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企業都是社會企業
2024-10-11 22:35:10
作者: 華杉,華楠
有兩個新名詞——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家。
「社會企業不是純粹的企業,亦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社會企業透過商業手法運作,賺取利潤用以貢獻社會。它們所得盈餘用於扶助弱勢社群、促進小區發展及社會企業本身的投資。它們重視社會價值,多於追求最大的企業盈利。」
「社會企業家是用商業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問題,用商業的規則去解決問題,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盈利。社會企業家多為社會公益組織的發起者和經營者,例如為印度流浪兒童創設24小時救援熱線的傑魯,為南非愛滋病人建立看護網絡的霍薩,為巴西貧苦牧民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羅薩。」
這兩個詞本身倒是正能量的。但是,它們卻將企業分成了以社會為目的和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把企業家分成了以社會為目的和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家。
我想說的是。企業的生存是社會的選擇,選擇的標準,就是能幫助社會達到目的。所以所有的企業,都必須是、必然是社會企業。所有的企業家,都必須是、必然是社會企業家。能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打開好大的思維空間、發展空間。
又如:
企業戰略不是上層建築,而是植入企業的每一個行動中,讓每一個行動,都具備戰略價值、戰略意義,都能夠積累戰略資產、競爭壁壘。比如葵花兒童藥的GG,每一個GG都以「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啦」開頭,這就有巨大的戰略意義。
企業戰略,也不是一個制定和執行的兩個階段,如克勞塞維茨所言,戰略是一件永不停歇的事,經營者在每一個動作里植入戰略,也每一天都在思考、修正戰略。因為一切戰略都源於假設,而假設不是百分百等於未來。
說計劃沒有變化快是不對的,因為沒有變化,就沒有計劃。正如按預算花錢是官僚的做派,是管理不善的表現,但沒有預算又是萬萬不可的。
還有!
不要以為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德魯克說,說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對企業最大的誤解,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小化的!什麼意思呢?利潤是可以投入競爭的資源,如何用最小的利潤,把競爭對手餓死,這才是企業常用的手段,所謂「惡性競爭」嘛!只有壟斷才能帶來利潤最大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就已經說清楚了:
「在任何情況下,壟斷價格都是所能得到的最高價格,在任何情況下,壟斷價格都是從買主那裡勒索的,或者可以說是買主同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相反,自然價格或自由競爭價格,即使不是在任何情況下,也是在較長時間裡所能拿到的最低價格,是賣主可以接受而又不妨礙其繼續經營其業務的最低價格。」
那企業追求的是什麼呢?就是亞當·斯密說的,「不妨礙其繼續經營其業務」而已,就是生存而已。生存,才是終極追求,就是永續經營,就是基業長青,像執政黨一樣,永遠執政,還有比這更高的追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