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家風家訓> 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

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

2024-10-11 18:08:38 作者: 王馨

  春秋時期,人與人之間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可以像牲口一樣被賣來賣去。魯國的國君很慈悲,頒布了一道法令:不管哪個魯國人,在國外看到被賣作奴婢的同胞,花錢把人贖回來,回到魯國就能得到國家給予的金錢和名譽雙重獎勵。這道法令施行了很多年,流落他鄉的魯國人因為這道法令得以重返家園的不計其數。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個叫子貢的,善於經商,非常有錢。子貢又是慷慨仁義之士,無論對老師孔子還是對其他人,都樂意解囊相助。有一回,子貢出門經商,從國外贖回來很多魯國同胞。回到魯國後,他沒有接受國家的獎勵,一來他覺得自己不需要這筆錢,二來自己非常願意為國家分擔贖人的資金。

  子貢的行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讚,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仁義,非常慈悲。只有老師孔子聽到這件事以後,不僅把子貢大罵一通,而且還說子貢的做法簡直是傷天害理,切斷了很多魯國落難同胞重返故土的路。

  子貢覺得很委屈,向老師請教。孔子說:「世間事,不過義和利兩個字。」魯國的法律,彰顯的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能生出惻隱之心並且不怕麻煩去贖人,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是完成了一件善舉。為鼓勵這樣的善行,國家給出一些相應的補償和獎勵,目的是讓大家讚揚這樣的善行,不讓做善事的人受到經濟損失。這樣一來,願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孔子看來,子貢的所作所為,只是讓他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讚揚,但卻同時拔高了大家對「義」的要求。以後那些贖人之後拿了國家獎勵的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稱讚,甚至可能會被大家嘲笑,責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

  因此,孔子說子貢的做法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為可惡的惡行,所以他要大罵子貢,擔心自子貢之後,很多人會對自己落難的同胞視而不見。因為很多人都不會像子貢那麼有錢,很多人在國外贖回同胞後,都希望能拿到國家的獎勵。如果他們因為拿國家補償而被人唾罵,那麼他們便很可能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積極地救助落難同胞。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很多魯國人就不能返回故土。

  和子貢相反,孔子的另一弟子子路的一次善舉得到了孔子的大力稱讚。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看到一個人掉進了水裡快要淹死了。子路二話沒說,馬上跳到水裡把那人救了起來。這個差點被淹死的人被救起後,非常感謝子路,就把他的牛牽過來對子路說:「感謝你將我從危難中救起,這頭牛送給你。」子路沒有推辭,很歡喜地把牛牽走了。子路的行為,得到老師孔子的大大讚賞。

  在一般人的意念中,覺得子貢不受贖金應該受到稱讚,子路雖然做了好事,但牽走了人家的牛,子路的行為跟子貢比,好像略遜一籌。但是孔子對子路說:「你這樣做是非常對的,往後一定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樣,看到別人危急都會奮不顧身去救人,因為他們從你身上看到了善有善報。所以,我要稱讚你。」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①作②;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③,道兩虧④。

  【注釋】

  ①且:就,不久。

  ②作:產生。

  ③規:規勸。

  ④虧:欠缺、短少。

  【譯文】

  宣揚別人的短處,是一種惡行。如果宣揚得過分,會惹出禍患。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對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損害。

  【歷史故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