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冬至
2024-05-29 08:25:14
作者: 東籬把酒月在中天
冬至這天,劉愛雨中午和陳望春出去吃了一頓飯,當然吃的是餃子,豬肉大蔥餡的。
冬至大如年,在老家,家家戶戶這天要吃餃子,而在劉愛雨的記憶里,她很少吃過餃子,即使吃,也是蘿蔔白菜餡的,最好的也只是加兩個雞蛋,豬肉餃子是她很嚮往的,一想起來就流口水。
在廣州,劉愛雨吃過幾次餃子,但那些聲稱是西北正宗餃子的,只不過是在掛羊頭賣狗肉而已。
在北京,劉愛雨終於吃到了純正的餃子,只一個字,鮮。
劉愛雨想起了童年的油坊門,冬至時,天已經很冷了,冰天雪地,下過幾場雪後,整個村子被蓋了一層厚厚的雪被,連村外的大澇池,也結了厚厚的冰,整個冬天,那就是全村孩子的樂園,他們滑冰打雪仗,每一個日子都無比快樂。
北京的冬天極其乾燥,天空總灰濛濛的,呼一口氣感覺嗓子痒痒的,像吞了一把雞毛;藍天很少見,而夜晚澄澈的夜空、晶亮的星星、浩渺的銀河,早就成了一個遙遠的傳說。
這一年快要結束了,自己又長了一歲,劉愛雨心裡一股惆悵。
晚上,趙波早早來了,孫教授讓劉愛雨準備了酒菜,要過一過冬至。
劉愛雨忙了大半個下午,包了豬肉大蔥餡的餃子,又準備了幾個下酒的涼菜,今晚,孫教授肯定要喝酒的。
孫教授拿出兩瓶酒,一瓶茅台,一瓶紅酒,說:「我和小趙喝白的,小劉喝紅的。」
劉愛雨今晚卻想喝辣的,刺激一下,紅酒酸不溜溜的,像陳醋,她不喜歡。
孫教授說:「那就都喝白的,兩瓶夠了吧?」
三個人先吃餃子,都是北方人,口味相同。
有了餃子墊底,他們開始喝酒,都不會划拳,就倒在杯子裡,碰一下,喝一口,說一陣話,不知不覺間,兩瓶酒竟然喝了個底朝天,而三人都只是微醉狀態。
孫教授說,微醉是喝酒的最高境界,據考證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爭座位帖》,張澤端《清明上河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都是微醉狀態下創作出的神品。小趙,今後切切不可酩酊大醉。
趙波說:「劉愛雨,唱個歌助助興。」
劉愛雨說:「孫教授,我來段秦腔。」
孫教授鼓掌叫好,在陝甘兩地,沒有不喜歡秦腔的,幾乎人人都能唱一段。
劉愛雨清清嗓子,說,唱一段《白蛇傳》:
駕彩雲離了峨眉山
人世間竟有這美麗的湖川
這一旁保俶塔倒映在波光里
那一旁好樓台緊傍著三潭
蘇提上楊柳絲兒把船兒輕挽
……
孫教授閉著眼,沉醉其中。趙波從沒聽過秦腔,只覺得劉愛雨嗓音甜美,唱腔婉轉,別有一番風韻。
劉愛雨唱完了,趙波鼓鼓掌,給她捧上一杯茶。
孫教授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趙波說:「日暮鄉關何處去,煙波江上使人愁。」
劉愛雨不會說詩,卻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孫教授直抒胸臆,說明年打算回老家去,葉落歸根、狐死首丘,這個京城實在沒有意思。
孫教授是教歷史的,他熟悉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他很推崇鄉村自治和鄉紳文化,認為一個村子,只要有一個德高望重的、有知識的人,那麼他的潛移默化對鄉村建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現在,村子裡的青壯年都到城裡去打工了,剩下些老弱病殘,夫妻分離、子女分離、家不像家。
孫教授痛心疾首:「人都沒了,鄉村還怎麼發展繁榮?年輕人是氣,人活的是一口氣,村莊活的也是一口氣,沒有這一口氣,就嗚呼哀哉了。」
趙波反駁孫教授是一家之言,居廟堂之高,不體察民情。教育、房子、醫療三座大山壓在頭上,年輕人守在家裡,種二畝地,一千年一萬年都富不起來。就說看病吧,我老家的那個縣,有50多萬人口,全縣竟然沒有一台腸鏡、喉鏡、胃鏡機器,看病不去城裡咋辦?
孫教授說:「這麼多的人,都湧進城裡,勢必會造成交通、就業、住房、醫療資源的緊張甚至崩潰;應該大力發展鄉村,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醫療教育的條件,讓年輕人就近創業,學生就近上學,人們就近看病,徹底縮小城鄉差別。」
孫教授和劉愛雨的家鄉都是革命老區。
孫教授十五歲上就出外求學闖蕩,但對故鄉感情很深,他幾乎三五年回一趟家,回去後拜訪老人看望老朋友,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村里人到北京看病、上學、找工作,只要找到孫教授,他都盡力幫忙,動員自己的人脈和關係,為他們打通綠色通道,提供方便。
孫教授不大讚成城市化,認為任期發展下去,有失控的危險,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趙波和劉愛雨卻一致認為,還是大城市好,條件好機會多,適合年輕人發展創業。
三個人爭爭吵吵的,其實他們就是小老百姓,只不過是隨便發了點議論,他們不可能改變什麼,一腔肺腑之言,權當做了下酒菜。
孫教授說:「人各有志,不能勉強,我明年是要回老家的;在古代,做了宰相、太師、大將軍的,退休後都告老還鄉,我得呼吸點新鮮空氣;你們年輕,就在城裡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