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微思考> 給良好的撤退頒獎

給良好的撤退頒獎

2024-10-11 15:42:13 作者: 金文

  有一首形容農夫插秧的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確,一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人生的道路上障礙重重,有時前面是險坑,有時前面是高牆,如果只知道不顧一切向前的話,就會跌落險坑摔得粉身碎骨,撞上高牆碰得鼻青臉腫。因此,懂得以退為進,轉個彎,繞個路,就會發現世界還有其他更寬廣的空間。

  以退為進、欲擒故縱在戰爭中經常可以見到,我們就以軍事鬥爭為例。進攻太急反而會激起敵人的瘋狂反撲,增加取勝的代價。這時我們可以有意讓敵方逃走,緊緊地跟在逃敵之後,不要逼近他們,等到他們累得沒有氣力、鬥志逐漸磨滅、戰鬥力削弱的時候,再一舉將其全殲。這樣就可以取得戰爭的最大勝利。

  「欲擒故縱」的絕妙戰例是諸葛亮的七擒孟獲。

  蜀國建立之後,便定下北伐大計。當時西南夷酋長孟獲率10萬大軍侵犯蜀國,諸葛亮為了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決定親自率兵降服孟獲。蜀軍主力到達瀘水附近,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誘敵出戰,將孟獲誘入伏擊圈內,使之兵敗被擒。可是諸葛亮決定對孟獲採取「攻心」戰,斷然釋放孟獲。孟獲表示下次定能擊敗蜀軍,諸葛亮則笑而不答。

  孟獲回營後,決定固守瀘水南岸,阻止蜀軍渡河。諸葛亮乘敵不備,在敵人不設防的下游偷渡成功,並襲擊了孟獲的糧倉。孟獲暴怒,要嚴懲將士,激起了將士的反抗。於是,將士們相約起義,趁孟獲不備,將孟獲綁赴蜀營。諸葛亮見孟獲仍不服氣,就再次把他釋放。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孟獲又用了許多計謀,但都被諸葛亮一一識破。孟獲後來又有四次被擒,但諸葛亮都放了他。最後,諸葛亮火燒了孟獲的藤甲兵,第七次擒住孟獲。孟獲終於感動了,他真誠地感謝諸葛亮七次不殺之恩,誓不再反。從此,蜀國西南安定了,諸葛亮徹底消除了後顧之憂,全力舉兵北伐。

  諸葛亮在第一次誘擒孟獲後,擒拿敵軍主帥的目的已經達到,敵軍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很強的戰鬥力了。此時如果乘勝追擊,便可大破敵軍。但是諸葛亮考慮到孟獲在西南各部落中的威望很高,影響很大,只有讓他心悅誠服、主動請降,才能使南方真正穩定。如若不然,南方的少數民族部落是不會停止侵擾的,那蜀國的後方就難以安定。因此,諸葛亮才一次次不辭勞苦地擒拿孟獲,因為他要獲得的不只是一個西南夷酋長孟獲,而是整個蜀國後方的安定。

  所以說,退讓是為了更好地前進,良好的撤退應和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

  另外,主動退讓不僅可以緩解當時的壓力、困難,還可以為自己積蓄能量。引擎利用後退的力量,反而會引發更大的動能;空氣經過壓縮,反而更具爆破的威力。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須低頭匍匐前進。可惜多數情況下,我們都錯誤地認為「撤退」就意味著承認錯誤或接受失敗。

  一位在海南搞房地產發財的成功人士,1996年來到一座大城市,想在此創設一家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大商場。正當他找好土地,付了定金準備大幹時,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了。面對這種情形,他果斷決定此項目立刻下馬,雖然損失了幾十萬元,卻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他的決定是對的,1997年以後已有好幾家大商場倒閉了。

  該放手時就放手,不可陷得太深。須知有退才有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