金兀朮本人及主力卻在濠州,這樣的勝利卻被南宋收錄為十三處「中興之戰」,而北退的只是金軍的少部分軍隊,大多數人馬埋伏在濠州四郊。

  三月四日,就在張俊命令劉錡班師的前一天,金軍以叛將孔彥舟作先鋒,急攻濠州。張俊聽聞,驚慌失色,急忙派快馬追截劉錡,命劉錡一起救援濠州。

  三月九日,張俊、楊沂中和劉錡的十三萬人馬抵達距濠州尚有五、六十里的黃連埠,濠州幾乎是座空城,孔顏舟沒費多少力氣拿下濠州。鳩摩智在了解詳情後,知道有頭無腦的張俊,待人馬聚齊後,一定會來搶奪濠州,所以,他命孔顏舟趁著白天撤出濠州,給探馬一個兵力不足,退出濠州的假象,然後,夜間再悄悄進入濠州城,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三軍聚齊,張俊派出踏白軍前往濠州觀察情況,此時,正是金軍攻破城池,踏白軍只好在外圍打探,大約申酉時,金軍帶著掠奪來的財物撤出濠州。踏白軍趕緊回黃連鎮向張俊稟報:濠州城已於前一日被金軍攻陷,金軍在一番擄掠後,帶著財物退出濠州。

  好大喜功的楊沂中聽說金軍已退,立即向張俊請令,率先入城,占據濠州。張俊知道這個老部下的心事,無非是想不費吹灰之力占據濠州,往自己臉上貼金,所以,他也樂不得做個順水人情,同意楊沂中率軍搶占濠州。

  不料,金軍退出濠州是假,夜裡再度回到濠州,躲在瓮城之外,楊沂中一入城就被圍在瓮城之中,得報的張俊連忙派王德出兵救援楊沂中,結果楊沂中和王德隻身逃回,所帶的大部分人馬被殲滅。

  韓世忠奉高宗之命,從楚州率部趕到濠州時,敗局已無可挽回,準備撤回楚州。金兀朮得知,企圖阻斷韓世忠的歸路,不得已,韓世忠且戰且退,在損失部分人馬後,退回楚州。

  廬州、濠州相繼失守,消息傳到臨安,高宗趙構戰戰兢兢,給岳飛發來第十一道御札,曰:「韓世忠奏,已提親兵自濠往壽春府,卿可約與相見,從長措置。虜人若未全退,或已退復來接戰,即當乘其既敗,痛與剿戮,使知懲畏;若已退不復來,即壽春、順昌皆可平盪靜盡,免其後來之害。以卿體國之意,必協心共濟,不致二三也。遣此親札,諒宜深悉。付飛。御押。」

  有此御札,岳飛再度派遣張憲為先鋒,從舒州出發前往廬州,並將「岳」字旗置於前,金軍望風披靡,張憲很快到達濠州東南的定遠縣,準備與韓世忠合兵,金兀朮聽說岳飛親自領軍救援濠州,只得渡過淮水北上,岳飛沒費多少力氣就收復了濠州。

  濠州原本是行營中護軍張俊的防區,自己龜縮在黃連鎮不敢進兵,一面給高宗上御札曰:「賊虜勢眾,請求援軍;一面按兵不動,看著金兀朮奪取濠州而不救。沒想到,岳飛從舒州出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讓死要臉,活受罪的張俊,一時難以下台階,在心中結下第三道梁子。

  那位看官可能問了:岳飛何時與張俊結下樑子?各位看官莫要性急,請聽老倌慢慢對你言來。第一道梁子就是岳飛槍挑小梁王時,張俊作為副主考,因收受小梁王的賄賂,差點兒被徽宗治罪,好在當時張邦昌以當朝宰相的名義一人承擔,張俊才得以全身而退,自此,張俊在心裡恨死岳飛,這是岳飛與張俊結的第一道梁子。

  第二道梁子卻很稀奇。紹興六年,岳飛領兵剿滅洞庭楊麼,取得大勝,不僅收服了洞庭的全部人馬,而且將楊麼的車輪戰艦全部收繳。此時,岳飛的實力大增,為了搞好與諸將的關係,送給韓世忠和張俊樓船一艘,兵器無數,韓世忠得到非常高興,增進了與岳飛的關係。

  而張俊恰恰相反,他認為這是岳飛在他面前炫耀武功,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反而記恨在心裡,視岳飛為眼中釘,肉中刺。有史為證:「楊麼平,飛獻俊、世忠樓船各一,兵械畢備,世忠大悅,俊反忌之。」

  往往誤會就是這樣接二連三。「拓皋之戰」勝利時,岳飛的先頭部隊到達廬州,張俊以「軍中無糧餉供給」來嚇唬岳飛,沒想到,張俊、楊沂中濠州之敗後,岳飛自籌糧餉,救援濠州,並在自己的威名之下,輕而易舉奪回濠州,使張俊、楊沂中很沒面子。

  此時,朝廷褒獎「拓皋之戰」和「濠州之戰」的有功之臣,高宗賜札對岳飛進行褒諭,曰:「轉餉艱阻,卿不復顧。」張俊得知,以為岳飛給高宗上御札,提及「前途乏糧,不可行師」的恫嚇之言,更使張俊對岳飛恨到了骨髓里。

  紹興十一年三月底,金兀朮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一邊磨刀霍霍,一邊重啟議和的伎倆。他親自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使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迫使秦檜從中斡旋,秦檜一黨不斷向高宗上書,以「國力脆弱,無力再戰」為由,敦促趙構答應議和。

  高宗趙構考慮到母后還在金人手中,若不與金人議和,難以接回母后,見朝上議和聲再起,借坡下驢。朝散之後,趙構將完顏吾都補帶給他的摺扇交給秦檜,默許秦檜等人的和議之舉。

  秦檜得到趙構的默許後,乘機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秦檜回到家中,愁眉苦臉,惦著金兀朮的書信,膽怯萬分,要想殺死一個手握重兵的二品大員,談何容易?

  就在秦檜無計可施的時候,夫人王氏來到書房,看到秦檜滿臉愁雲,謂曰:「相爺何故如此?」秦檜順手將金兀朮的書信遞到王氏手中,王氏看後,微微一笑道:「相爺,這有何難?」秦檜愕然道:「這有何難!要知道,本朝至今,未曾殺過一名士大夫,何況,岳飛乃朝廷二品大員乎!」

  王氏道:「未曾殺過不代表不能殺。若是岳飛功高震主,又有謀反的證據,為何殺不得?相爺請想:子能(張邦昌,字子能)如何?既然四狼主點名殺岳飛,我們就滿足他,否則,金兀朮一旦翻臉,讓一車婆前來指證,相爺還有如今的高位嗎?再說了,殺岳飛並非你我之意,請相爺再好好想想:好端端的柔福帝姬為何被棄斬於市?難道這不是『天』意嗎?現如今,相爺只不過順應『天』意而已!」這番對話,就是「東窗事發」這句成語的來歷。王氏的一番話,讓秦檜茅塞頓開,自此,秦檜費盡心機,收羅黨羽,羅織罪名,構陷岳飛。

  又一日,秦檜召集王次翁、万俟卨、羅汝輯密商,如何處置諸將之事?羅汝輯道:「相爺,太祖建業成,杯酒釋兵權,文強而武弱。相爺署理樞密院,當以論功行賞,使韓世忠、張俊、岳飛回樞密院任用,固收兵柄耳!」

  秦檜道:「飛列校而起,恐遭俊與世忠嫉,何如?」秦檜的意思是岳飛從一個兵士提拔起來的,資歷不如韓世忠、張俊,如果一同任用,恐怕他倆人不服。王次翁趕忙言道:「俊與世忠為樞密使,岳飛副之,想來,俊與世忠無嫉也!」

  秦檜想想也是,韓世忠、張俊同為樞密使,而岳飛為樞密副使,兩人心中也能平衡。雖然岳飛副之,仍然是朝廷一品大員,畢竟岳飛年歲輕,資歷尚淺。就這樣,秦檜以丞相和樞密院的名義,召三大將回臨安。

  三月底,接到詔令後,韓世忠、張俊回到臨安,唯獨岳飛還沒有到,那是因為岳飛還在視察防務,當心金人趁大宋論功行賞之機,偷襲淮西。秦檜見岳飛還沒有回朝,再度措辭嚴厲地敦促岳飛回行在,岳飛只得從廬州回到臨安。

  四月初,岳飛回到臨安,被授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上,至此,張俊、韓世忠、岳飛等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見到秦檜後,岳飛道:「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帥,相爺何以措置?」

  秦檜道:「聖上和議既決,金人乃誠,將軍何慮也?」岳飛言道:「前議尤耳,卻聞馬蹄聲聲,何誠之有?」秦檜只好揶揄道:「此一時非彼一時也!」岳飛無言。

  秦檜見岳飛不在說話,對岳飛言道:「豫廢,敵人去淮,不須進發,將軍受世忠慫恿,不服詔命,聖心不悅,欲治罪,將軍指世忠為謀可矣!」秦檜調轉話題,意思是說:金人廢掉劉豫以後,皇上給你們發御札說「敵人去淮,不須進發」,而你們違抗聖命,繼續進發,搶占地盤,皇上很不高興,想要治你們的罪,但是,只要你指證「繼續進發」是韓世忠的主意,你就沒事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