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冀元亨申冤
2024-10-13 15:58:43
作者: (日)岡田武彥
直到正德十五年(1520)七月,武宗依舊沒有起程回京,而是久留在南京。此時,張忠、許泰、江彬等佞臣欲將王陽明擒獲朱宸濠的功勞說成是他們自己的,於是向武宗獻上朱宸濠,以此邀功。
張永得知此事後,勸誡他們道:「不可。昔未出京,宸濠已擒,獻俘北上,過玉山,渡錢塘,經人耳目,不可襲也。」正如張永所說,王陽明生擒朱宸濠之事,早已世人皆知了。
鑑於此,佞臣們又傳下武宗詔令,讓王陽明修改奏摺,改奏擒獲朱宸濠的戰功應當歸功於威武大將軍(武宗),而捷報上也應寫下一眾佞臣們的名字。王陽明並無半點貪功之心,於是按照佞臣們所說的修改了奏摺,於七月十七日向武宗呈上了《重上江西捷音疏》(《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三)。
得到這份奏摺之後,佞臣們才終於開始勸諫武宗北歸。但武宗率軍北歸拖到了這一年的十二月,同月初三朱宸濠伏誅。
接到親征軍北歸的消息後,王陽明在《與顧惟賢書》(《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七)中寫道:「……不勝喜悅,賤恙亦遂頓減。此宗社之福,天下之幸,人臣之至願,何喜何慰如之!」書信中表達了王陽明的安心之情。
同時,又因江西省內仍有流寇出沒,所以王陽明決定一邊火速剿平流寇,一邊想藉此次機會整頓兵馬,以備不時之變。
對於修改奏摺一事,東正堂說:陽明先生深知,若世間再爆大亂,或絕難易,故忍辱耐苦,修改捷音之疏,此絕非尋常人等可堪之痛。先生能隱忍不發,皆因先生之大忠大仁。……中間事實雖較前疏稍稍略寫,卻絕無半點可曲筆處。此亦先生用意周到,用心良苦。(《陽明先生全書論考》卷十二《奏疏·公移二·江西書》)
霍韜原本就對武宗御駕親征之事持反對意見,說道:「是役也,罪人已執,猶動眾出師;地方已寧,乃殺民奏捷。誤先朝於過舉,搖國是於將危。蓋忠、泰之攘功賊義,厥罪滔天,而續、綸之詭隨敗類,其黨惡不才亦甚矣。」(《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三《年譜二》)
此外,御史黎龍也坦承預測了此事或將在未來成為事變的導火索:「平藩事,不難於成功,而難於倡義。蓋以逆濠之反,實有內應,人懷觀望,而一時勤王諸臣,皆捐軀亡家,以赴國難。其後忌者構為飛語,欲甘心之,人心何由服乎?後有事變,誰復肯任之者?」(《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三《年譜二》)
如果將宸濠之亂稱為陽謀的話,那麼江彬、張忠、許泰的所作所為,可謂是陰謀了。站在王陽明的立場上,救前者易,而救後者難。太監張永之前參與誅殺宦官劉瑾,而這一次,他又去除了江彬、張忠、許泰造成的危難,其功勞可謂甚大。因此文憲公費宏在送別張永起程返京的序中讚揚了張永的功勞,寫道:「茲行也,定禍亂而不必功出於己;開主知而不使過歸乎上;節財用而不欲久困乎民;扶善類而不欲罪移非辜。且先是發瑾罪狀,首以規護衛為言,實以逆謀之成,萌於護衛之復,其早辨預防,非有體國愛民之心,不能及此。」(《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三《年譜二》)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此外,王陽明的高足錢德洪也在《年譜二》中寫道:「平藩事不難於倡義,而難於處忠、泰之變。蓋忠、泰挾天子以偕亂,莫敢誰何?豹房之謀,無日不在畏,即據上游不敢騁,卒能保乘輿還宮,以起世宗之正始。開先勒石所謂『神器有歸,孰敢窺竊』。」
如前所述,在宸濠之亂爆發前,王陽明曾派遣自己最為信任、門人中資格最老,甚至委以教育養子正憲之任的冀元亨前去拜訪朱宸濠,讓他一邊講學,一邊查探朱宸濠謀反的情況。
回到贛州之後,冀元亨向王陽明報告了朱宸濠的謀反之心。聽說冀元亨在講學時隱射勸誡朱宸濠,因而惹惱了朱宸濠之後,王陽明擔心禍及冀元亨,便派遣護衛,讓冀元亨走小路回到了故鄉湖廣省常德府。在聽聞宸濠之亂爆發的消息後,冀元亨料到王陽明必然起兵,於是立刻趕到了王陽明的軍營。
然而,在王陽明平定了宸濠之亂後,率軍南巡的武宗身邊的佞臣張忠、許泰一直想要設計陷害王陽明。因實行的種種奸謀都沒能奏效,張忠、許泰等人便私自逮捕了冀元亨,對其嚴刑拷問,並脅迫說:「宸濠之亂前,你到朱宸濠那裡去,是奉王陽明之令前去與朱宸濠簽訂秘密盟約的吧?快從實招來。」
但冀元亨無片語可說。因此,張忠、許泰等人將冀元亨及其妻女打入大牢。在獄中,冀元亨與眾囚徒情同手足,每日為囚徒們講學。眾囚徒也感激涕零,修學慰心。
對於冀元亨下獄之事,監察御史曾相繼呈上辯疏。王陽明也呈上了《咨六部伸理冀元亨》(《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七),在說明冀元亨是自己派去探查朱宸濠實情,希望能夠為其申冤的同時,又表明自己即便一死,也難以消減對冀元亨下獄之事的憤恨。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駕崩,世宗即位。雖然世宗下詔開釋冀元亨,冀元亨卻在出獄五天後病死。
得知此事之後,王陽明祭祀靈牌,慟哭不已。其後,王陽明又對湖廣省布政使和按察使發出《仰湖廣布按二司優恤冀元亨家屬》(《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七)一文,在朝廷下令常德府官吏釋放冀元亨家屬的同時,王陽明下令對其妻子採取特殊優待政策。
王陽明於閏八月二十日上奏,請求回鄉省親,卻未能獲得允可。在此期間,王陽明曾前後四次奏請歸省。
第一次是王陽明在贛州時,以祖母岑太夫人過世和父親王華患病為由,上疏請求歸鄉以葬祖母,但沒過多久,朝廷便下達了平定福州叛軍的命令。
在前赴福州平定叛軍的途中,王陽明遭遇宸濠之亂,之後又奏請在出兵討伐朱宸濠前順道歸鄉,朝廷回覆說先平定叛亂,之後再歸省。
在得知父親病重時,王陽明曾經有過棄職逃歸鄉里的想法,但後來聽說父親病癒,才打消了這一想法。
一日,王陽明詢問諸友:「予欲逃歸鄉里,何故無一人贊成?」
一門人說道:「先生歸鄉之念,甚為執著。」
王陽明想了想,說道:「何故不執著於此?」
由此可見王陽明的孝心。不可不提的是,年輕之時的王陽明由佛、老轉信儒教,也是因為孝心之念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