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課 一代更比一代強

2024-10-11 16:42:48 作者: 盛唐

  許多年輕人在做了父母之後,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好像孩子比父母要有天賦。他們在玩電腦、打電動方面,不管是多麼複雜的程序或遊戲,都能得心應手地掌握。因此,父母常常感嘆說:「真是一代比一代強啊!」這話聽起來像老生常談,卻也有它的科學道理。一位名叫弗林的教授就證實了這一說法。

  詹姆斯·弗林生在美國,後在紐西蘭的高校任教。作為一名政治科學教授,為了反駁「黑人先天智力低下的」這種具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觀點,弗林開始研究人類的智力,用多年的IQ測試結果證明這一說法的不正確。

  在連續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弗林跟蹤美國軍隊的徵兵記錄,因為參軍的年輕人都要接受IQ測試。根據多年的研究,弗林發現,當黑人和白人同樣接受教育後,他們之間的IQ差距也在慢慢減小。同時,他還證明,每一代年輕人總是比上一代年輕人取得更好的IQ分數,在三十六年間,美國年輕人的IQ平均指數提高了十四個點。同時,他對二十一個國家的年輕人進行了IQ測試,幾十年後,他發現,人類的智商一直呈上升趨勢,平均每十年就會提高三到五分。這一趨勢後來被命名為「弗林效應」。

  過去多年的測試中,人類的智商在不停地上升,但是女性始終落後於男性,有時候相差多達五分。根據最新結果,2012年,女性終於超過男性。弗林說:「男性與女性在過去一百年中的智商得分不斷上升,但女性上升得更快,這是現代性的結果。我們的大腦要不斷適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這促使智商提高。」

  不過,他這種支持「環境決定論」的觀點遭到了「遺傳決定論」一派的質疑。這個效應是否對所有人有效?或者說,對於得分最高的那5%的人是否有效?

  畢竟,弗林效應解釋的對象主要是正態分布曲線左邊的人群,也就是說,那些原本得分低於平均分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食物的充足、教育和醫療制度的改善能夠幫助低智商的人群提高IQ水平。然而,當社會問題不再成為年輕人智商發展的障礙,比如在英國、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裡,弗林效應是否會因此失效呢?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除此之外,也有人對弗林採用的智商測試提出了質疑。在美國,智商測試不僅僅是衡量一個人智商高低的問題,更多時候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工具。命運的不同,來自於法律。

  根據美國法律的規定,不可以對智力遲緩的人進行處決。因此,衡量一個人是否「智商遲緩」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智商測試七十分是一個衡量的標準,七十分以下的死囚可以被看作智力遲緩而免於死刑。不過,如何判定卻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1998年,維吉尼亞州的一名男子因為搶劫謀殺了一名軍官,被法院判處死刑。後來,心理醫生對其進行智商測試,結果他的IQ只有五十九,屬於輕度弱智。因此,這名男子被免於死刑。

  同樣在維吉尼亞州,一名殺死丈夫和繼子的女子被判處死刑。因為她的智商測試得分是七十二,她失去了豁免的機會。

  可是,智商測試的題目、測試者本身的狀態和測試題的設置都會影響結果。如果被試當天的心情不好,或者緊張、缺乏自信等,都會影響這個人的測試分數。尤其是當測試結果影響生死時,大多數人都無法有效完成。另外,分數在轉化過程中,還會使得許多人的能力被誇大,從而走向了兩個極端。

  雖然弗林的結論引起了爭議,他採用的測量工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質疑,然而,另外一個「環境決定論」的觀點或許能幫助父母找到兒女比自己更聰明的原因,或者幫助年輕的爸爸媽媽將自己的寶寶培養成更聰明的孩子。

  假設,遺傳基因只給一個孩子提供了1%的優勢,比如讓他在身高上占據了優勢。這個優勢會讓這個孩子愛上籃球,並且在學校中遇到優秀的教練,從而提高籃球的技藝。當他在打籃球這件事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正面引導後,他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他可能會打入NBA。

  再假設,這個孩子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和他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弟弟身上也帶著1%的遺傳優勢——身高。然後,弟弟和哥哥進入了完全一樣的良性循環,最終也進入了NBA,成為了出色的球員。

  那麼,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兩個球員來自完全不同的家庭環境,但是他們那一點點的優勢得到了環境的全面支持,從而令他們與其他人產生了巨大的差距。可以推論,當微小的遺傳差異在環境中慢慢放大,就有可能產生出人意料的結果。

  由此可見,對於父母來說,重要的不在於孩子先天優勢有多明顯,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父母能否將孩子的遺傳優勢發掘出來,並不斷強化。哪怕只有1%的優勢,也能夠成為智力增長的一個重要前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