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赤壁鏖兵
2024-10-11 18:16:43
作者: 吳晗
東漢末年,各處地方官吏和豪門大族在絞殺農民起義的過程中,造就了自己龐大的軍事勢力,各霸一方,互相攻伐,形成了3世紀初期封建割據的混戰局面。在這些割據一方的勢力中,力量比較強大的,在北方,有河北(黃河以北)的袁紹和河南(黃河以南)的曹操;在長江流域,有江東(長江下游一帶)的孫權、荊州(今湖北省、湖南省)的劉表和益州(今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的劉璋。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秋天,他又率軍南下,打算統一全國。
這時,占據荊州的劉表剛剛死去,他的次子劉琮繼位,在曹操大軍的威懾下,投降了曹操。原來投靠劉表的劉備,則與劉表的長子劉琦一道,率領大約兩萬的兵力,退守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
曹操率領著號稱八十萬的大軍(實際只有二十多萬),自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沿江東下,直逼夏口。劉備的情況十分危急,他派了諸葛亮到江東去聯合孫權,共同抗曹。
孫權和劉表原來也有矛盾,只是這時見到曹操勢盛,如果荊州真為曹兵占據,江東也就很難保全,鑑於這種形勢,他同意了諸葛亮的意見,答應派大將周瑜、程普等人率軍三萬與劉備聯合,共同抵抗曹兵。
曹操的大軍自江陵順流而下,舳艫(指船)千里,旌旗蔽空,聲勢十分浩大。曹操自以為在軍事上占絕對優勢,打敗劉備乃至孫權,是不成問題的。官渡之戰的勝利,劉琮的乞降,使得他變得驕傲起來。他不再能冷靜地考慮雙方的有利和不利條件。事實上,這時曹操的軍隊雖有二十多萬,可是其中就有七八萬人(主要是水軍,是作戰的主力)是剛剛投降過來尚懷疑懼的荊州水兵,而從北方來的兵士由於遠來疲敝、不服水土,生病的很多。再加上劉琮初降,荊州民心未定,後方很不穩固。所以儘管曹操善於用兵,也並不是有全勝的把握的。
曹操的軍隊和孫、劉聯軍在赤壁(今湖北省嘉魚縣東北)相遇。曹操鑑於北方軍隊不慣水戰,下令用鐵索把戰艦連鎖在一起,以便兵士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這就給了孫、劉聯軍採用火攻的機會。一天夜裡,東南風大起,周瑜的部將黃蓋假稱投降曹操,帶了一艘艨艟(méng chōng,古代的一種戰船)鬥艦,裡面滿載著灌了油的柴草,順著風勢直向曹營駛去。在離曹營不遠處,船上一齊燃起火來,迅疾地向曹操的水軍船艦衝去,火烈風猛,霎時間,曹軍船艦就被延燒起來。那些船艦因有鐵索連鎖,倉促間無法拆開,一時烈焰沖天,曹操的水寨化成了火海。一會兒工夫,曹操的岸上營寨,也被延燒著了。曹軍人馬燒死溺死的不可勝計。孫、劉聯軍分水、陸兩路乘勢進擊,曹操損失慘重。
赤壁之戰後,曹操經過這次挫敗,退回到北方,勢力局限在中國北部,再也無力南下。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建都洛陽。劉備通過這次戰爭,趁機占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方,有了立足之地,隨即又向西發展,奪取了劉璋的益州。曹丕稱帝的次年(221),劉備也自立為皇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建都成都。孫權經過這次戰爭,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勢力得到鞏固,力量比以前更加強大。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建都建業(今南京市)。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魏、蜀、吳三國。三國鼎立的局勢出現後,戰爭雖然仍舊繼續進行,但是由於各國統治者都比較注意各自統治區內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安定,所以,這時比起東漢末年時,由於軍閥混戰所造成的「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局面,相對地要好得多。
「赤壁鏖(áo,形容戰爭激烈)兵」,指的就是這一次對三國鼎立局勢的形成具有決定意義的大戰役。
(李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