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黃巾起義
2024-10-11 18:16:40
作者: 吳晗
東漢劉秀(光武帝)建國不久,皇親國戚和開國功臣就在河南一帶大量侵占民間土地。中期以後,外戚、宦官相繼當權,侵奪土地更加猖狂,如章帝時的外戚竇憲,倚仗權勢,霸占土地,甚至以低價強奪沁水公主的園田。後來被章帝發覺,責罵他說:「公主的土地你還敢強占,何況百姓!」桓帝時,宦官侯覽,前後奪人住宅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百一十八頃。除外戚、宦官外,一般商人、地主也大量兼併土地。東漢後期,社會危機更加嚴重:貴族、官僚、商人、地主日益加劇土地的兼併,農民大批破產、流亡,或依附豪族做佃客,或賣身為奴,離鄉背井、流散道路的人,觸目皆是。
政治的黑暗和腐敗,是東漢中期以來加深人民痛苦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外戚當政,還是宦官當權,百姓都受盡欺凌和迫害。桓帝時,外戚梁冀獨攬朝政,他的親戚布滿州郡,爪牙橫行地方。為了搜刮錢財,他把地方上的富戶關入獄中拷打,敲詐勒索,出錢多的可以贖身,給錢少的或被殺死,或被流放遠地;數千百姓被迫為他做奴做婢,受盡剝削壓迫,苦不堪言。梁冀死後,朝廷沒收他的家產,資財達三十多億,相當於政府全年稅收的一半。宦官執政也是同樣的兇殘。單超、左悺、具瑗、徐璜、唐衡因謀誅梁冀有功,五人同日封侯,世號為「五侯」。單超死後,四侯勢力更盛,到處欺壓百姓,胡作非為,當時人劉陶上書指責宦官的殘暴,認為他們與虎狼沒有什麼差別。
再加上東漢不斷和羌族統治者發生戰爭,耗費幾百億錢財,負擔也都落在百姓身上。人民不堪這種慘重的經濟剝削和黑暗的政治壓迫,紛紛起來反抗。從安帝時開始,各地大小規模不等的起義,就已陸續爆發,而且此起彼伏,散而復聚。「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畏,小民從來不可輕。」這支表現人民堅強不屈的、充滿革命氣概的民謠在到處流傳。全國在醞釀著一次更大規模的革命風暴。靈帝時,修建宮殿,加重賦斂,賣官賣爵,吏治更加敗壞,剝削更加殘酷,人民實在忍無可忍,終於,在中平元年(184),波瀾壯闊的黃巾大起義爆發了。
起義軍以黃巾包頭,稱為「黃巾軍」。他們在張角、張寶兄弟的領導下,焚燒官府,捕殺貪官污吏,打擊地主豪強,聲勢浩大,革命的火焰迅速燃遍了廣大地區。後來,雖然起義各部都被東漢政府和地方豪強的聯合武裝鎮壓下去,然而東漢的統治經過這次暴風式的革命力量的打擊,也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利用宗教組織進行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利用太平道教作為組織起義的工具,並且提出了要求政治平等、財富平均的「太平」理想。起義失敗後,道教向兩極分化:一部分上升變成為封建統治階級麻痹人民、維護其統治秩序的有力工具;另一部分則仍舊與農民群眾相結合,成為組織農民暴動、宣傳革命思想的武器。太平道的革命思想,成為後代農民起義「等貴賤,均貧富」思想的淵源。
(李書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