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包容心,體諒別人的不容易
2024-10-11 17:36:29
作者: 曉君
因瑣事與別人發生糾紛時,人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在主觀上要追究一個結果。但是人性本質上就有自私的一面,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得出的結論永遠都是針對性的。
將心比心是一種美德,能觸摸到別人心底的柔軟。生活如此艱難,不如多點理解和包容,別因為一些小事咄咄逼人,斤斤計較。這樣既放過了他人,又輕鬆了自己。
外賣小哥等電梯時向客戶解釋等電梯的人多,請他再稍等一下,電話那頭的人抱怨道:「再等不到就退單!」
「怎麼了夥計?」有人關心地問。「上次有個單子晚了幾分鐘,人家就不要了,我自己掏腰包賠了一百多。這次估計又要……」外賣小哥喪氣地說。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電梯來了,人們迅速擠滿,外賣小哥進去後,電梯超重了。只見一個胖大漢主動走出了電梯,可還是超重,外賣小哥尷尬地笑笑往外走,誰知大漢把他往裡一推,然後順手一指另一個胖大漢:「哥們你也出來吧,咱們頂多再等一趟,他這是做著扣錢的活。」於是那個胖哥們兒也笑哈哈地走了出來。
或許有人會認為外賣小哥既然吃這口飯,就要承擔這份責任,可是明明可以幫助人家躲過這一劫,為何非要故意添堵呢?如果有一天當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怎麼辦呢?有教養的人始終能保持一顆理解和寬容的善心,而一個內心醜惡的人則事事吹毛求疵,為難他人。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加之我們不像聖人那樣有大智慧去了解別人的人生,所以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越長大越知道每個人都不容易,有時看似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卻並沒有傷天害理。於是,我們不再隨隨便便評論他人的處世態度、生活狀況,我們懂得了體諒,也願意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以前我們總喜歡追求非黑即白的「真理」,非要分清好人壞人,誰是誰非。後來發現每個人都不一樣,從家庭環境到社會處境,境遇千差萬別,看待世界的角度當然也會不一樣。站在對方的實際情況思考問題,我們可能細思極恐:原來這麼想也是可以的,然後突感往日對人家嘲諷謾罵是多麼荒謬的行為。
林天之是一個脾氣火爆的人,常因一點兒小事就躁動不安。有一次在停車場門口,因為沒帶零錢,他給了看門老大爺一張一百塊。大爺拿著錢開始打量,又摸又彈,對著光看了很久,還在思索那張百元鈔票是不是真的。
「大爺,您到底能不能快點,我這還有急事呢,可沒工夫跟您這瞎耽誤。」林天之看著大爺磨磨唧唧,著實有點急。
「小伙子,你有所不知啊,我之前收到好幾張一百塊,都是假鈔,每次都只能自己認栽。」大爺可憐巴巴地說。
林天之瞬間心軟下來:「大爺,我可以用我的人格保證這錢絕對是真的。您要是不信,您可以用驗鈔機看看,我就擱這等會兒。」過了幾分鐘,大爺才找了錢,放他出去。
開著車出來,林天之覺得他從這件事中突破了自我,要在以前,他肯定會因不被信任而生氣。從那之後,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他也學會了以體諒和理解待之。
人在沒有設身處地思考的情況下,常以慣性思維評判事情好壞,如果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那些不近人情中藏著許多不容易。善良成熟的人願意對小錯誤報以溫柔體諒,包容別人的想法,那顆柔軟的心裝得下整個世界。
越是生活中的細節,越能看出體諒對於一個人美德的昭示。如果在小事上都做不到包容、大度,還能指望此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展現出恢宏大氣的一面嗎?比如工作中,團隊已經竭盡全力,但還是出現了失誤,這時不要輕易指責,因為團隊中付出的成員比任何人都難受。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承受著不為人知的苦,他們的工作難免出現瑕疵和不周到,但儘量選擇去尊重和體諒。因為如何待人,人就如何待你,體諒別人的不容易是高級修養。
作為成年人,與人相處,要時刻控制情緒,用理性來對待生活中的細碎。事事發怒抱怨,人際關係會趨於惡化。在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環境中,大家一味地索取溫柔,自己卻很難溫柔待人。
聆聽是體諒他人的關鍵。要認真聽對方講話,不以個人三觀來評斷,設身處地體驗說話者的內心感受,讓自己的思維和對方講話節奏同步;同時,在對話中積極思考,提出問題,並總結交流重點;此外,要注意避免使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即使別人說得不對,我們也不能當眾製造尷尬,而應讓對方充分感受到尊重和體諒。
學會共情體諒,才能體會真誠。有同理心的人不會把焦點放在眼前事實上,而是把事實和感受相聯繫,用寬容之心待人,與好心情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