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曹操

2024-10-11 18:16:46 作者: 吳晗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身於宦官集團的大官僚家庭。二十歲時,他被地方官以「孝廉」名義推選為郎(官名),不久升為洛陽北部尉,負責管理京都地方的治安。洛陽是首都,豪強貴族很多,不好治理。曹操到任後,造了幾十根五色棒懸掛在大門兩旁,有違犯禁令的就用棒打死,以此來懲辦那些觸犯法令的豪強。後來,他在濟南任相時,有十幾個縣官,貪贓枉法,欺壓百姓,被他奏免

  了八個。為此,當時豪強都非常恨他。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領兵鎮壓黃巾起義,並不斷擴充自己的軍事力量。192年,青州(今山東省中東部)黃巾軍再起,攻到兗(yǎn)州(今山東省西部)各地。曹操縱兵追擊,打敗了青州黃巾軍,得降兵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他從中挑選精銳,充實和擴大自己的隊伍,號為「青州兵」,成為自己的軍事主力。

  196年,漢獻帝從長安軍閥董卓殘部的控制中逃回洛陽,曹操要漢獻帝遷都到許(今河南省許昌市),把這個傀儡皇帝直接放在自己的勢力控制之下,然後利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

  軍閥的連年混戰,使北方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軍糧供應也很缺乏。為了安定社會,解決軍糧問題,曹操在迎獻帝遷都於許的這一年,在許的附近實行屯田,興修水利,招撫流民開墾,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大成績,獲得了一百萬斛糧食。此後,他又把屯田推行到其他各地。幾年的工夫,今河南一帶地方農業生產便逐漸恢復起來。屯田地區的糧倉都堆得滿滿的,保證了軍糧的供應。這是曹操迅速統一北方的可靠的經濟基礎。

  赤壁之戰後,曹操感到自己的力量還不夠雄厚,一時還不能統一全國,還必須努力積聚力量。因此,他一面繼續推行屯田政策,減輕賦稅,發展農業;一面積極整頓內政,抑制豪強,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上,他曾先後三次下令求賢,只要有真才實學,即使「出身微賤」「門第低下」,也可以被量才錄用。這一措施打破了長期以來豪族壟斷政權的局面,使許多奮發有為的人得到了破格提拔的機會。同時,他還積極提倡文學,對當時知名的文人極力爭取,加以重用。流落匈奴十多年的女文學家蔡文姬,就是由於他的招攬被贖回來的。曹操本人就是一個傑出的詩人,詩歌寫得很好。他的兩個兒子——曹丕(魏文帝)、曹植(曹子建),一個是當時著名的文學評論家,一個是當時才華橫溢的大詩人。父子三人在文學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曹操是一個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他不僅會打仗,而且還精通兵法,《孫子》十三篇,就是經過他的整理流傳至今。

  

  總之,從上面的敘述來看,曹操雖然曾經鎮壓過黃巾起義軍,但是他做過許多有益於當時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好事情,就他一生主要的活動來講,是功大於過。他是我國封建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唐贊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