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節制使的擴張
2024-05-06 16:59:42
作者: 鍵盤戰鬥家
金山新軍大營。
忠順王巡視完了新軍,對眼前的趙洪範非常滿意。
比起遼西的後起之秀程之信,此人少了一分急躁,多了一絲的沉穩,讓忠順王非常的高興。
人到七十古來稀。
忠順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感嘆自己的時光,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偌大的朝廷,其積弊之深,非一時可除。
趁著自己還走的動,忠順王希望為朝廷多提拔一些幹才,為自己的侄兒做多些積蓄。
盡忠報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於私於公他都不愧於祖宗。
「等新軍練成,可與金江軍一爭高下。」
趙洪範撿著忠順王愛聽的話,滿心真誠的說道。
都是血肉長成的人,趙洪範不認為金江軍天下無敵,要不然當年也不會有蠻族之禍。
金江軍有今日之利,無非就是靠著制度公正嚴明。
忠順王上任以來大改軍中積弊,趙洪範看在眼裡,心裡的底氣更足,上下一心何愁偏安一隅的金江鎮呢。
下屬的話,並沒有讓忠順王喜笑顏開,搖了搖頭,又欣慰的拍了拍趙洪範的肩膀。
「唐清安此人不可小覷,金州離我們不到兩百里,雖然消息往來不斷,但是具體內部情形,本王無法探知。」
對每個人的態度,忠順王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面對畏戰的下屬,忠順王會竭盡所能的告知其對手不可怕,而對於不畏戰的下屬,忠順王反而會告知差距。
他希望趙洪範對於金江軍和唐清安有清晰的認知,知道雙方的長處與短處。
明白兩者的區別,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我們可以敗一次,敗兩次,甚至敗十次,但是唐清安不能敗一次,大勢在我們。」
「哈哈哈。」
忠順王忍不住笑了。
笑著笑著,就笑不出來,心中升起一股灰心,只覺得一種莫名的愁緒湧上心頭。
每個人的位置不一樣,高度也就不一樣,看到的事物不同,心中的觀點同樣會不同。
皇帝親政多久,他為國操持也就多久。
人心難變啊。
古往今來,風氣從來是難以改變。
趙洪範不懂忠順王的憂愁,但是他感受到眼前大權在握的忠順王,心裡好像並不高興。
他無法理解。
忠順王深得皇帝信任,又是皇帝的親叔叔,誰敢反對他?
上任以來說一不二,很多事情經過忠順王之手,變得順暢了起來,軍中士兵的待遇提高了不少。
所以他認為只要繼續保持下去,金江軍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忠順王離開了新軍大營,巡視完各地後,就下達了新的命令。
禁止流民前往金州。
得到消息的後,反對聲音最大的不是來自於軍隊,並不擔憂激怒金江軍。
反倒是官府不同意。
登萊巡撫謝正仁,躲了忠順王數月,終於躲不過去,主動請見了忠順王。
禁止流民容易,如何安置流民呢。
山東土地雖大,可都是有主的,沒有閒田可以安頓流民,更沒有積蓄可以賑災流民。
登萊兩大營已經抽空了當地的財富,雖然忠順王上任以來,朝廷往登萊派送的物資及時了些,但也不足夠。
「流民去了金州,就是壯大了金州的實力,雖然解決了眼前之禍,但也是一劑毒藥啊。」
忠順王打量了眼謝正仁,語重心長的告誡對方。
謝正仁神色沒有變化,還是那副神情。
「那請忠順王下令,把流入山東境內的流民,派兵屠戮一空,以免後患。」
忠順王萬沒想到對方會這麼向他將軍,一時間怔住了,沒有回覆對方。
謝正仁緊盯著忠順王。
面對流民的問題,不光是大周,當年蠻族也遇到這種問題。
蠻族的解決方法就是把流民屠戮光。
先殺無糧之民,發現糧食仍然不夠用,在下令屠戮富民。
蠻族可以這麼做,也一直是這麼做的,因為他們是蠻人,不是漢人。
兵過如梳,匪過如篦。
同樣也是實情。
但是朝廷敢下這種命令嗎?忠順王敢下這種命令嗎?
敢下這種命令的,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都將千夫所指,受到所有人的反對。
是的。
山東解決不了流民,官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把流民送出境。
陝西是這麼做的,山西也是這麼做的,京畿同樣是這麼做的,但是從來沒有公文下令,讓軍隊屠戮流民。
可以指責官員們無用,但是民族的道義還在,大是大非面前,無人敢學蠻族。
忠順王眼神逐漸清明,露出認真的眼神。
眼前此人並不是清官。
根據圖門告知,此人上任以來,撈了不少的銀子,在老家購置了無數的良田。
此人不是為民請命的人。
而就是如此的惡官,對於流民之事,可以指責他放任,瀆職,不愛民等等。
「如果忠順王不願意下令屠戮流民,可否請調用三大營的軍糧,有了軍糧可以活人無數。」
謝正仁不懼忠順王,步步緊逼的問道。
他心裡並不在在乎流民的生死,但是流民的問題,不能發生在山東,特別是登萊。
登萊的各個碼頭,有金江軍的影子,哪個官員出面去管?
沒人去管。
不是什麼道義,而是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官帽子。
忠順王心裡升起憤恨。
他倒是想學那蠻族的老奴,可是他不敢學。
流民屠戮光,問題也就解決了,多麼完美的計策,但是他永遠用不了。
大周雖僵,但是在僵的制度也是制度。
等哪天大周的制度消亡了,而新的制度還未建立,可能就會發生慘絕人寰的事情。
但是大周的制度還存在一天,就不可能學習老奴的做法。
「我會上疏皇上,請朝廷賑災。」
忠順王無力說道。
謝正仁搖了搖頭,沒有同意忠順王的話。
他們的位置,對朝廷知根知底,朝廷不可能賑災,因為朝廷沒糧,反而大量的缺糧。
哪怕是忠順王,能從朝廷要來糧練兵,但絕對要不來糧食賑災。
流民的問題是糧食。
糧食解決不了,可以解決流民,殺光了就好,可是幾十年來,無論是太上皇還是現在的皇帝,從來不敢下詔讓地方屠戮流民。
陝西的十幾任御史,都向朝廷上述過流民的慘事,也警告過朝廷,不解決此事後患無窮。
幾十年的事情,問題仍然在,越演越烈,而朝廷卻無法動用屠刀。
當然。
大周的朝廷動用過屠刀,但並不針對本族。
蠻族同樣屢次動用屠刀,同樣也從來不針對本族。
忠順王盯著謝正仁,面對忠順王威脅的目光,謝正仁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
他不是為了民,是為了自己的官帽子。
山東的流民如果不離開山東,聚集在山東遲早會引發禍事,而遍觀山東周邊,也只有金州有餘力接濟。
遼東從戰國時期就是產糧之地,多年來戰亂不止,才導致遼東田畝不高。
現在金江鎮解決了外患,大力治理內政,遼東重新成為了可供大量人口屯田的地區。
至於遼東的後患,謝正仁顧不上,只能先把當下,會影響他官帽子的風險消除掉。
他不是一個人,背後是各地的官府,不懼忠順王的權勢。
忠順王嘆了口氣。
前番趙洪範不懂為何忠順王如此大權在握的人,也會有無法解決的事情。
現在就是如此。
面對不配合的官府,忠順王無能為力。
……
山東各地的碼頭,都有金江軍的身影,三大營的士兵,突然對流民難營嚴苛了起來。
金江軍的人,還在討論是否趁著未對他們下手前,先離開這是非之地。
但是沒多久,三大營的士兵又紛紛離開了難民營地。
仿佛丟入湖面的一塊石頭,破壞了湖面的平靜,還沒等反應過來,又重新恢復了原貌。
源源不斷的流民,繼續按部就班的運送往金州。
因為金江軍的人提前的安排和劃分,不論是渡船還是抵達金州,由金州官府接收後的安頓,起了非常高效的作用。
一句話解釋就是從頭至尾都保持秩序,讓本來失去了秩序的流民們,習慣金江軍的管理。
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各地的流民,湧入到登萊碼頭,最後抵達金州。
福建,廣東,甚至廣西的流民,從福建出海,同樣最後抵達金州。
金州七百萬漢人,只半年的時間,收攏各地難民合計三十二萬,按照如此的速度,全年能收攏將近一百萬人口。
後世因為清朝的管控,不允許東北有漢人,屠戮了絕大對數漢人,剩下少部分漢軍旗遷入關,整個地區各族人口只剩下幾十萬。
一直到清末,隨著清政府的控制力下滑,大量的漢人開始湧入遼東,到民國時期抵達高峰。
只一年的時間,從關內湧入東北的人口高達三百萬人。
民國二十年,漢人人口在東北突破三千萬。
節度府。
唐清安聽著林如海的匯報,一邊默默思考前世的歷史,根據歷史來推算金州收攏難民的能力。
不算南方,北方的難民數量預估接近一千萬。
遼東數百萬漢民,如果沒有他的出現,絕大多數都消亡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因為清朝開了歷史的先河,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修明史。
明修元史用了一年半,元修宋史用了兩年半。
清朝對漢人提防的程度令人咋舌。
加上清朝興起文字獄,三百年的管控下來,導致數百萬遼民消失在了史料中,後世只有零星的記載。
不過清朝管控不了朝鮮,朝鮮的史料保存了大量遼東漢人的事跡,需要從朝鮮的史料,來了解這數百萬遼民的血淚。
「遼東的土地日少,奴兒干環境惡劣,十成的力氣下去,只有兩三成的收穫。」
林如海擔憂的說道。
「如此態勢不加以控制,當金江鎮人口突破一千萬時,恐怕會出現田畝不足的情況。」
唐清安點了點頭,認可了林如海的話。
人定勝天,是建立在符合自然邏輯事情上面的,不可能違背自然科學。
如今到底是小冰河時期,奴兒干開發艱難。
想要達到民國時期三千萬人口,對於當下的東北是不可能的事情。
特別是金州之富裕的頭幾年,不少不是流民的人口流入到了金州,大多數來自於山東。
加上南方的無地之民,和金江鎮本身人口的繁衍,從北方應該是接濟了一百餘萬的難民。
但是今年發生了變化。
國內消息閉塞,不過隨著時間的流傳,國內越來越多的難民,知道了金州的生路。
一年湧入將近一百萬的難民,其中北方高達七八成,可見一斑。
「告訴第一鎮,加緊開發彰武城,法庫城等地,在遼河套諸地,為流民移民之事打下根基。」
「還有第二鎮,平安道與咸鏡道要空處更多的田畝,地方上不配合的朝鮮勛貴,該清楚的就要及時清楚,以及奴兒乾的開發,也需要下大力氣,不能只撿好做的事情去做。」
先來的人肯定占最好的土地。
遼東是東北最好的土地,加上開發了多年,大部分適合耕種的地方,都已經安置了人口。
所以接下來,就需要從其他地方想辦法。
「第一鎮和第二鎮,接下來的重心,應該以屯田為主,一切的核心,就是土地,土地,再土地。」
唐清安看向林如海。
自從上次和林如海談話後,林如海大刀闊斧,從國內引進了很多專業人才。
對於軍鎮的支持,林如海也膽子很大。
武震孟和李成賢的矛盾,林如海支持了武震孟,前提是武震孟,能順利並且不引發大規模戰事,即允許他吞下載寧平原。
其中的火候如何掌控,就看武震孟的本事。
論打仗。
金江軍不缺敢打仗,能打仗的將領。但是如何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利品,這才是顯本事的時候。
要錢給錢,要權給權,要支持給支持。
以史為鑑,地方軍鎮的弊處無人不知,但是同樣有他無以替代的優勢,那就是高效。
金江鎮設立軍鎮,要的就是高效。
與節度使一字之差的節制使,不是那麼好當的,要拿出真本事來,立下足以金江鎮上下服氣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