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第三百五十七章 均田法

第三百五十七章 均田法

2024-05-13 15:25:07 作者: 夏侯龍城

  在劉備入主徐州之後第三年,兵精糧足的劉備,主動攻打曹操。

  大戰一年有餘,兩敗俱傷。

  劉備軍迴轉,修養一年之後,再度討伐曹操。

  終於,第二戰。

  曹操兵敗陳留,死於亂軍之中。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曹操(喵)死了。

  梟雄曹操就此殞命。

  曹操沒了,三國還能叫三國嗎。

  李孟羲感慨無比。

  劉備畢竟是仁義之人,曹操身死,劉備善待曹操親眷,並不為難。

  此時,漢獻帝經歷董卓,郭汜,曹操等人之手,見劉玄德態度恭謹,獻帝痛哭流涕。

  天下似乎,快要安定了。

  北方,袁紹勢大,可袁紹在劉備曹操兩軍血戰之時,尚不敢出兵攪局,待曹操敗亡,袁紹更無膽魄起兵。

  劉備保著獻帝,還於舊都。

  天下似乎歸於太平。

  但李孟羲如今心憂兩事,一個是,瘟疫,殺死漢末八成人口的傷寒疫,一個是,漢末動(喵)亂的最根本問題,依然沒得到解決。

  土地兼併問題,正好,趁天下動(喵)亂,天下動(喵)亂之際,是百姓生無活路之際,也是豪強根基不穩之際。

  李孟羲便和劉備建議,頒布均田法,從新理清人口,然後,按人口均分田地。

  若土地問題不解決,勢必動(喵)亂會在不久之後,捲土重來。

  漢獻帝剛回到長安,對救他出虎口的劉備感恩戴德。

  漢帝還都之後,頒布的第一條政令,便是均田法。

  土地為古代經濟的核心,要進行土地改革,勢必困難重重。

  困難在於,地方守舊勢力盤根錯節,政令不下鄉。

  要徹底實行均田法,非是一紙空文所能成的。

  李孟羲前思後想,既然,土地改革,阻力是地方上的豪強旺族,那便把地方的豪強連根拔除。

  拔除的方法不是殺人,殺人就太簡單粗暴了。

  李孟羲所用為泥沙俱下之法。

  什麼叫泥沙俱下,豪強多為豪族,不是人多勢眾嗎,那便把甲乙丙丁四地之民,全部打亂,使一地豪強,拆分幾十上百個零散個體,然後往別處塞。

  如此,豪族被拆的七零八落,把均田制改革的阻力,降到了最低。

  田制改革,勢必困難重重,需要用武力保障。

  拆分豪族,放在後世,大致是反壟斷法的復刻。

  當一個家族強盛到一定程度之後,漸漸的就會把控住土地,經濟,仕途等各個方面,然後,就會產生兼併。

  固然,消滅了豪族,古代政體如果不變,就會繼續產生新的豪族。

  那無所謂了,當下把豪族打個稀巴爛,至少能換來五十年太平。

  欲行之均田制,李孟羲細想,歷史上有成法可依。

  均田制,想來好像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

  北魏至唐朝的均田制,依然避免不了土地兼併問題。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至唐天寶年間,根本無法實行土地還授,故至德宗年間被「兩稅法」取代。

  至於均田制實施的起始範圍,一說始終僅實施於北中國,一說隋統一後實施於全國。

  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占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均田制的實施,和與之相聯繫的新的租調量較前有所減輕以及實行三長制,有利於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為國家編戶,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這一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從而增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同時,西魏權臣宇文泰,在均田制的基礎上創立了府兵制,一直沿用至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起用募兵制,停用兵府魚符,之後名存實亡。

  李孟羲只欲成五十年成效,至於五十年後,天下如何,李孟羲不太關心。

  只要漢末,沒有了五胡亂華,就沒有白來一遭。

  田制已定,劉備坐鎮長安,關羽等人率兵清剿各地趁黃巾動(喵)亂興起的各地匪盜。

  天下無事了。

  李孟羲一頭鑽入漢朝浩如煙海的各類典籍之中,想查閱資料。

  李孟羲翻到了一本成書於西漢時的書籍,書籍是農書,書中記載了漢代最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書中涉及,十八篇。

  分別為:

  耕田,收種,溲種法,區田法,禾,黍,麥,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雜項。

  單看綱目,大部分李孟羲都認識。

  禾,就是禾苗。

  麥,大豆就是黃豆。

  小豆,應是綠豆。

  打開一看,小豆果然指綠豆。

  麻李孟羲很熟悉了,就是生麻,或者說,苧麻。

  瓜的話,南瓜冬瓜西瓜之類的。

  芋頭。

  桑樹。

  這些都認得。

  稗這個東西,李孟羲很迷惑,不知這玩意兒是啥。

  翻開來看。

  【稗既堪水旱,種無不熟之時,又特滋茂盛,易生蕪穢。良田畝得二三十斛。宜種之備凶年。

  稗中有米,熟時搗取米炊食之。不減粱米;又可釀作酒。】

  文言文不太好懂。

  大致意思是說,稗這類植物,非常耐旱,只要種了,就能有收成。

  而且,特別容易繁茂,在荒蕪的地方也能生長。

  一畝田,能夠收成三十斛,斛應該是個計量單位,李孟羲不太懂,這大概是多少。

  宜種以備凶年。

  就是說,在氣候不好的時候,可以種一些這類作物,能多少有些收成,不至於絕收。

  稗中有米,成熟之後,可以做飯吃,並不比高粱差,而且可以釀酒。

  看完了,李孟羲看的更迷惑了。

  本以為,稗這類作物,應該是高粱。

  但是,最後,書中又寫到,稗吃起來不輸高粱,看來,稗子不是高粱,而是另外的作物。

  李孟羲不知道稗是什麼,去皇宮問劉備,劉備正和漢獻帝說笑。

  想獻帝這數年以來,從沒這麼開心的笑過。

  李孟羲進皇宮,不帶通報的,直接就走進來了。

  「玄德公,稗子是啥?」李孟羲直接問到。

  劉備見李孟羲來,招呼其座下,「稗子,馬草啊。」

  劉備說。

  是馬草的嗎?李孟羲驚訝。

  還以為是什麼作物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