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享受恐懼的興奮感

2024-10-11 16:39:52 作者: 盛唐

  當你是個孩子的時候,是否非常害怕黑暗?你是否害怕蟑螂?當你牽著媽媽的手逛商場時,是否非常害怕人群把你們衝散?即使當你長大了,獨自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外面漆黑一片,突然的一陣腳步聲,或者樓梯口的門被狠狠地關上了,發出了「砰」的一聲,你是否一下子心跳加速、呼吸變得急促,甚至全身肌肉都進入了緊張的狀態?

  每個人都有過恐懼的經歷,可能有的人不害怕蟑螂,但卻會對跳動的蟾蜍感到驚恐。即使是自稱大膽的人,也會有其感到恐懼的東西,比如蛇、老鼠、高處和水。這些引起恐懼的狀態或者物體,好像成為了人類的一種共性,是所有人的共同點。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實際上,分析那些引起人們恐懼的東西,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危險。當人面對蛇、老鼠、高處和水時,身體會本能地出現一種「對抗或逃避」的狀態,這是任何生物在面臨危險時出現的本能反應。有時候,即使沒有危險發生,人們也會對一種即將發生的狀況產生類似的反應。

  心理學的研究證實,這些反應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習得的反應,「對危險的恐懼」讓人類更好地生存了下來。試想一下,如果你負責人類的進化過程,是否就會想盡辦法,讓人類得以在充滿猛獸毒蛇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那麼,你是否會讓人類儘量遠離那些危險的事物,即使遙遠的、尚未發生的危險,也要小心警惕?實際上,進化過程中,充當「命運規劃師」這一角色的正是人類本能中的恐懼。

  在一項關於怕水兒童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77%的被試在第一次面對池塘或者湖泊時,都會感到非常害怕。而且,被試的居住地離水域越遠,怕水的比例越高。另外一項關於兒童怕高的跟蹤研究顯示,那些怕高的成年人在童年期並沒有發生從高處墜落,或者在高處受傷的事。他們是本能地怕高。

  如果人們對外界環境不感到恐懼,根本沒有辦法安全地生存下來。比如,走在車輛疾馳的馬路上,如果你不對隨時可能被車撞到的危險感到恐懼,就會恣意地在大街上行走,橫穿馬路,甚至在車流中奔跑。同時,如果沒有對咬傷、中毒甚至死亡的恐懼,你就可能毫無防範地和毒蛇相處,甚至和它成為朋友。因為有著對危險事物的本能恐懼,使得人類能夠一代一代地生存下來,即使有些時候,人們對這種本能的反應都不自知。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恐懼的東西日益增加,除了對危險環境,對野生動物的恐懼之外,人們還會害怕飛機失事,害怕自然災害的降臨,甚至害怕突然爆發的某種病毒奪走自己的生命。有趣的是,在人類文化的發展中,人們一邊擔憂著生活中一些可知或不可知的恐懼,一邊享受著恐懼帶來的興奮感。這一點,從恐怖電影的盛行、極限遊戲的流行可見一斑。

  喜歡看恐怖電影的人,都知道恐懼帶來的那種興奮感;喜歡玩蹦極的人,也特別享受那種從高空墜落,仿佛面對死亡的快感。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關於恐高的實驗,用來研究恐懼產生的吸引力。

  實驗者將被試分成了兩組。一組男性被試走過一座懸在七十米的高空,長一百三十七米的吊橋,另外一組男性被試走過同樣高度、同樣長度,但是相對穩定的另一座吊橋。也就是說,第一座吊橋會讓男性被試體驗到恐懼,另一座吊橋則不會。

  在每一座吊橋的盡頭,實驗者都安排了漂亮的女被試(實驗助手)等待著男性被試。女被試向男性被試詢問一些問題,並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結果發現,在走過第一座吊橋的男性被試中,有九位給女被試打了電話;走過第二座吊橋的男性被試,只有兩個人給女被試打了電話。實驗者得出結論:恐懼狀態會增強人的吸引力。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愚昧是產生恐懼的來源。當人們面對自身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都會產生恐懼的情緒。比如,小孩子會受到老年人的鬼故事影響,害怕野地里的「鬼火」,以為是鬼神之類的神秘力量在操控火苗。當孩子開始接受教育,看到了關於「鬼火」的科學解釋——那不過是屍體釋放出的磷化物自燃的結果,自然就會從心底消除恐懼了。

  戰勝心中恐懼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學習科學的知識。當人們能夠對事物或者場景有更深入的了解,透過事情的表象看到本質和規律,就能輕鬆地消除心中的恐懼。在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治療恐懼症的方法,叫做系統脫敏。心理醫生會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來訪者接觸、了解他所恐懼的事物,從而消除來訪者的恐懼症狀。有人對毛毛蟲、青蛙或者各種小型的爬行昆蟲感到恐懼,不妨採用系統脫敏的方法,一點點地靠近,慢慢地了解。經過觀察和實踐,就會增長見識和膽識,不必要的恐懼也會隨之消失。

  另外,如果是對人,對失敗,對被拒絕的恐懼,則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鼓勵自己,直面現實。這種心理上的恐懼一般來自隱藏的自卑感,因此,不要忘了常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說,「我能行,我很棒」,當心情變得淡定,說話也開始輕鬆起來時,恐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新聞記者李慧剛剛開始採訪生涯時,始終無法擺脫害羞、怕生的心理,遇到採訪對象時,都是她在紙上寫問題,同事小張幫忙提問。她的問題總是非常尖銳,頻頻觸到事情的關鍵,但是她永遠都不開口,因此喪失了許多珍貴的採訪機會。

  一次,同事小張生病請假,而上司要她去採訪當地高級法院的徐法官。李慧害怕極了,連說:「不行不行,我又不認識他,他是不會見我的。」

  上司生氣地說:「你的訪問提綱我看過了,非常好,可是,不能每一次都要別人幫你提問吧,你總有獨立面對採訪者的一天啊!」「再等等吧,我現在還沒準備好!」李慧怯生生地說。

  上司沒有理她,當即拿起電話,打到了法官的辦公室,說:「你好,我是《民生報》的記者李慧,奉命採訪徐法官,不知道他能否給我幾分鐘時間?」李慧站在電話旁邊大叫道:「您怎麼能報我的名字?」這時,電話那頭傳來了答覆:「今天下午三點。」上司說:「李慧,你的第一次訪問約好了。」李慧哭笑不得,只好硬著頭皮趕往現場。

  多年之後,當李慧成為一個優秀的社會問題記者,並且多次當選年度最佳記者時,她對採訪她的記者講述了這個故事:「當我一個人坐在法官面前,大聲地提出第一個問題時,我終於戰勝了內心的恐懼。那一天,是我所有的採訪中,最窘迫的一天,也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