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24-10-11 18:31:04
作者: 鄭振鐸
在本章的最後,須略述本時代的詩人與散文作家。本時代的重要作品為小說與戲曲,詩與散文則殊呈寥落不振之狀。明人以模擬古人為務,以互相標榜詆諆為習,或流於淺率,或故為僻澀幽詭,可傳之作殊少。到了末葉,有錢謙益、吳偉業出,風氣才為之一變,而詩與文亦入於精瑩渾厚之境,開始了以下兩個世紀的波濤洶湧、氣象萬千的文壇。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永樂之際的作家,有楊士奇、解縉、楊溥諸人,他們是政治家,而非文人。及李東陽起,倡宗杜之說,乃開了擬古之端。
東陽,字賓之,號西涯,茶陵人,生於公元1447年,死於公元1516年,著有《懷麓堂集》。
繼李東陽之後者為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及王廷相,當時號為「七子」,以復秦漢文、盛唐詩相號召,其影響波及於天下,成了後來文壇爭執的中心。
李夢陽(1472—1529),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人,著有《空同集》。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大復山人,信陽人,著有《大復集》。徐禎卿字昌谷,吳縣人。
邊貢字廷實,歷城人。
王九思字敬夫,鄠縣人。
王廷相字子衡,儀封人。
「七子」以李、何為領袖,然夢陽之作品,擬古之作而已,景明則能自抒性靈。
當時,未受七子影響,而以清快諧奇,所謂「才子之文」著稱者,有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人。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吳縣人。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
文徵明號衡山,長洲人。
他們三人的行為,正與他們的詩文一般,以放蕩驚俗,為世所訾。然其所作亦間有清逸可喜之作。
繼李、何七子之後者,又有「後七子」,為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及吳國倫,皆揚復古之波者。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歷城人。
王世貞號弇州山人,有《弇州四部稿》。
謝榛(1495—1575),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臨清人。
宗臣字子相,揚州人。
梁有譽字公實,順德人。
徐中行字子輿,長興人。
吳國倫字明卿,興國人。
後攀龍死,謝榛又被擯於他們,於是改稱為「五子」,以世貞為首領。繼之者有「後五子」「廣五子」「續五子」之稱,俱為無甚可注意的作家;最後有「末五子」者,為李維楨、屠隆、魏允中、胡應麟及趙用賢,較之前人,殊為傑出。
李維楨(1547—1626),京山人,以詩著。
屠隆,則以作劇名。
胡應麟字元瑞,蘭溪人,亦以切實之學問著。
未被列於「七子」「五子」者,有王守仁、王慎中、唐順之、楊慎、徐渭諸人。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餘姚人,世稱陽明先生,倡「良知」之說,影響極大,在當時諸文人中,功業最盛,詩文不依傍古人,而格律整嚴。
王慎中(1509—1559),字思道,晉江人,號遵岩居士,以淡永條達之古文著。
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武進人,與慎中齊名,亦善擬作唐、宋人之「古文」。
楊慎,以詩著名,所作極多,於詩文集及劇本之外,又著詩話,編《詞林萬選》。
徐渭(1521—1593),以作劇著,詩文亦奇僻有逸氣。
在「五子」「七子」極盛之時,明顯的與他們對抗的有歸有光、茅坤諸人。
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崑山人,世稱震川先生,提倡唐、宋之古文,以清順有情致,為文章之極軌,不尚詭怪,亦不尚絢麗;所極力摹擬者為司馬遷、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諸人之文,影響於後兩個世紀甚大。
茅坤(1512—1601),字順甫,別號鹿門,歸安人,刊唐、宋八家古文,後來所謂古文宗匠之「唐宋八家」,其名即始於坤,然坤之文殊疏淺,不能自立為一家。
明之末葉,有袁氏兄弟及鍾、譚、張、陳、錢、吳諸人,各趨一途,各有一部分的勢力。
袁宏道字無學,公安人,與兄宗道、弟中道,並著稱於世,被稱為「三袁」,其文殊詭怪,號為「公安體」。
鍾惺(1574—1624),字伯敬,竟陵人,與同里譚元春(字友夏),並馳聲於世,其詩文被號為「竟陵體」。元春之詩,較為深摯。
張溥(1602—1641),字天如,太倉人,復社首領,所編有《漢魏百三名家集》。
陳子龍(1608—1647),字人中,又字臥子,華亭人,幾社首領,善為駢文及詞。此二人皆欲復振李、王之緒餘者。
以上諸人,主張雖各不同,然其傷於擬古與空疏,無獨特的濃摯的風格則一。
錢謙益與吳偉業為明代文人之魯靈光殿,為清代文人之開山祖,其詩文獨高出於上述諸人,如泰山之峙於土阜之中,如白鶴之立於雞群。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常熟人,在明末為文章宗匠。清兵入關,謙益迎降,以是頗為世人所譏彈。乾隆間曾下詔焚棄其詩文集。
吳偉業之詩悲惋悽麗如其曲,故國之思,時時流露。又常作詠歌時事之長詩,時稱之為「詩史」。
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三人為明之遺老,入清,不仕,夫之且遁入深山。
宗羲(1610—1695),少以義俠著,及明亡後,著《明夷待訪錄》,獨到之見極多。
顧炎武(1613—1682),著《日知錄》,為最負盛名的筆記之一,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真懇的為學的態度。
侯方域、魏禧、汪琬,亦為明之文人而入清者,齊名於當時,衍「古文家」之緒。
方域(1618—1654),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有《壯悔堂集》。
禧(1624—1680),字冰叔,寧都人,與兄際瑞、弟禮,併名為「寧都三魏」。
琬(1624—1690),字苕文,號鈍庵,長洲人,為宗歸有光之古文作者,著《鈍翁類稿》。
清之詩人,以施閏章、宋琬為宗,時稱「南施北宋」。
閏章(1619—1683),字尚白,號愚山,江南宣城人,著《學余堂集》。
琬,字玉叔,號荔裳,山東萊陽人,著《安雅堂集》。
略後於施、宋而較他們為偉大者為王士禛、朱彝尊,他們的詩在當時影響極大,卓然足以自立。
士禛(1634—1711),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力倡神韻之說,為後來諸詩人開闢了一條大路,論者稱之為「清代第一詩人」。著有《帶經堂集》。
彝尊(1629—1708),字錫鬯,號竹垞,秀水人,著作的方面極多,於詩詞外,古文亦自成一家,編《詞綜》及《明詩綜》,又著《經義考》,俱為當時很重要的著作。他的詞尤為後人所宗式。
納蘭性德與泰清君為清初兩個重要的「詞人」,而皆滿洲人。
性德(1655—1685),字容若,為明珠子,以清才著,其詞纏綿清惋,為當代冠,著《飲水詩詞集》。
泰清君為清代女詩人之最著者,作《東海漁歌》。
時人謂性德、泰清君之詞,為「男中後主,女中清照」。
性德之摯友顧貞觀,亦以詞名,著《彈指詞》。
同時有徐(1636—1708),字電發,亦以詞名,著《詞苑叢談》,為最重要的「詞話」。
查慎行、陳維崧亦為當時著名詩人。
慎行字悔余,號初白,海寧人,著有《敬業堂集》。
維崧(1624—1682),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人,其詞與駢文,殊有名於世,駢文氣度豪放,開後來諸作家之先路,著有《湖海樓集》。
金聖歎以文藝批評家著稱。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著名的批評家,所可稱者,僅聖嘆一人而已。聖嘆,本名張采,長洲人,有奇才,與徐渭同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以科場失意,乃絕意進取,更名金喟(又名人瑞),字聖嘆,擬著手取天下才子文遍評之,所評者有《水滸》《唐詩》《西廂》等,在當時影響極大,言論亦極大膽,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頗有許多可以永傳者。文字亦犀利而能深入,紆曲而能盡情,如水雲之波盪。但他中了當時評選時文之習氣過深,每把原文句評字贊,遷就己意,有如肢解鱗割,反使讀者不能見原作之真意。這是他的大病。後來評家中此病者最多,皆為衍他的緒餘者。入清,因事被官吏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