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司馬遷 《史記》

2024-10-11 18:16:02 作者: 吳晗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省韓城市)人,生於公元前145年,即漢景帝中元五年;卒年大約在公元前87年,即漢武帝後元二年。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活在漢武帝時代。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的太史令(管歷史和天文的官),又是當時卓越的思想家。司馬遷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所受的影響自然不小。他從小就閱讀了很多書籍,又跟隨有名學者學習,學問大有進步;他二十歲左右時,開始漫遊全國,考察史跡,探訪傳聞,了解人民的生活和各地的風物。他登上

  萬里長城,體驗到了先民的偉大和秦朝使用民力的殘暴。他渡黃河、過長江、訪問都江堰,考察了水利和民生的關係。他去過孔子的故鄉,參觀了孔子的廟堂和「車服禮器」等遺物。他到過今天的四川、雲南一帶,採訪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民情與習俗。後來,他做了太史令,又閱讀和整理了官家收藏的各種圖書資料。

  公元前104年,他開始寫《史記》(實際上整理史料的工作在公元前108年便已開始)。這年,他四十二歲,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

  不料,在他進行著述的第七年,在評論一件事情的時候,觸怒了漢武帝,得了欺騙皇上的罪名,被下到獄中受了「腐刑」(閹割)。這對他是極大的侮辱。他受到這樣巨大的打擊,非常痛苦,幾乎痛不欲生。但是,他一想到自己所要完成的偉大著作時,就又堅持著活了下來。他發憤繼續寫他的《史記》。到了公元前93年,基本上完成了這一巨著的初稿。從這以後,直到他死,他還對他的著作做了不斷的加工和修補。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漢朝末年靈帝、獻帝以後,大家才習慣地稱呼其為《史記》。這是一部包括從黃帝起到漢武帝後期止,長達三千多年的紀傳體歷史書。全書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五個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本紀」十二篇,是以帝王世係為中心,按年月順序,列舉歷代的人事,好像全書的總綱,使人讀了能夠了解每一朝代歷史發展的重要線索。「表」十篇,分為「世表」「年表」「月表」(以「年表」為主)三種,是排列帝王、諸侯、將相的年代及爵位的。由於夏、商、周三代時期年次不明,故只能按世系列為「世表」;而秦楚之際,政治變化急劇複雜,「年表」不能解決問題,因此列為逐月記事的「月表」。「表」能更清楚地表明時間順序,使讀者一目了然。「書」八篇,總述了司馬遷以前歷代的天文、地理、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情況,價值很大;八「書」的內容雖然還不夠完備,然而對我們了解這一時代社會的全貌,卻有很大的幫助。「世家」三十篇,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敘述諸侯國家興亡的歷史,另一類是敘述貴族和地位最高的大臣的事跡。不過其中有兩篇例外:一篇是《孔子世家》,另一篇是《陳涉世家》。因為孔子在思想文化上有突出影響,而陳涉(陳勝)是掀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革命的農民領袖,所以這兩人都列入了「世家」。「列傳」七十篇,是全書里篇幅最多的部分,有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重要人物傳,有特殊事業傳,有國內少數民族傳,有屬國傳,有外國傳等。

  司馬遷寫出了古代帝王、將相、名醫、俠客、大商人、優伶(戲曲演員)、刺客、占卜人的事跡和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他的寫作態度嚴謹,愛憎分明。他對被壓迫者、被剝削者給予了同情。他熱烈地歌頌了農民戰爭的領袖,把陳勝、吳廣擺在和封建王侯同等重要的地位,專門給他們寫了「世家」。他一方面肯定了漢高祖劉邦的才能和功績,另一方面卻又真實地描繪了這位皇帝的狡詐與無賴;他一方面稱頌了漢武帝劉徹的豐功偉業,另一方面卻又深刻地諷刺了這位天子迷信求仙的荒誕與無聊。他真誠地頌揚了那些不為私利、愛國愛民的忠臣與義士;另外,他也憤怒地譴責了那些用嚴刑峻法來殘殺人民的劊子手。《史記》開創了用紀傳體敘事的體裁,這種體裁一直為以後的史家所沿用。它的語言生動活潑,人物形象鮮明突出,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以後的傳記文學樹立了典範。

  司馬遷無愧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歷史學家,《史記》無愧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

  (王克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