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傾國之利
2024-05-13 10:51:13
作者: 特別白
鑄幣是象徵著國家威權的行為,自然只有朝廷才能做,雖說大明朝廷在鑄幣和發生錢鈔這件事上做的很不合格。
三江系統這邊想要做類似的事情,太容易被人扣上罪名了,所以要變通,找個其他的法子模糊過去。
首先這個「幣」字是不能用的,這個倒也是簡單,王通初步的打算是用「兩」這個單位,銀半兩、銀一兩、銀五兩和銀十兩,以及金二兩、金五兩和金十兩。
錢、兩、斤,這個通行的單位,不過整個大明因為省份不同、計量的對象不同,甚至使用計量的機構不同,有無數種不同規格的「兩」和「斤」,比較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內庫和戶部的國庫,雙方的計量單位就是不一樣的。
當然,誰都明白,計量單位越不明晰,當事人上下其手的機會也就越多,但王通這邊不能這麼搞,而且官方定下的金銀兌換、金銀與銅錢的兌換比率都是定死的,這也有太多鑽空子的機會。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現在因為天津衛和松江府的興旺發達,還有北地幾處商業的匯通,金銀大量的湧入大明,實際上金銀的價錢是在不斷的下跌,如果還是抱著原來的比率進行,那就是個笑話了。
王通這邊先是定下了一個統一的計量單位,然後以這個計量單位作為基礎,開始鑄幣,其他地方管不得,三江系統內先統一起來還是能做到的。
天津衛的匠坊是大明第一個使用水力機械的,這麼多年下來,許多大明的工匠也情願不情願的接受了西方那種講求數值精確,一切都有固定規格的做法,習慣了這種規矩,又在三江系統內拿到了豐富的報酬,富有聰明才智的大明工匠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立刻迸發出了創造的能量。
現在的水力機械已經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進,不管是從結構還是細節上,葡萄牙和荷蘭的商船往來於大明和歐洲之間,有幾個商人都是因為天津衛才發家致富,他們也有個任務,就是定期將歐洲的機械以及各方面的知識帶到大明來,這麼多年下來,也有不少的歐洲工匠從歐洲過來,歐洲的各個大國都在打仗,倒是這富庶的東方有莫大的吸引力,不管是阿拉伯、天竺、南洋,都太過落後,反倒是在這大明非常先進,超過了歐洲的水平。
按照那些過來的工匠和往返的船上人員所說,如今天津衛的製造業,在技術上已經有部分比歐洲還要先進了。
也是有了這樣的技術基礎,鑄幣才可以進行,錢幣四周有凸起的邊緣,正面是「三江」兩個楷體字和大寫的錢幣幣值,後面是「忠君報國」四個小字和王通親自設計的阿拉伯數字的幣值。
這些名義上都是三江內部流通的,所以在文字上沒必要太複雜,儘可能的做到文字清晰,錢幣重量統一就是了。
金幣與金幣,銀幣與金幣自身的兌換還好說,金銀之間以及和銅錢之間的兌換,在如今這個局勢下,每月和每月之間都有不同,少不得要定下一個三江系統內的官方比價來,定時發布。
目前天下間大宗金銀交匯的地方,無非是京津和江南兩處,天津衛和松江又是這兩處的龍頭之地。
對這兩處的比價變化知曉清楚,就能制定下來一個相對準確的兌換比率作為三江商行內的基準數。
不過,天津衛和松江府這裡相距千里,消息的快捷傳遞的確不容易,王通對這個採用的是個笨方法,從天津衛到松江府,沿路設置三江商行的驛站,快速傳遞消息,每隔幾十里設置一個驛站,驛站備有馬匹,消息就這麼站站傳遞,晝夜不停,如果路上沒什麼天災人禍的話,十天之內可以到達。
這一路上要設置多少驛站,有多少人手,養多少馬匹,人的工錢和草料,實在是個耗費巨大的事情,但現在三江系統也是家大業大,這個耗費和兌換比率帶來的損耗相比,實在是算不得什麼了。
鑄造錢幣,鑄幣的機械和場地和人員都要重新準備,大部分都要從天津衛遷來,這件事意義重大,為了保險起見,王通要把這個放在自己的身邊,就近管理。
不管怎麼看,這次的鑄幣都是一個賠錢的勾當,算起來還要貼進去不少錢,三江系統遞送下來這封信的時候,也是提到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發行錢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王通還是要費力費錢的進行鑄幣。
鑄幣這件事意義巨大,以天津衛開海為發端的大明工商業爆發性發展,經濟總量已經是急速的膨脹起來,海主和倭國的私鑄銅錢已經滿足不了需求,當然,這麼講的確是諷刺的很。
王通鑄幣儘管對外是說僅僅在三江系統內部流通,為了自家的方便,可在如今這個局勢里,他一開始做,標準重量、成色恆等、品相上架的金銀幣立刻會成為流通的貨幣之一,而且三江系統網絡無處不在,天下間不知道多少人靠著這個系統發財和生活,他們會自然而然的習慣用三江的這些金幣銀幣。
可以預見的將來,甚至都不是什麼百年以後,十年二十年間,甚至更短的時間,大明稍微有規模的城市中就會同行這樣的錢幣,工商業者和富人也會習慣這種錢幣,因為他比現在的銅錢要方便太多。
做到了這一點,等於是掌握了大明的金融系統,等於是掌握了大明工商的上層結構,三江系統本來就是在大明占有絕對優勢的巨無霸,如果再有了這個系統,那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
而且能做到這個,朝中的文官們和內廷的太監們甚至都不會忌諱猜疑,他們沒有這個知識,甚至可以說,他們沒有這個意識,他們根本不懂這方面,如果他們懂,到如今也不會錢幣嚴重缺乏,要讓私鑄的錢幣大行其道,附帶說一句,私鑄的錢幣居然還要比官造的好。
再細節一些,掌握了大明的金融,掌握了大明工商的上層結構,這都是比較大的意義,鑄幣本身長久來看也是有極大的利潤。
銀半兩、銀一兩到金十兩,這些錢幣建立起信用之後,錢幣材料本身的價值就會被淡化,錢幣上印著的幣值才是他的價值,也就是說,信用建立起來,金銀幣未必用足量的金銀鑄造,可以摻入一定比率的其他金屬,但有三江系統的信用在,即便是金五兩里只有三兩金子,他依舊可以當做五兩金來進行交易,一個錢幣的差額,想想三江銀行要鑄造多少錢幣,這差額的總量又會有多大。
至於信用的建立,這個對三江系統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他手中的金銀實在是太多了,足夠應付任何程度的兌換和交易。
這些都不是一時一天的能做的,能在一年兩年之內做成已經是幸運,不過錢票和銀票可以先行操辦起來,這倒是相對簡單。
三江銀行總行就設在松江府遼國公宅邸邊上,三江系統內的人都習慣的稱為三江總行,這個稱呼雖說是簡稱,可也說明這個三江銀行的地位,原來三江內、商行、錢莊、保險行、船行、匠坊等等產業彼此獨立的局面結束了,接下來都是由三江銀行總領,名副其實的總行。
***************
京師傳來的消息有很多,最讓王通關注的就是,萬曆皇帝重開虎威武館,一切都按照王通當年的規矩進行,從宣府、京軍和薊鎮各處挑選將門少年,和天子一同訓練。
但此時不是當年,萬曆皇帝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和少年們在一起,他只不過在開學的時候去一次,幾天再去一次,算是拉近關係,估計畢業的時候也要去一次的。
教官上,禁軍軍官和內廷的武職宦官自然是首選,不過虎威軍的戰力天下無雙,自然不會放過,據說韓剛和李虎頭、馬三標都是被選上做了教官,輪流過去講課。
估計等這些少年武將畢業了,也會被安排在禁軍、京營和虎威軍之中,可這樣的訓練,這樣的接觸程度,萬曆皇帝能抓住多少人心,實在是不好說。
虎威軍各個團都已經派了出去,就按照王通臨走時提出的計劃,每個團在當地擴充,然後改革邊鎮,保留下督撫軍將手中的精銳標兵家丁,其餘的則是化為民戶,讓他們合情合理的成為武將們的佃戶長工。
這種政策其實給邊鎮系統高層人物好處非常大,算是對改革軍鎮的安撫,但有得利的人,也有受損的人,武夫們可不是能忍氣吞聲的,吃了虧的少不得就要鬧起來,這樣的鬧事若是放在從前,一般都是會在本地掀起叛亂,儘可能的鬧大,要不就是竄到邊牆之外,勾結韃虜為禍大明。
如今這局面,想要竄到外面去是不行了,草原上那還有什麼韃虜,那已經是大明的領土,所以都在本地掀起了叛亂,亂局紛紛,各處的總督巡撫本就對王通倡導的改革邊鎮不太熱衷,他們在邊鎮目前的體制里也是有豐厚的好處,一改革,總兵參將什麼的倒是還好,他們卻憑空少了不少,怎麼會願意,一看到這樣的情景出現,都是紛紛的上奏彈劾,一時間倒是有些風聲鶴唳的味道。
王通對這件事的估計很全面,要不然他也不會放心大膽的去海島「度假」幾個月,事實證明他判斷的沒錯。
歷韜在陝西、譚兵在山西、孫鑫在寧夏,山西這邊商人的勢力極大,邊鎮之中也和商人們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幾個叛亂甚至還沒有等到官兵過去剿滅討伐,自己就先土崩瓦解,要不然就被本地商人豪強調集的鄉勇團練打敗,根本沒有擴大的機會,至於寧夏,寧夏最大的也就是哱家,哱家如今都被遷到歸化城去了,其餘的人都是提不上檯面,有兩處剛鬧的,一處孫鑫領著兵過去剿滅,一處卻直接給商行取信,商行的護衛隊過去收拾了。
比較麻煩的卻是歷韜這邊,所謂陝西三邊,大明九邊之中,陝西就有三個邊鎮,固原、延綏和榆林,陝西也算是自成一體的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因為這件事,還真是此起彼伏的鬧了起來。
相對於山西和寧夏兩處,歷韜能在陝西本地得到的支援非常少,處境也相對難些,不過當時將歷韜放在陝西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歷韜年紀雖然不大,但做事極為的狠辣果決,他率領的又是虎威軍精銳部隊。
年關前後,他率軍沿著邊牆十日四戰,連續平定叛亂,斬了差不多三千個腦袋,二十多個寨子被夷為平地,寨子中的寨民被遷往內陸居住,一下子就將陝西的局面安定下來,陝西也太平了許久,多少年沒見到死這麼多人,流這麼多的血,大家都是膽寒,各個安定了下來。
王通對歷韜私下裡有個判斷,歷韜是虎威軍這些軍將中最為冷血的一個,而且對權勢的追求也是旁人不能比的,好不容易有出鎮一方的機會,他肯定不會將這個機會敗壞在手上。
但陝西比起其他各處也是要大些,局面更複雜些,每一處三個團的規矩顯然不太適合,朝中已經有風聲出來,說是讓陝西的禁軍變為四個團。
遼寧那邊的開發已經是進行,不過對遼寧開發意見最大的卻是河南和湖廣的地方官,文字官司已經打了三個多月,遼寧和北直隸、京津的人是一派、河南和湖廣的是一派,山東那邊則是傾向於河南和湖廣。
原因很簡單,遼寧和遼寧之外的拓荒,招募的百姓大多是來自這兩處的貧民百姓,山東也有不少。
放在從前,本地地方官看到少了這麼多的流民,地方安定,也就是默認對待了,但招募的人越來越多,現在本地豪強地主士紳都開始發愁人手的問題了,這種情形自然是要激起矛盾的,這也是大時代發展中的必然.......
----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倉山雪,用心回復,笨熊通通,ipooo」各位朋友的打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