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2024-10-11 16:06:51
作者: 宋可書
母親的去世讓武則天在政治上感覺到了一絲蒼白無力,雖然她已經力挽狂瀾,並且掌握了比之前更大的權力。但是她明白,失去一個精神支柱和臂膀之後,武則天需要靠自己的智慧去化解一個個危急。母親的去世讓她更深刻地明白,作為女人的她已經掌握了女人最高的權力,可是皇后永遠是皇帝的附屬品,她仍然要受皇帝的牽制,就連她的生死也不是自己可以把控的。她的榮耀和災難,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懂得了這個道理的武則天,更加現實而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局面,只有掌握了帝王的權力,才能保全騎虎難下的自己。於是,武則天有了架空高宗皇帝的念頭,並且為這個念頭付諸實際行動。
唐高宗身體日益不佳,據《資治通鑑》記載:「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唐高宗得了一種病,病發起來頭非常疼,眼睛無法看東西。這種病只能長期調養,高宗只好長期臥床,政事只能交由武則天去處理。武則天借高宗生病,太極殿低洼潮濕的理由,要求搬離太極殿。
武則天想要將自己的權力擴大,就要縮小百官的權力,儘量擺脫百官對皇權的監管。於是她希望通過搬離太極殿,拉遠皇上辦公與群臣辦公的距離,阻礙百官對皇權的控制。唐朝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所以最關鍵的是中書和門下兩省。太極殿是高宗起居、上朝和百官辦公的場所,而各類奏章的起草和審核都由中書省和門下省進行監管和封駁審議,宰相對事件有很大的發言權。而中書省和門下省兩省的辦公之處離皇帝非常近,這樣就對皇權形成了強有力的監管和控制。武則天為了擺脫這種管制,她選中了太宗曾修建的避暑宮殿——大明宮,她決定利用大明宮的地理優勢,對百官的權力形成制裁。
武則天大興修建大明宮,為的是將權力和政治中心移到大明宮,並且將中書省和門下省由皇宮禁內,搬到禁外。兩省遠離皇上的辦公中心,就不再方便對皇權進行強有力的監督。而此時的宰相議政也被放到了禁外進行,這是唐代中樞結構的一個巨大改變。
武則天在大興土木修建大明宮的同時,還不忘之前韓國夫人與魏國夫人的教訓,為了使高宗皇帝無法再恩寵任何女人,自己可以肆意專寵,武則天打著為高宗龍體著想,宮中不宜留太多女人,後宮嬪妃數量也應該有所減少的藉口對後宮嬪妃「大肆洗滌」。但皇上並不是和尚,如果後宮之中沒有女人,那就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高宗自然也臉上無光。武則天為了讓高宗體面一些,她創立了一個新制度,將皇妃、昭儀、婕妤、才人、美人全部取消。將原有的皇妃改為兩人,分別命名為「襄德」,官居一品,「勸義」四人,官居二品。這些女官自然如名字一樣,要勸誡皇上勤勞奮進,關心政事。高宗光聽著這些名字,看著這些嬪妃天天說教一樣的勸告,哪裡還有寵幸的心思呢。
修整後宮完畢,武則天又開始針對朝廷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整。隨著李義府的倒台,大量新政策的實行,需要武則天決策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大量的奏摺堆積如山,武則天只能開始籌劃任用更多新人來為自己效力。武則天迫切需要一批可以起草詔書輔助決策的智囊人物,同時,也為自己的黨羽擴充增加人選。武則天以「修撰為名」將這批人招入宮中。但武則天最擔心的是權力的下移,所以她任用的這些人,官階並不高,這些人也經常被調換。隨著時間推移,武則天漸漸允許這幫智囊人物從北門玄武門出入禁中,由此,這批智囊人物被稱為「北門學士」。
這批「北門學士」編寫了一批署武則天之名的著作,如《列女傳》《臣軌》《官僚新誡》《樂書》《少陽正范》等著作。
《臣軌》共分兩卷,此書以儒家傳統觀念道德為基礎,論述了臣子應該有愛國忠君之心,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臣軌》已經作為學子考試的一個必考書目,證明它有一定政治傳播目的。「北門學士」通過一些修撰手段,間接傳播和弘揚了武則天想表達的精神內涵。而這批智囊,也充分為武則天創造了輿論導向和政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