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贏在自控力> 世界級大師,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

世界級大師,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

2024-10-11 17:38:37 作者: 李建珍

  始建於1204年,作為法國歷史最悠久的王宮,歷經了7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目前總占地面積(含草坪)45公頃,建築物占地面積4.8公頃,全長680米規模的羅浮宮是法國人的驕傲。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這座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氣勢宏偉的宮殿的大牆內卻是一座破敗不堪的博物館:燈光昏暗,地板骯髒,只有兩個衛生間,模板和鏡框上積著厚厚的灰塵,門衛邋遢無禮……最糟糕的是羅浮宮讓人暈頭轉向。每年,到羅浮宮觀光的遊客有370萬人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羅浮宮周圍苦苦搜尋之後才找到其中一個狹小的、標誌模糊的入口(羅浮宮的一位管理人員說:遊客們提得最多的問題是:「我們是怎麼進來的?」)然後,他們在迷宮般的走廊里漫無目的地行走,以求在5.5萬平方米的陳列面積,2.5萬件珍貴的藏品中尋找到那三件鎮館之寶——「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最後,遊客們不是興高采烈,而是垂頭喪氣地離開。雖然,巴黎人認為羅浮宮是巴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他們很少冒險進入羅浮宮,參觀羅浮宮的遊客只有三分之一是法國人,而這些法國人中只有十分之一是巴黎人。

  1981年,密特朗總統上台後著手實施一系列拖延已久的改革,在他的政府預算中,藝術方面的支出增長了一倍——他想實現法蘭西「新文藝復興」。這一年12月密特朗在愛麗舍宮會見了一位身材瘦削,說話溫文爾雅的男子。儘管這位男子已經64歲,但他渾身散發著活潑敏捷、精力充沛、熱情奔放的光芒。

  這位男子就是貝聿銘,他是華人中在國際建築藝術領域被承認的擁有大師頭銜的唯一一個人。貝聿銘彬彬有禮地婉拒密特朗就改造羅浮宮的盛情邀請,他解釋說,他的職業生涯已到晚期,他不再參與競爭(因為不久前的一次法國辦公樓建築群的設計方案競爭中他取得了勝利,可最後這個項目卻落入一位在政府部門找對關係的法國建築師之手)。密特朗回答說:「我們還是靈活的。」後來,貝聿銘在不同場合一再禮貌地重複他對競爭的厭惡。

  不久,密特朗就迫不及待地派特使到紐約直截了當地把這項工作交給了貝聿銘——這是法國唯一一項沒有通過競爭,直接授予建築師的大工程。而他不肯馬上接受,要求給他四個月時間看看能不能真正把這個項目做下來。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帶著夫人,三次秘密到達巴黎,一連好幾天在羅浮宮周圍閒逛,苦苦思索如何把當代的設計圖案移植應用到經典文物上。貝聿銘後來說,他是用他的母語——中文——思考設計圖案。(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陰在美國度過的貝聿銘常用標準的普通話說:「我是中國人。」)

  密特朗聘定貝聿銘一事在法國各地激起極大的反應,不滿之聲驚起,那些法國建築師不僅吃驚,甚至惱火,他們把貝聿銘看作是不請自來的插足者。

  回到美國後,貝聿銘和他最信任的助手在他事務所的一間不對外開放的設計室里,與世隔絕地設計了一組錯綜複雜,占地面積達5公頃的石灰岩地下室群體,其中包括寬敞的貯存空間、搬運藝術品的專用電車、一間配有400張座位的視聽室,一些信息的會議室,還有一間書店和一家豪華亮麗的餐館——所有這些都將安置在羅浮宮古老軀體的內部。

  這個方案改變了遊客過去從這一頭走1000步才能達到那一頭的辛勞,只需走100步就可沿著呈輻射狀向外散開的支線,探尋到在三個廂房裡展出的有清晰標誌的一批批收藏品。等到165間新陳列室1993年對外開放時,整修一新的羅浮宮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7萬件跨越諸世紀的藝術品重見天日,並得到了各自的位置。

  

  貝聿銘設計方案的重心是建造一座在理論上每小時能夠容納15000人,高度為70英尺的玻璃金字塔。

  當這個富有創造性的設計方案出台後,抗議風潮如火如荼,席捲整個巴黎。貝聿銘後來回憶:審查機構「歷史文物最高委員會」收到設計方案後,「他們一個接一個站出來指責這個項目,我的翻譯嚇得心慌意亂,渾身發抖。我出來為我的主張辯護時,她幾乎不能給我翻譯。」

  幸運的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張和建議對政府不具約束力,密特朗無條件地對設計表示支持。但密特朗的推崇無法阻止巴黎人時不時出現一場傾巢而出的公開大辯論。對貝聿銘進行攻擊成了那段日子巴黎最為轟轟烈烈的要事,帶頭人是一群頭銜各異的歷史學家和政客,還有與此事毫不相干的自我命名的各種委員會。巴黎人不甘落後,以佩戴上面寫著「為什麼要造金字塔」字樣的圓形小徽章表示他們的不滿。走在街上,巴黎的女人們往貝聿銘的腳上吐唾沫。而無所不在的法國報紙則興高采烈地記錄下被他們稱為「金字塔戰役」的這場建築論爭的每一個新動態以諷刺挖苦貝聿銘。

  但貝聿銘鎮定自若,充滿信心,當法國建築師在記者招待會上對他群起而攻時,他鏗鏘有力地回擊了他們。他以著名的樂觀態度經受住了漫長職業生涯中最為艱巨的考驗。法國的評論家說:「貝是高明的外交家,每時每刻都表現得從容不迫,絲毫不為籠罩著他的異乎尋常的壓力所影響。」

  貝聿銘彬彬有禮但毫不妥協,翩翩風度中不失剛毅堅定的意志,漸漸地,人們開始接受他的項目。

  1988年7月3日,庭院和金字塔——羅浮宮嶄新面貌的象徵——全部竣工,20000多名趕時髦的人士在里沃力街排隊,以期先睹為快。入口處的隊伍排了很長,繞著拿破崙庭院盤了兩圈。連嚴厲的建築評論家——英國王子查爾斯也喜歡上了它。

  有一陣子,巴黎人對金字塔的狂熱崇拜使艾菲爾鐵塔黯然失色,金字塔成了巴黎特色的象徵。最具諷刺意義的是一開始就對貝聿銘百般攻擊的著名的《費加羅報》在頭版頭條位置聲明:「不管怎麼說,金字塔非常美麗。」後來,他們為慶祝雜誌增刊創辦10周年,邀請上千嘉賓參加了有關活動,而地點就在該報原先耗費無數筆墨大肆誹謗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內。

  有足夠的信心堅持自己,即便在遇到令人難以承受的誹謗、嘲諷、挫折與坎坷的時候,意志依然能夠如磐石般堅毅。這,或許就是大師與普通人的區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