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再生事端
2024-11-12 10:15:43
作者: 刺刀特種兵
從飛虎軍中回來,太宗自是心中大喜,不但得了一支強兵,而且聽了杜睿的分析,北伐時機確實已經成熟,而杜睿用計,真可謂面面俱到,便是連頡利如何行動,也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只是這樣一來,太宗不禁覺得杜睿實在是過於可怕了,這算無疑算簡直就堪比那本《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李承乾又與杜睿相善,對杜睿幾乎言聽計從,要是等將來李承乾坐上他這個位子的話,朝中還有誰能壓制的住杜睿。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太宗不是沒想過要將杜睿貶走,可是畢竟人才難得,朝中那些肱股之臣,大多已經老邁,能留給李承乾的干臣剩不了多少,這杜睿要是用的好了,未必不能成為李承乾的左膀右臂。
「但願你能做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武侯,千萬不要做三馬競槽,欺凌主上的司馬懿!」
太宗這邊還在為如何處置杜睿憂心,卻不防事端再起,一封信不知經由誰的手,被轉到了岑文本的手中,岑文本看過之後,不由得大為驚訝,這封信實際上是一道奏章,是已故襄陽別駕萬暉寫給太宗的,內容竟然是參奏侯君集貪污了一百萬兩白銀。
萬暉於此前渭河漕運不通之時,押送糧草進京,於途中失足落水,因公殉職,太宗為了嘉獎他,還讓人在他的家鄉建造忠烈祠供奉。
岑文本拿著那封奏章,自言自語道:「這萬暉不是死了一陣子了嗎?他家鄉的忠烈祠都建起來了,怎麼現在他的奏章又冒出來了?可真夠蹊蹺的。」
正在岑文本府中的蜀王李恪也看了奏摺,大喜道:「管他是如何來的,這就是侯君集的一大罪狀,他把自家的閨女嫁給了東邊,便是本王的大敵,且呈上去,看父皇如何處置!要是能憑藉此事剷除了侯君集,也算是斷了東邊的一大臂助。」
岑文本知道太宗正在籌備北伐,實在是不想這個時候,再生事端,便道:「殿下,臣覺得還是應先查查此信的來路,如今這朝廷裡頭風雲變幻,誰都不知道哪塊雲彩會下什麼雨,咱們貿然出頭,就怕會落進人家的套子裡去!況且如今聖上正著力北伐,這個時候,鬧出這等事,恐怕朝中又要亂了!」
李恪卻不聽,咬牙切齒的說道:「管他是死人活人寫的,也別管他有沒有這事兒,先交給父皇再說。御史台的老吏們不是常說嗎,官場上最鋒利的銳器就是這參人的奏章和告密的信函,那可是殺人於無形啊。侯君集帶了那麼些年兵,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就算這貪財是捕風捉影,只要一竿子查下去,保不齊又撞出個別的什麼罪狀呢!」
岑文本還是有些顧慮道:「老臣是擔心,此時萬一是別人的計策,該如何是好,到時候別沒去了東宮一臂,反而惹禍上身!」
李恪言道:「先生就是小心,這能有什麼計策,東宮那邊不是些沒用的腐儒,就是獻媚的小人,要是他們都能想出害人的計策,那才叫怪了呢!先生不必多言,此事本王自會料理!」
岑文本皺眉道:「老臣擔心的不是那些東宮屬吏,而是那個叫杜睿的少年,次子心機深沉,算無疑算,此前太子幾次犯錯,都讓他化險為夷,殿下,東宮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少年郎!」
李恪卻不在乎,道:「先生言過其實了,一個少年郎而已,有什麼可怕的,本王就不現象,本王這個皇家子弟,還鬥不過一個布衣少年!」
岑文本見勸不住,也就只好應了,要把這封離奇的死人告活人的告狀信遞給太宗不難,讓權萬紀辦就是了,他幹的就是向皇帝打小報告的差使,因此這封奏章沒費什麼周折就通過御史台呈到了太宗的几案上。
因為是御史台轉上來的,按慣例,他不能壓著不予理睬,便只好召了房玄齡、魏徵、岑文本等人來商議。正好張玄素來稟奏太子婚事的籌備情況,太宗就讓他一起參與議論。一來太傅的品銜不低,二來長孫無忌此時正在籌備糧草,準備北伐不在,許多原本該由長孫無忌出面替侯君集說的話,可讓張玄素站出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什麼話自己不方便說白了,就找張合適的嘴替自己說出來。
人都來齊了以後,太宗便把那道奏章遞給大家傳閱了一遍,然後問大家怎麼看這件事兒。
張玄素當即站出來道:「臣以為這一定是頡利的離間之計。侯君集之廉,世人皆知!武德九年,他率部與頡利血戰於高陵,斬殺了他們不少人,頡利心懷仇恨,便使出這記毒招,目的只有一個,離間皇上與肱股之臣的關係,以逞報復之心。」
岑文本聞言,佯作毫不知情,裝嗔弄傻的說道:「是啊,張太傅說得有理,萬暉的靈位都進了忠烈祠,這死人難道還會說話?」
魏徵看了張玄素一眼,他與張玄素一向不合,頗有點兒水火不相容的味道。魏徵為人雖然一向忠厚,但一見到張玄素這個教壞了隱太子的人,就處處和他針鋒相對,當年他也曾為隱太子李承乾宮中的洗馬,隱太子倒台,此事一直是他心裡的疙瘩,因此雖然如今和張玄素同朝為官,兩人卻總是意見不合,這次也不例外,他接過岑文本的話茬,說道:「死人當然不會說話,更不會說假話!皇上,這奏章從筆跡印信上看,確係萬暉所寫,應是他生前留下的絕筆。這麼看來,就連萬暉的死因也值得懷疑了。」
張玄素對魏徵的挑戰十分不滿,他駁斥道:「魏大人,侯君集是為朝廷立過大功的人,憑這麼一張紙,就去查他,這會讓功臣們感到寒心的。」
岑文本在一邊不陰不陽地說道:「魏大人,臣子們因為彼此心存嫌隙而無中生有,羅織罪名誣告他人的事情,過去不是沒有發生過。侯君集是立過大功的人,查出問題還好,要是查不出什麼,怎麼向朝廷交代?」
這話激得魏徵發起怒來,他梗著脖子大聲說道:「一條五品官員的人命,再加上大量財寶,這樣的案子不查,那朝廷又如何向天下交代?」
太宗見魏徵又犯起了軸脾氣,也是皺了皺眉頭,他已經瞧出這幾個人各懷著不同的心思,只好把目光轉向房玄齡,房玄齡長於謀,更重要的是他的性子比誰都柔和,再難和的泥巴他都能把它和稀了。
想到此,太宗便向房玄齡問道:「玄齡,你怎麼一聲不吭,你是右僕射,這麼大的事兒,你該說說話。」說著,他投去了意味深長的一瞥。
從太宗的眼神里,房玄齡似乎已經看出了什麼,他開口說道:「張太傅所言不無道理,對侯君集這樣的功臣,不可輕易查劾。而魏大人也是出於一片公心,畢竟案情看起來十分重大,要是弄清楚了也能還侯君集一個清白。臣的意思,不可查亦不可不查。」
魏徵說道:「你這叫什麼話,查就查,不查就不查,查亦不查算什麼?」
房玄齡看了魏徵一眼道:「密查!」
魏徵聞言,頓時被噎住了,他也知道房玄齡這辦法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太宗也是暗自讚嘆房玄齡的急智,當即拍板:「好,那就密查!」
岑文本下朝,回到府中,李恪已經在等著他了,二人一見面,李恪迫不及待地詢問事情的結果,當岑文本把皇帝的決定說出來時,李恪不解地問:「這密查是什麼意思?」
岑文本冷笑一聲道:「哼,那不過是遮人耳目的招法罷了,你想,一沾上這兩個字,派誰查,到底查沒查,查出了什麼,只有皇上自己知道。結果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了了之。唉!說到底還是聖上高明啊!」
李恪倒吸一口涼氣嘆道:「這房玄齡果然工於心計,他出的這一招看似不偏不倚,實際上完全是幫侯君集的,還教人看不出來!如此一來,侯君集算是逍遙法外了,太子宮裡宮外、母子甥舅三個人,再加上個侯君集掌著兵權,房玄齡又只顧著趨炎附勢明哲保身,這朝廷還成個什麼朝廷?不行,不能讓他們得逞,本王這就派人秘密去襄陽查訪,那麼多財寶,我就不信他侯君集做得天衣無縫,不留下一點蛛絲馬跡。」
岑文本忙攔著他道:「不可!荊襄到處是侯君集的舊部,萬暉何等強悍之輩尚且有去無回,殿下的人又能查出個什麼結果?」
李恪問道:「先生可有何良策?」
岑文本道:「看而今的形勢,咱們只能來個順瓜摸藤。」
李恪一臉不解地問:「何為順瓜摸藤?」
岑文本說道:「一百萬兩銀錢,這麼大個瓜可不好藏呀,只要咱們找到了一百萬兩贓錢的去處,是什麼人在貪贓枉法,這根藤不就自然明了了嗎?」<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