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24-10-11 18:31:33
作者: 鄭振鐸
歷史小說是不容易作得好的;太服從於歷史的敘述,則必會如《東周列國》《兩晉演義》之無甚活潑的小說的趣味;離開史實太遠了,則必會如《楊家將》《薛家將》之以荒誕無依據見譏,兼之,又無偉大的作家去運用這些材料,所以在這一個時期,講史雖最發達,卻沒有什麼很好的作品。其在文學上有不朽的價值者,乃為《西遊記》與《金瓶梅》。
《西遊記》流行於今者為吳承恩著之100回本。相傳此書為元長春真人邱處機作,實則《長春真人西遊記》,乃李志常所記,敘處機西行的經歷,完全與現在之《西遊記》小說無關。在吳本《西遊記》之前,《三藏取經詩話》之後,尚有一種41回本之《西遊記傳》,為齊雲、楊致和編。我們在《三藏取經詩話》里,知道他所敘的與吳本的《西遊記》相差得如何的遠。在楊致和的《西遊記傳》,我們卻看出他所敘的與吳本已差不多完全相同了。不過楊致和的故事只有二薄本,吳承恩卻把它放大成了十倍以上。我們拿這兩本《西遊記》來對讀了一下,立刻可以看出吳本敘寫的技術是如何的進步。在楊致和的《西遊記傳》第6回《真君收捉猴王》里,有一段敘二郎神與孫悟空決鬥,各相變化的事:
二人各變身長萬丈,戰入雲端,離卻洞口。康、張、姚、李等,傳令草頭軍縱放鷹犬,搭弩張弓,殺入洞去,眾猴趕得逃竄無路。大聖正在鬥戰,忽見本山眾猴驚散,抽身走轉。真君大步趕上,急走急趕。大聖慌了,搖身一變,鑽入水中。真君道:「這猴入水,必變魚蝦,待我變作水獺逐他。」大聖見真君趕來,又變一鴇鳥,飛在樹上。真君拽起弓,一彈打落草坡,遍尋不見。迴轉天王營中,雲及猴王敗陣等事,今趕不見蹤跡。李天王把照妖鏡一照,急云:「那妖猴在你灌江口去了。」
下面是吳承恩敘寫的同上的一段故事(《西遊記》第六回):
他兩個斗經三百餘合,不分勝負。那真君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髮,惡狠狠望著大聖頭就砍。這大聖也使神通,變得與二郎身軀一樣,嘴臉一般,舉一條如意金箍棒,卻就似崑崙頂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馬流元帥,戰兢兢搖不得旌旗,崩、芭二將,虛怯怯使不得刀劍。這陣上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踏弩張弓,一齊掩殺。可憐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丟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大聖忽見本營中群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趕上,道:「那裡走!趁早歸降,饒你性命!」大聖不戀戰,只得跑起,將近洞口,正撞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一齊擋住道:「潑猴那裡走!」大聖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繡花針,藏在耳內,搖身一變,變作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那六兄弟慌慌張張,前後尋覓不見,一齊吆喝道:「走了這猴精也!走了這猴精也!」正嚷處,真君到了,問兄弟們趕到那裡不見的。眾神道:「才在這裡圍住,就不見了。」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鋒,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作個餓鷹兒,抖開翅,飛將去扑打。大聖見了,颼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隻大鶿老,沖天而去。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隻大海鶴,鑽上雲霄來嗛。大聖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二郎趕至澗邊,不見蹤跡,心中暗想道:「這猴猻必然下水去也。定變作魚蝦之類,等我再變來拿他。」果一變,變作個魚鷹兒,飄蕩在下溜頭波面上,等待片時。那大聖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隻飛禽,似青莊毛片不清,似鷺鶿頂上無纓,似老鶴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頭上無針。他怎麼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趕上來刷的啄一嘴,那大聖就躥出水中,一變變作一條水蛇,游近岸,鑽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著,忽聽水響,見一條水蛇躥出去,認得是大聖,急轉身又變做一隻朱繡頂的灰鶴,伸著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逕來吃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變做一隻花鴇,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見他變得低,那花鴇乃鳥中至賤至淫之物,不拘鸞鳳鷹鴉,都與交群,故此不去攏傍。即現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左足右龍)踵。那大聖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裡,又變,變做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竿。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眼細看,見旗竿立在後面,笑道:「是這猴猻了,
那今又在那裡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面的,斷定這畜生弄鬼。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大聖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麼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真君前前後後亂趕,只見四太尉、二將軍一齊擁至道:「兄長拿住大聖了麼?」真君笑道:「那猴兒才自變做廟宇哄我。我正要搗他窗欞,踢他門扇,他就縱一縱又渺無蹤跡。可怪可怪!」眾皆愕然四望,更無形影。真君道:「兄弟們在此看守巡邏,等我上去尋他。」急縱身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麼?」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裡照著他哩。」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時就走了。」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出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這兩段里,我們立刻可以不加思索地知道吳承恩所寫的較楊致和所寫的,無論在質上、在量上,都進步了不少。量是多了十倍,質的進步也不下於此。楊致和寫這一段最熱鬧的事,本不怎麼動人,給吳承恩一寫,卻頓變為有聲有色,最有趣的一段了。在別的地方也無不可看出這種顯然的進步的痕跡來,這不過舉其一例而已。
與楊致和的《西遊記傳》同時出現,而被人合稱為《四遊記》的,尚有《東遊記》《南遊記》及《北遊記》。
《東遊記》一名《上洞八仙傳》,共2卷,56回,為蘭江吳元泰著,敘李玄、鍾離權、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等八仙得道之由,又敘到呂洞賓幫助遼蕭後以與宋楊家將相抵抗,及八仙與四海龍王及天兵交戰,因觀音講和而和好如初諸事。
《南遊記》亦名《五顯靈光大帝華光天王傳》,共4卷,18回,余象斗編,敘華光之始末,事跡至為變幻,自始至終,都在反抗的鬥爭中,有些似《西遊記》的開始數回。最後,華光到地獄去尋母親,因偷桃醫母之食人癖,致與齊天大聖相鬥,被大聖女月孛所擊,將死。火炎王光佛出而講和,華光始得逃死,終歸依於佛道。
《北遊記》一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凡4卷,24回,亦余象斗編,敘玉王大帝忽因貪念而以其三魂之一,下凡為劉氏子。後歷數劫,掃蕩諸魔,復歸天為真武大帝。
這四部書的故事都極變幻可愛,但文筆卻都笨拙無活趣。《西遊記》之名所以獨最著者,乃完全因吳承恩之有力的潤飾。
吳承恩(約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嘉靖中歲貢生,官長興縣丞。著有《射陽存稿》及《西遊記》。他善諧劇,以著作雜記(《西遊記》即其一)名震一時。他的集子今不得見,《明詩綜》中有他的詩數首。他的《西遊記》,前後的次第,大體與楊致和的相同,然敘寫卻大改觀。楊本只是一個故事的骨架,吳承恩卻給它以豐美的肌膚與活潑的靈魂了。《南遊記》及《北遊記》中的故事,也被采入數段。《西遊記》中的鐵扇公主,即曾見於《南遊記》中者。全書共100回,前7回為孫悟空鬧天宮的始末,自第8回以後為唐三藏的出現,為唐太宗魂游地府;後請三藏去求經。他於途中收了悟空、悟能(八戒)、悟淨,經歷了八十一難而卒得取了經回來,成了正果。作者的滑稽的口吻,時時可以在書中各處發現。他的想像力也異常的豐富;八十一難是很容易寫得重複的,他卻寫得一難有一難的不同的經歷,絕不使讀者有重複之感。所寫的人物也極活潑真切,三藏、悟空、八戒、沙僧都各有各的性格、口吻、舉動。甚至連每個怪、每個魔,也各有各的性格,各包含著極真摯的人性。無論取了其中的哪一段來,都可成為一篇很好的童話。自此書出,曾有不少人為之作解釋,如悟一子、悟元真人、張書紳諸人之《真詮》《原旨》《正旨》等,或以為這書是講道的,或以為他是談禪的,或以為他是勸學的,一句句地加解釋,一節節地加剖白,使完整的文藝作品成為肢解的佛經、道書,或《大學》《中庸》,使如無瑕的瑩玉似的巨著,竟蒙上了三寸厚的塵土,不能見其真的文藝價值。我們要見《西遊記》的真面目,便非對於這一切的謬解都掃除了、廓清了不可。
吳本《西遊記》在當時大為流行,於是續作紛起。
有《後西遊記》,凡40卷,未知作者,署天花才子評點。中敘花果山於產生孫悟空後,又於某年產生一石猴,稱為小聖。當唐憲宗時護了唐半偈到西天去求真解,中途又收了豬八戒之子一戒及沙僧之徒沙彌。一路上經了不少的困難,終於到了西天,得到真解而回。作者設想擬仿前《西遊》,連主要人物亦相似,自然不容易寫得好。所以處處都有做作生強的樣子,沒有前《西遊》之流利活潑。
又有《西遊補》,凡16回,為董說作。說,字若雨,烏程人,生於萬曆庚申(1620年)。明亡後,削髮為僧,號南潛。《西遊補》即接原書「三調芭蕉扇」之後,寫孫悟空化齋,為鯖魚精所迷,入了夢境,欲尋秦始皇,借驅山驛驅前途各山,經歷了許多過去未來之事,得虛空主人一呼,始離夢境。說的文字極為詭幻,驅使許多歷史上的名人,放入書中,詼諧戲弄,信筆所之,較之一般被拘束於原書之擬作者,自然高出萬倍。但因為書氣太重,非儒者不能覺得有趣,所以難得流行於民間。
出現於《西遊記》之後,而亦以寫奇幻之神仙異跡見稱者,有《封神傳》及《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
《封神傳》凡100回,未知作者。本為敘武王克殷的一段史實,卻雜入了無數的神魔仙佛,已不能算是歷史小說了。中敘商紂暴虐,狐狸化身妲己以迷惑他,用了種種酷刑以殺忠良。於是姜子牙奉師命下山輔助周武王滅殷。卻有許多截教魔怪出來幫助殷紂。於是闡教諸仙助子牙以敵截教諸魔。終於截教大敗。紂王自焚,武王入殷都,大封功臣。子牙亦設壇大封應劫而死的諸仙諸魔,故謂之《封神傳》。作者的敘寫手腕,較遜於《西遊》的作者,故沒有什麼活潑有趣的描寫。其足以使讀者移情者,僅其事實之變幻無窮而已。其中也有好些大膽的故事,如楊任反殷,哪吒敵父,在視「忠」「孝」為天經地義的中國,卻是不易見到的。
《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亦有100回,分20卷,是二南里人,羅懋登於萬曆丁酉年(1597年)編成的。中敘明永樂時,太監鄭和等造大舶、服外夷39國、咸使朝貢事。鄭和,雲南人,即世所稱三寶太監。前後凡七奉使,世俗盛稱其功。故作者因而緣飾,雜以無數的荒誕怪異之言,成了這部《西洋記》。那裡面差不多每頁都有鬼怪出現,也不能算是歷史的小說了。作者又喜調弄筆墨,殊著意於文章上的整煉,如:
卻說王神姑帶了這一掛數珠兒,那珠兒即時間就長得有斗來大,把個王神姑壓到在地上,七孔流血,滿口叫道:「天師,你來救我也!」天師起頭看來,那裡有個深澗,那裡有個淤泥,明明白白在草坡之中。原來先前的高山大海,兩次深澗,樵夫,藤葛,龍蛇蜂鼠,俱是王神姑撮弄來的。今番卻被佛爺爺的寶貝拿住了。天師的心裡才明白,懊恨一個不了。怎麼一個懊恨不了?「早知道這個寶貝有這等的妙用,不枉受了他一日的悶氣。」王神姑又叫道:「天師,你來救我也!」天師道:「我救你我還不得工夫哩。我欲待殺了你,可惜死無對證;我欲待捆起你,怎奈手無繩索;我欲待先報中軍,又怕你掙挫去了。」(四十回)
即是一例,卻還有比這個更厲害的弄筆舞文的地方。因此,頗失了些自然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