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不想說話並向你扔出了「我不知道」
2024-10-11 17:05:43
作者: 謝嵐
談判是一項雙向的交涉活動,雙方都在認真地捕捉對方的反應,以隨時調整自己的預定方案。有時候,諸如「我不知道」這樣的回答在談判中可能產生極大的效力。其實,「我不知道」是一種不傳達信息的傳達,因為既然來參加談判,就不可能對談判目標不知道。
日本商人偶爾也會運用這種手段,只是他們把「我不知道」改成了「我不懂」,同樣能收到很好的說服效果。
三位日本商人代表日本航空公司與美國一家公司的代表談判,談判從早上8點開始,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美方代表以壓倒性的準備資料淹沒了日方代表,他們用圖表解說、電腦計算、屏幕顯示、各式的數據資料來回答日方提出的報價。而在整個過程中,日方代表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一句話也沒說。終於,美方代表關掉了機器,重新扭亮了燈光,充滿信心地問日方代表:「意下如何?」一位日方代表斯文有禮,面帶微笑地說:「我們看不懂。」
美方代表的臉色忽地變得慘白:「你說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什麼地方不懂?」
另一位日方代表也斯文有禮,微笑著說:「都不懂。」
美方代表帶著心臟病隨時要發作的樣子問道:「從哪裡開始不懂?」
第三位日方代表以同樣的方式慢慢地答道:「當你把會議室的燈關了之後。」
美方代表鬆開了領帶,喘著氣問:「你們希望怎麼做?」
日方代表同聲回答:「請你再重複一遍。」
美方代表徹底喪失了信心,試想誰有可能將秩序混亂而又長達兩個半小時的介紹重新再來一遍?美國公司終於不惜代價,只求達成協議。
日本商人或許確實不懂,但這種可能性實在太小,素以精明著稱的日本商人絕不會如此不了解談判內容的。「我們看不懂」的真正意思大概就是:我們根本不同意你們的算法。這種說法難道不比直截了當地拒絕更具威力嗎?
在談判中,我們不妨學學日本商人,巧用「我不懂」的策略,或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合適的時候,你可以收斂自己的鋒芒,「示弱」於對方,以消除對方的排斥感和敵對心理,放鬆他的警惕性,助長他的同情心,使談判朝著有利於你的方向發展。你不妨常常把「對不起」「我不太理解」「你能再說一遍嗎?」 或者「我全都指望你幫我了」之類的話掛在嘴邊。直到對方興致全無,一籌莫展,完全喪失毅力和耐心。
一般說來,攻擊型的人都認定對方會激烈抵抗自己的攻擊,所以,一旦對方不加反駁,反而坦白承認自己的錯處時,這就會狠狠地挫敗攻擊者的氣勢,令他不知如何是好。這就好像一個人運足了全身的力氣揮拳向你擊來,你不但不還手,反而後退走開,對方那種尷尬的感覺恐怕比挨一頓揍還要難以忍受。
如果業務洽談陷入僵局完全是由於對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特別是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對方表現得蠻橫無理時,我們要做出明確而又堅決的回應。因為這時任何其他替代性方案都將意味著無原則地妥協,而一味地讓步往往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會增加對方更多的欲望和要求。因此,要據理力爭,讓對方自知觀點難立,這能夠讓其更清醒地權衡得失,做出相應的讓步,從而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