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 放下心中的執念
2024-10-11 16:40:33
作者: 盛唐
在印度佛教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叫黑指的婆羅門拿著兩個花瓶來送給佛。佛對黑指說:「放下吧!」黑指放下了其中一個花瓶。佛又說:「放下吧!」黑指放下了另外一個花瓶。佛再次對黑指說:「放下吧!」黑指滿臉疑惑,心想:「明明我已經兩手空空,為什麼還要叫我放下呢?」於是,黑指問佛說:「我手中已經空無一物,沒有什麼要放下的了。」佛說:「我不是要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我執。唯有放下我執,才能真正地解脫,才能真正地自在。」
在佛教中,「我執」指的是人對一切有形、無形失誤的執著。人類執著於自身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於是,在哪裡都放不下自我,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導致自我意識太強而缺乏對他人的義務和責任。消除我執是佛教徒修行的目標之一,就像故事中講的,佛認為,沒有我執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才能將潛在的智慧顯現出來,成為大智慧的人。
從佛理心理學看,這種「我執」似乎比西方心理學中的「固著」或者「本我衝動」更加透徹,覆蓋面更廣。在生活中,人們很容易依賴自我的想法而活,即執著於有個「自我」(不同於弗洛伊德講的Ego)來區別自己和他人。因此,個人就和眾生有了差別、有了對立,同時,人們還希望每個人都和自己的想法一樣,將內心想法當成了宇宙的核心。而這些堅持,都帶來了許多新的痛苦。如果你細心觀察,生活中那些特別在乎自己的人,往往煩惱特別多,而那些看起來不太在乎,內心無私的人卻活得非常快樂、自在。
我執中的「我」,其實不過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比如,一件物品,當它不屬於任何人,擺在商店裡,或者丟在大街上,都和你毫無關係,你也不會因為它的境遇好壞而發生情緒波動。可是,一旦將這件物品變成「我的」,就會產生一種日夜憂患的感覺。不管是弄髒、損壞還是丟失,都變成了「我的損失」,因此造成了對我的傷害,成為一件悲觀、難過,甚至心痛的事。而這一切感情、情緒的變化,都是由「我」附加上去的。
我執的執著之處,就在於任何事情一旦與我有關,就變成了切身的感受,成為生活中痛苦、悲傷的一部分。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海嘯和泥石流,平均每秒鐘就要死掉好幾個人,那些遭受災難的人可能引起你的同情,如果你足夠熱心的話,還會慷慨解囊,救助深陷痛苦中的人。可是,一旦這件事發生在與你有關的人身上,比如親人、戀人,一切就變得不同了。
即使是一起普通的事故,也會因為「我」的參與,變成了世界上的頭等大事。因為在這個偌大的世界裡,每個人依賴著周邊的人際關係,組成了一個小的世界。和大世界的災難相比,這個小世界的任何人出問題,都是小世界的大災難,這樣的話,又怎麼能不是天大的事情呢?
從前,在一個莊園主的家裡,養著一群失去自由的奴隸。其中有一個小男孩,他和他的父親一樣,從出生就是奴隸。等他長大一點之後,他就被莊園主安排在磨坊拉磨。這一干,就是六十多年。
當他從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男孩,變成一個滿嘴沒牙的老奴隸時,解放奴隸的法律獲得通過,舉國上下開始解放黑奴。莊園主不得不放了他,還給他作為人的自由。那天,莊園主對他說:「從今天起,你自由了,走吧,去你想去的地方。」
老奴隸聽說自己獲得了自由,高興得差點昏了過去。謝過莊園主後,他和其他的奴隸紛紛告別,準備開始新的生活。老奴隸在眾人的目送下走出了主人的莊園,可是,他沒走多遠,就跪在地上,仰天大哭,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地方去。
對於老奴隸來說,莊園就是他的小世界,莊園主和沒日沒夜的拉磨生活就是他世界的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在自我世界中生活自如的人,都無法接受這個世界的陷落。老奴隸對舊式生活的依賴,也是一種我執。
實際上,我執的煩惱都是由「我」開始的。一切和我相關,因此世界上的事物都罩上了神秘的色彩,因個人而變得神聖。然而,這一切的堅持不過是一種幻覺,就像沙漠中人對海市蜃樓的追逐一般,除了讓自己痛苦,沒有任何益處。
張遠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職員,他的工作能力不錯,就是臉上常常愁雲密布。一切都源自他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每一天,他都早早起床,洗臉刷牙,裝扮自己。他要求自己衣著體面地出現在公司同事面前,說話得體,做事有禮。即使這樣,他仍然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他說:「我一直希望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從而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好評。」
帶著這種心理預期,他每天都神經緊繃,表情嚴肅,不苟言笑。這種自卑的心理像一隻噬咬心臟的蟲,始終盤踞在他的心頭,以至於他整日地失眠、緊張、焦慮不安。
心理諮詢師問他:「你有沒有留意,辦公室里的同事是不是能力和你差不多?」張遠說:「應該差不多。」「那他們有像你這樣焦慮嗎?」「好像沒有,我看他們每天都很輕鬆,過得很開心。」「那就是你太在意自己了!」心理諮詢師說,「現在呢,我們將工作能力和他人評價分開。你的工作能力和同事差不多,但是,對他人評價產生期待,或者說,對他人眼光過於在乎的只有你一個。你將這種心理變成一張生存的面具,而且,你整天都戴著它,讓自己沒有喘息的時間,所以你才如此痛苦。」
「那我該怎麼辦呢?」張遠問。「其實很簡單。」心理諮詢師回答說,「只要你摘下這張面具,面對真實的自己。犯錯就犯錯,犯錯的你也是你。只有你坦誠地接受了一切,就不會如此執著,也不會如此痛苦了。」
如果我們能夠放下心中種種牽掛,放棄心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念頭,去除「我」的干擾,世間的悲歡離合就會從個人的悲劇變成客觀的規律。就像有人說的:「我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了!」實際上,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根本不是世界錯了,而是這個人本身錯了。坦然地接受,就不會有痛苦,也不會有掙扎,就像人們接受花開花謝和草木枯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