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情緒穩定> 沒有過多猜疑,就不會有自我煩惱

沒有過多猜疑,就不會有自我煩惱

2024-10-11 17:36:42 作者: 曉君

  猜疑是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用自己的思維去肆意揣度,並且將臆想的信息進行自我牽連。每個人都會猜疑,而且猜疑引發消極情緒的情況占大多數。比如生活中,老公這麼晚還不回家,是不是在和別人約會?實際上他陪領導喝酒喝到吐;昨天情人節發紅包表白,到今天紅包不收,信息不回,這是拒絕我了嗎?實際上她的手機丟了。

  沒有人會隨便猜疑別人,猜疑之前肯定會為對方找各種理由,想以此來遏制猜疑的欲望,可是面對現實的落差以及好奇心的驅使,這些理由的力道遠遠不夠。然後,我們在猜疑中臆造出各種可能的情形,給自己帶上消極的帽子,一番掙扎之後,真相是:你想多了。

  《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被通緝,逃到了呂伯奢家。呂伯奢看到曹操很高興,便出門買酒,走之前交代下人磨刀殺豬。

  曹操在屋子裡聽到呂伯奢說「縛而殺之」,又見院子裡有人霍霍磨刀,加之呂伯奢買酒許久未歸,肯定是報官去了。

  曹操疑心對方要殺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殺了呂伯奢全家老小。出逃路上,偶遇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得知下人磨刀是為了殺豬來款待自己,自己卻因為猜疑誤殺了呂家上下。曹操羞愧之時,又擔心呂伯奢看到家中景象會報官,順手將呂伯奢也殺掉了。

  曹操擅自揣度呂伯奢言行,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認為對方要對自己不利,故在情緒失控中怒殺無辜。猜疑確實是一種壞情緒,讓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可另一方面,猜疑本身沒有錯誤,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才會疑心別人言行。

  

  猜疑的起因是「害怕失去」和「自我形象維護」。皇帝懷疑臣子不忠,到底忠不忠,臣子心裡有數,但是不要妄想皇帝會捨棄面子屈尊查問,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生活中保持猜疑,可以適當規避騙局和陷阱,可若不分事件,猜疑不斷,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危機。尤其是現代社會,物慾橫流、金錢至上,導致很多夥伴在猜疑中進行合作,卷著投資方資金跑路的案子屢見不鮮。

  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中又有多少猜疑呢?一定不在少數。如今網絡已經成為大家交友和宣洩私人情感的新天地,其中滋生了大量猜疑的萌芽,而猜疑在戀愛、婚姻等異性關係中有著致命的殺傷力。當婚姻中的一方心理上產生「我不是他的唯一」想法時,猜疑便會相繼而來,他做任何事情,你都會以猜疑的心態看待。猜疑是戀人之間的警鐘,要明白只有給予對方充足的信任,愛情才會處於保鮮中。

  著名電影演員達式常年輕時儀態翩翩,非常帥氣,他塑造的眾多藝術形象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年輕漂亮的姑娘紛紛向他表達愛慕之情,有的奉上美照,希望能夠和他成為「朋友」。

  此時達式常已經結婚了,為了維護與妻子的感情,他從來不看那些亂七八糟的信件,統統交給妻子處理。妻子也是個通情達理之人,從來不會去猜疑他,無端的猜疑只會給內心帶來困擾,她常說:「片子中該怎麼演就怎麼演,我相信你!」

  不能因為過度猜疑而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可貴信任,但若強忍猜疑之心,消極情緒就會在心中積累,總有爆發的那天。因此我們要從自我出發,積極改變猜疑心理。

  習慣性猜疑時,暗示自己停止胡思亂想。「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會不會把我開除?」習慣猜疑的人總是用消極的想法看待問題。因此,我們要多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及時在猜疑面前「剎車」,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猜疑會讓人的消極情緒無中生有。因此尋求一種適當的宣洩方式十分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所謂的架子和被猜疑人正面交流一下。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心眼都比較小,平時要多多加強自己寬容的處事原則,少了斤斤計較,自然不會去亂猜疑。

  但猜疑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毛病,所以當每次「犯病」時,可以採取一些溫柔的做法來提醒自己,比如捏捏臉,輕輕給自己一個耳光,然後內省:「又犯病了啊。」聽到相關的風吹草動,首要任務就是求證,不能別人說風就下雨。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是否多了一些不必要的猜疑,用正直的心辨別污濁,享受簡單幸福的生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