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2024-10-11 15:33:35 作者: 岡田武彥

  本書著者岡田武彥名譽教授是國際著名學者,日本當代儒學家,1908年生於日本兵庫縣,1934年畢業於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1958年任九州大學教養部教授,196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66年應聘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1972年榮退後為九州大學名譽教授,並獲「中華學術院榮譽哲士」稱號,現在雖已是耄耋之年(1),但仍精神健旺,勤於著述,並擔任著日本中國學會理事、評議員,東方學會名譽會員、評議員等重要學術職務,而且孜孜不倦地在東京、福岡等地開設定期學術講座,贏得了廣大學者和民眾的敬重和愛戴。

  先生自1966年至有生之年,多次出席了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的國際學術會議。先生對中國人民和中華學術文化懷著深厚的友好感情,曾於1934年、1986年、1987年、1989年多次來華作學術考察、訪問和講學,並在日本發起了規模較大的募捐活動,贊助浙江省紹興縣修復了王陽明墓等文物古蹟。他與我國學術界保持著廣泛而親密友好的關係。

  先生學識淵博,著作宏富,已出版的重要論著有:《王陽明與明末儒學》(明德出版社1971年版)、《江戶時期的儒學》(木耳社1983年版)、《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木耳社1984年版)、《宋明哲學的本質》(木耳社1985年版)、《貝原益軒》和《山崎闇齋》(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中文版)。此外還有《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東洋之道》《坐禪與靜坐》《楠本端山》《日本的儒家》《中國與中國人》等十餘種著作和《王陽明文集》《劉念台文集》等編譯作品,並與人合作主編了《朱子學大系》《陽明學大系》《近代漢籍叢刊》《日本思想家叢書》《王陽明全集》(譯註本)等叢書和多卷本文集。如果稱譽先生為當代碩學鴻儒,信非溢美之辭。

  我們翻譯的《王陽明與明末儒學》這部書,是先生中年時期研究中國哲學的代表作。本書以宋元明清整個思想文化發展史特別是儒學發展史為背景,在簡明生動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發展的脈絡和特點的基礎上,不僅系統而深刻地論述了王(陽明)學產生的歷史原因及其內容、特點、社會影響、歷史作用,而且系統而細緻地論述了王學的分化、演變和明代中後期王門各派各家的離合同異、學術宗旨,並以陽明學、陽明後學與明代尤其是明末其他儒學派別作了具體而微的比較。這樣的研究,在方法論上既是歷史的、系統的、實事求是的,又是哲學的、內在的、比較性的研究方法,它不僅能使讀者宏觀而系統地了解明代儒學,特別是陽明學的發展史、演變史,而且能給讀者以極大的思想啟迪,使讀者從中吸取可貴的思想養料。因此,我們在這裡熱情誠摯地向所有關心和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史的專家和學人推薦這部凝聚著一位當代日本儒學家心血、智慧的學術作品。說實話,我們作為譯者兼關心、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學人,讀完和譯完這部力作之後,感到就像上了一門明代儒學——陽明學歷史課程那樣,大獲教益。我們所寫的論文或著作,有的就是受該書啟發並從中汲取了思想養分的。深感慚愧的是,我們的譯文水準較低,在把握原著的思想方面,恐有許多不準確、不達意之處,這是要敬請讀者原諒的。

  

  本書初譯工作,由錢明、屠承先二位同志承擔,譯好後互校一遍,並各自校改一遍,然後由我對全書統改兩遍,並加了些簡要的譯者注,才最後定稿。雖然我們的工作態度是嚴肅認真的,並力求對著者、讀者負責,但由於我們的日文、中文水平有限,未免力不從心,又因原著引用的中國古籍量多面廣,校核頗為繁難,再加上著者文字古奧、思維深邃,所以翻譯難度較大,譯文中恐仍有許多錯誤或敗筆,敬祈著者和讀者鑑諒和教正。

  吳光 初記於1988年3月 改記於1991年1月

  (1) 岡田先生已於2004年10月去世,下同。——校譯者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