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性美的戾換現象41
2024-10-11 17:20:59
作者: (英)靄理士
「性美的戾換現象」(sexo-昖sthetic inversion),一稱「哀鴻現象」,又稱「服飾的逆轉現象」(transvestism),雖有時和同性戀有些連帶關係,卻不能和同性戀混為一談。性美戾換的人也是男女都有,但在服飾上,在一般興趣上,在動作時的姿態與方式上,在情緒的趨舍上,男的多少自以為是女的,而女的則自以為是男的。這可以說是一種認同的心理。不過這種認同的心理是有限制的,一到狹義的性的態度,則男的依然是男的,女的依然是女的;換言之,正常的異性戀的態度往往還是很顯著。雖則如此,這種現象的討論還是在這一章節里提出,最較便利。
性美的戾換是一個很疑難的狀態,替它下界說既難,見了這種例子之後,明確地加以指認也不容易。許多年以前我就注意到這現象,但覺得一時無從下手,也就把它擱置起來,留待日後的仔細研究。在這時期里,希爾虛弗爾德在德國,那時已經是同性戀研究的第一個權威,對這現象也產生了興趣。他認為它和一般的逆轉現象是截然二事,又替它起了一個名詞,即「服飾的逆轉現象」。他在這題目上接連寫了好幾本書。在我的第一篇研究里(1913),我把這現象叫作「性美的逆轉現象」。我對這兩個名詞都不很滿意,而「服飾的逆轉」一名詞更是不妥當,因為,想穿著異性的服裝不過是這現象的許多特點之一,而在有的例子裡,這特點並不顯著,甚至完全看不出來;而「性美的逆轉」則又與一般的性逆轉混淆不清,在不察者不免以為性美的逆轉的人也必有同性戀的傾向,事實上則大部沒有此種傾向。42
最後我又創製了「哀鴻現象」(1920)的名詞。目前有許多專家已經接受了這個名詞,在各個名詞之中,它到現在還似乎是最較方便、最足以把所名的現象從其他現象中區別開來。好比「沙德現象」(即施虐戀)和「馬索克現象」(即受虐戀)一樣,它也是拿人名做根據的。這人是法國的哀鴻爵士(Chevaliersd』Eon de Beaumont,其生卒年份是 1728—1810)。他是法國東南部勃艮第地區人,家世很好,法王路易十五時代在外交界做過官,後來在倫敦寄寓過,並且死在倫敦;他在倫敦流寓的時候,一般人都以為他是個女子,一直到死後由醫師檢驗屍體,才發現他是一個在其他方面全都很正常的男子;43在性美的戾換現象的實例里,他可以說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一人,因此,我就利用他的姓名來創製「哀鴻現象」的名詞。另一個比較沒有他著名的實例是舒瓦齊修院院長(Abbé de Choisy,1644—1724);他也是貴族家庭出身,有幾個方面他比哀鴻更富有代表性;他寫過一本自傳,從這自傳和別的當時的文獻里,我們知道他是一個很文雅與和藹可親的人,他雖有戾換的癖性,卻很能獲得人的歡心,他很有風儀,很和易近人,也很有幾分女性化,但對女子又極崇拜,性的熱情並不強烈,似乎尚在中人以下,但至少也生過一個孩子,理智的能力很高也很醇,當時許多有聲望的人都拿他當作一個諍友。他成為一個著名的宗教家,教會的掌故家,並且擔任過法國學院的掌教。44在著名的女子中我們也找得到不少戾換的例子,例如英國貴族斯坦厄普女士(Lady Hester Stanhope)和巴里(James Barry),45巴里一生穿著男子的衣服,並且還做過英國陸軍軍醫部的高級總監。這兩個戾換的女子似乎都不曾有過同性戀的表現。46
哀鴻現象或性美的戾換現象是一個異常普通的變態;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若比較各種歧變的流行程度來,同性戀以後,就要輪到它了。就戾換的男子的日常生活看去,他們是很尋常的,並沒有什麼可以驚人的特性,和一般的男子也許完全分不出來,不過有時候感覺要比較銳敏,性情要比較沉靜,他們對妻室往往很能愛護,不過性的情緒與能力大都比較薄弱。他們的戾轉的旨趣大都是極難得透露的,因此,即在和他們最親近的人,也往往會全不知道。戾換的例子也不全都喜歡「換裝」(crossdressing,這英文名詞是卡本特起的),不過,不換則已,換則總可以完全成功,換的技巧也很好,對於女子服裝的採用,即在最小的節目上,也都能得心應手,真好像生來就有這本領似的;據他們自己說,全部換裝的手續和換裝後的姿態行動,他們總感到十分自然,毫不牽強。47在性的關係上,他們雖難得有戾換的願望,但有時對女子孕育和做母親的經驗,卻感到很強烈的興趣而心馳神往。在智力方面,他們大抵在中人以上,成為作家或從事其他業務而成名的,很有一些例子。
性美的戾換現象可以歸作間性狀態的一種。不過它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似乎還不容易說清楚。我們不妨同意基爾南的見地,認為有時它是由發育的中途停止和以前我曾提到的在體格方面的閹寺現象(eunuchoidism)很可相比,實際上戾換現象和閹寺現象有時好像是有些連帶關係的。既然如此,戾換現象的解釋或許也可以向內分泌利用的不平衡與不和諧方面去尋找,未來這方面的知識更加充分以後,我們或許可以從調整內分泌的作用入手而覓取一種治療的方法。
在心理方面,據我看來,戾換的人抱著一種極端的審美的旨趣,想模仿所愛的對象,以至於想和所愛慕的對象混為一體。上文所說的認同的心理就是這個。一個男子想和他所愛的女子混而為一,原是一個正常的心理。48戾換的人也有此心理,不過走了極端,走過了頭,其所以過頭的理由大概是這樣的,一則因為他心理上有些感覺銳敏與近乎女性的成分,再則因為他的男性的性能或因神經脆弱的關係而有所缺陷;銳敏的感覺煎逼於內,而脆弱的男性性能不足以應付於外,結果就只有走極端認同的一途了。不正常的童年生活,加上母親的溺愛,而母親本人在心理上或許也不大正常,這種情形似乎有時也可以鼓勵戾換現象的發生。精神分析派作家費尼克爾(Fenichel)認為戾換現象的特殊因素是一個閹割癥結(釋見第三章第一節);不過,這種因素的推尋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費氏對於一切性歧變的解釋,幾乎無往而不用閹割癥結的說法,同時費氏也承認他這種見解對於戾換的女子是不適用的。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