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第四章 現成派系統 第一節 總論

第四章 現成派系統 第一節 總論

2024-10-11 15:25:57 作者: 岡田武彥

  如前所述,現成派是出自浙中王龍溪和泰州王心齋的學派。龍溪善與王門各派諸儒切磋,故又被王門諸儒所推崇。他較為長壽,以至於到了老年還在各地設壇講學,因而其思想廣泛地流傳於世,但在其後學中並沒有出現在學力方面超過其師的學者。下面概要敘述一下該派亞流的學風。

  浙中雖出了萬鹿園、張陽和等人,但鹿園就學龍溪而入於禪(參見《明儒學案》卷15,《浙中王門學案五·萬鹿園傳》)。陽和雖也師事龍溪,但他看到在寂感、有無之間的「幾」中有善惡之別,故以察識辨別善惡為學問之要、致知之功,甚至認為「本體本無可說,凡可說者皆工夫也」,這就否定了專注於本體之工夫的老師龍溪之學(參見同上,《浙中王門學案五·不二齋論學書》)。

  南中有薛方山、查毅齋、唐荊川等人。方山在遵奉陸王的同時還遵奉朱子學(1),並高揚道義,其學可謂開東林新朱子學之先河(參見同上書卷25,《南中王門學案一·薛方山傳》,《薛畏齋文集》)。毅齋除龍溪之外還師事錢緒山,但其學風倒更近於緒山(參見同上,《查毅齋傳》,《查毅齋文集》)。只有荊川,因為以天機為宗,以無欲為工夫,所以多少繼承了龍溪的學風;但到了其子凝庵,則有了曠達之特質(參見同上書卷26,《南中王門學案二·唐荊川傳》《荊川論學語》《唐凝庵傳》《桃溪札記》)。

  顧炎武認為,王門高徒是泰州(王心齋)、龍溪二人,泰州之學一傳為顏山農,再傳為羅近溪、趙大洲。龍溪之學一傳為何心隱,再傳為李卓吾(參見《日知錄》卷18)。然而大多數人把心隱也看作泰州派的儒者。到了龍溪、心齋之末流,兩派的差別才開始明顯表露出來。心隱曾師事江右劉師泉,結果無所得,轉而遵奉泰州的徐波石,後又從學於得泰州之傳的顏山農。李卓吾曾私淑王龍溪,但他把心隱稱為「見龍」(《李氏焚書》卷3,《何心隱先生傳》),並讚揚心齋以下徐波石、顏山農、趙大洲、鄧豁渠、羅近溪的氣節風骨,認為他們是「真英雄」(同上書卷2,《為黃安二上人三首·大孝一首》)。心隱、卓吾在現成派中,大概可以算作氣節派的儒者吧!

  黃宗羲在論述現成派流弊時說:

  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泰州、龍溪時時不滿其師說,蓋啟瞿曇之秘而歸之師,蓋躋陽明而為禪矣。然龍溪之後,力量無過於龍溪者,又得江右為之救正,故不至十分決裂。泰州之後,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龍蛇,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明儒學案》卷32,《泰州學案序》)

  關於泰州派的風潮,李卓吾也說:

  當時陽明先生門徒遍天下,獨有心齋為最英靈。心齋本一灶丁也,目不識丁,聞人讀書,便自悟性,逕往江西見王都堂,欲與之辨質所悟。此尚以朋友往也,後自知其不如,乃從而卒業焉。故心齋亦得聞聖人之道,此其氣骨為何如者!心齋之後為徐波石,為顏山農。山農以布衣講學,雄視一世而遭誣陷;波石以布政使清兵督戰而死廣南。雲龍風虎,各從其類,然哉!蓋心齋真英雄,故其徒亦英雄也。波石之後為趙大洲,大洲之後為鄧豁渠;山農之後為羅近溪、為何心隱,心隱之後為錢懷蘇、為程後台:一代高似一代。所謂大海不宿死屍,龍門不點破額,豈不信乎!心隱以布衣出頭倡道而遭橫死;近溪雖得免於難,然亦不幸耳,卒以一官不見容於張太岳。蓋英雄之士,不可免於世而可以進於道。今上人以此進道,又誰能先之乎?故稱之曰大孝。(《李氏焚書》卷2,《為黃安二上人三首·大孝一首》)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陸桴亭認為,心齋之學雖粗,但目不識丁而能有作為。心齋是豪傑,他能以氣魄鼓動、教化人。所以當時泰州一派頗為興盛。不過接引者多為布衣,而且死於非命者較多,例如顏山農、鄧豁渠、何心隱等人都是如此。這是因為他們的學問粗疏,而且義無反顧(參見《思辨錄輯要後集》卷9)。由此似可看出泰州風潮的特色。但即使在泰州派中,也不是沒有穩健派。為方便起見,現把泰州派分為四派,並概要述其學風如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