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心理學與溝通技巧> 給他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攢人品

給他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攢人品

2024-10-11 16:56:08 作者: 徐文

  人和人之間經常發生各種小矛盾,矛盾發生後,雙方心裡肯定都不痛快,因此很容易失態,口出惡言,把話說絕。雙方又都很在乎面子,彼此都不肯先妥協,因此痛快只能是一時的,而受傷害的是雙方的感情和自己的人際關係。所以,即使對他人有不滿,也要溫和地表達出來,不帶情緒地就事論事是解決不滿的最好方法。

  劉麗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女孩,但她卻跟幾位「沒教養」的人成了同事。這些人舉止隨便,嘻嘻哈哈,劉麗很看不慣他們的行為。

  一次,外面正下著雨,一位女同事想出去辦點事,拎起劉麗的傘就走。劉麗心想:「怎麼不打聲招呼就拿人家的東西用,太欺負人了!」

  她勉強忍住怒氣說:「你好像拿錯了傘吧?」

  女同事大大咧咧地回答:「我忘了帶傘,只好借你的用一下。」

  「你好像沒跟我說『借』字。」劉麗氣憤地說。

  「哎喲,還用得著說『借』字嗎?我的東西還不是大家想用就用!」

  劉麗冷冷地說:「用我的東西就得說『借』,我不同意,誰也不准拿!」

  沒想到,這件小事使劉麗的處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幾位「沒教養」的同事再也不願意理她,不知情的領導經常提醒她注意搞好同事關係,根本不聽她的解釋。

  劉麗常常憤憤不平地想:「我只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難道這也錯了嗎?」

  

  俗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與人發生矛盾,心裡確實很窩火,但是當你想要惡言相向、以牙還牙時,有沒有想過日後怎麼與對方相處,畢竟大家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把關係搞僵了,受影響的只能是自己。

  有的人會說:「發生矛盾,我就打算和他絕交了,把話說絕了又怎麼樣?」真是這樣嗎?要知道,暫時的不聯繫並不等於絕交,友好分手還會為日後可能出現的和好埋下伏筆。有時朋友間分手絕交並非是因為彼此感情徹底泯滅,而是因一時誤會造成的。如果大家採取友好分手的方式,不把話說絕,那麼,有朝一日誤會解除了,友誼的種子還有可能重新開出絢麗的花朵。

  17世紀初,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和德國的約翰尼斯·克卜勒共同研究天文學,兩個人因此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後來,由於克卜勒誤聽妻子的挑唆,丟下研究課題,離開了第谷。然而第谷並沒有因此而指責克卜勒,還抱著誠懇的態度給克卜勒寫信進行解釋。不久,克卜勒終於明白是自己誤會了第谷,十分慚愧,於是寫信向第谷道歉,並回到已病重的第谷身邊。兩個人解除了誤會,再度合作,終於出版了《魯道夫星表》,他們的名字也得以載入科學史冊。

  第谷與克卜勒之所以能恢復友誼並再度合作,與當時第谷的寬容和理性分不開。試想,如果當時第谷對克卜勒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大加指責,那麼就算後來克卜勒知道自己誤會了第谷,他們是否還能像之前那樣密切合作?不把話說絕是一種交際美德,也是維護友誼必須堅守的原則。

  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和別人發生矛盾便斤斤計較,謾罵指責,把話說得很絕。這樣做痛快倒是痛快了,但他們沒想到,在把別人罵得狗血淋頭的同時,也暴露了自己人格上的缺陷。會處世的人在與人發生矛盾後,即使心中有再大的怒氣和委屈,也不會把事做絕、把話說絕。解決矛盾而不是發泄怒氣,這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最該有的思維邏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