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的性行與學識
2024-10-13 15:48:43
作者: (日)岡田武彥
有一次,王華的同年好友向朝廷詆毀王華。大家都勸王華向朝廷闡明自己的清白,但他不肯這樣做:「某,吾同年友,若白之,是我訐其友矣。是焉能浼我哉?」
後來,王陽明回到京師,官復原職,聽聞士大夫們言及此事,就打算向朝廷上書,替父親辯明此事。王華修書一封,反勸王陽明說:「是以為吾平生之大恥乎?吾本無可恥,今乃無故而攻發其友之陰私,是反為吾求一大恥矣。人謂汝智於吾,吾不信也。」
王華氣質醇厚,平生無矯言飾行,仁恕坦直,不修邊幅,談笑議論由心而發,朝廷之上,家庭之內,言無兩樣。只要他人有些許優點,王華都會給予誇讚;若聽聞他人有危難,他的內心就會焦慮,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救濟。而他人有過失,王華也會直言不諱地說出來。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王華時常遭人嫉恨,但當大家知道他是出於真心之後,對他也就不那麼怨恨了。
王華才識宏達,志操堅守,無論諸事多麼紛雜,他都能夠從容應對。即使有大事發生,他也能做到臨危不亂,從容以對。不過,王華從不刻意去表現自己的這些優點,所以知者甚少。
王華生活節儉,不計較利害得失。有一次,家中失火,資財付之一炬,當親友前來救火時,他依然和往常一樣和大家談笑風生,毫無慌亂之舉。眾人都由衷地佩服他的性行和度量。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王華作詩文,提筆立就,以達意為旨,追求自然,不事雕琢,著有《龍山稿》《垣南草堂稿》《禮經大義》《諸書雜錄》《進講余抄》《海日翁日記》等。
前文已述,王華獲悉父親患病,便立即辭官歸鄉。父親去世後,他又在墓旁建造草屋,不懼虎威,誠心守孝。後來他為劉瑾所逼,被迫辭官,此時已年逾七旬,母親岑氏也年近百歲。王華朝夕陪伴母親,還經常扮小兒狀逗母親一樂。他為母親按摩,陪母親散步,寸步不離其左右。有時王華受朋友之邀外出遊山玩水,船剛離岸,他忽念家中老母,便立刻反棹駛回。
母親去世之後,王華以土塊為枕,草氈為被,捶胸頓足,悲慟大哭,最終因悲傷過度而得病。母親出殯之時,王華裸足前行數里山道,病情益甚,進而臥床不起。數年之後才慢慢康復,但身體已日漸衰弱。
王華以聖賢之書為本,從不涉獵儒家經典之外的異端書籍。辭官歸鄉之後,來客中有人勸他修習神仙長生之術,王華拒絕說:「人所以樂生於天地之間,以內有父母、昆弟、妻子、宗族之親,外有君臣、朋友、姻戚之懿,從游聚樂,無相離也。今皆去此,而槁然獨往於深山絕谷,此與死者何異?夫清心寡欲,以怡神定志,此聖賢之學所自有。吾但安樂委順,聽盡於天而已,奚以長生為乎?」
來客道歉說:「神仙之學,正謂世人悅生惡死,故其所欲而漸次導之。今公已無惡死悅生之心,固以默契神仙之妙,吾術無所用矣。」
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王華素聞宸濠之惡,早就懷疑他會叛亂。有一次,他對親友說:「異時天下之禍,必自茲人始矣。」
他讓家人在浙江上虞的龍溪置地,買田築屋,為將來的隱遁生活做打算。
寧王宸濠起兵後,率領數千艘艦船向東挺進。當時王陽明正在贛州,奉朝廷之命前往福建剿滅當地亂軍,但當王陽明抵達豐城之後,獲悉宸濠已起兵謀反,於是沿贛江南下吉安府,駐留吉安傳檄近鄰,招募義兵,間不容髮,舉兵勤王。在此期間,王陽明遇害的消息在民間流傳開來,有人勸王華到龍溪避難,王華卻說:「吾往歲為龍溪之卜,以有老母在耳。今老母已入土,使吾兒果不幸遇害,吾何所逃於天地乎?」並且告誡家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後來,王陽明起兵勤王的檄文傳到家鄉,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由於王陽明已成宸濠之敵,宸濠極有可能派刺客前來刺殺王華,所以眾人都勸王華速回龍溪避難,王華卻笑著說:「吾兒能棄家殺賊,吾乃獨先去以為民望乎?祖宗德澤在天下,必不使殘賊覆亂宗國,行見其敗也。吾為國大臣,恨已老,不能荷戈首敵。倘不幸,勝負之算不可期,猶將與鄉里子弟共死此城耳。」
王華還派人告知郡縣主事,宜速調兵糧,禁止謠言,以防民心動搖。
王陽明率軍攻陷叛軍的根據地南昌之後,寧王宸濠本欲攻擊南京,獲悉南昌失守,於是立即撤軍反攻。王陽明和叛軍在鄱陽湖決一死戰,最終將叛軍一舉擊敗,宸濠和數千叛軍被俘。
不到一個月,王陽明戰勝的消息就傳回家鄉,親戚友人紛紛攜酒前來祝賀,王華卻說:「此祖宗深仁厚澤,漸漬人心。紀綱法度,維持周密。朝廷威靈,震懾四海。蒼生不當罹此荼毒。故旬月之間,罪人斯得,皆天意也。豈吾一書生所能辦此哉?然吾以垂盡之年,倖免委填溝壑;家門無夷戮之慘;鄉里子弟又皆得免於征輸調發;吾兒幸全首領,父子相見有日;凡此皆足以稍慰目前者也。」
後來,楊一清曾對王陽明父子的大度和忠義大加讚賞,他在文中寫道:「自古奸雄構亂,雖有忠臣義士,必假以歲月,乃能削平禍難。伯安奮戈一呼,以身臨不測之淵,呼吸之間,地方大定。公聞變從容,群囂眾惑,屹然不為動。伯安得直前殉國。不嬰懷回顧以成懋績。公之雅量,伯安之忠義,求之載籍,可多見哉?」
當時,儘管王陽明已經擒獲宸濠,但明武宗還是想親自出征,過一把征討之癮。王陽明對宦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明這樣做會使很多人喪命,最後折中的結果是在明武宗到達南京後,放出宸濠,讓武宗親自抓獲宸濠,以取悅武宗。然而,明武宗身邊的奸黨嫉妒王陽明的功績,想嫁禍於他。奸黨們蠢蠢欲動,一時間流言四起,王陽明危在旦夕。
當時甚至有人來到王華家中,調查記錄資產、房屋、壯丁和家畜等情況,打算抄家沒收。親朋好友都驚恐萬分,不知如何才好。唯獨王華安然自若,在家靜心休養,並囑咐家人不要外出,要謹言慎行。
正德十六年(1521),明世宗繼位,發詔肯定王陽明的功績,並將他召回京城。王陽明回京途中順便回鄉省親。
後來,明世宗任命王陽明為南京兵部尚書,並封他為新建伯。朝廷派人賜給王陽明一些銀子和絲織品作為嘉獎,同時也賜給王華一些羊肉和美酒。
宣旨的官員到餘姚時,恰逢王華過生日,親朋好友雲集。王陽明舉杯祝壽。王華鄭重地說:「吾父子乃得復相見耶!賊濠之亂,皆以汝為死矣而不死,皆以為事難平矣而卒平。然此仗宗社神靈,朝廷威德,豈汝一書生所能辦?讒構橫行,禍機四發,賴武廟英明保全。今國是既定,吾父子之榮極矣。然福者禍之基,能無懼乎!古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老矣,得父子相保牖下,孰與犯盈滿之戒,覆成功而毀令名者耶?」
陽明跪拜回應道:「大人之教,兒所日夜切心者也。」
眾人聽後,無不感動。後來王華又召集村鄰和友人,舉行酒宴長達月余。
正德十六年歲末,王華舊病復發,王陽明和諸弟日夜服侍左右。嘉靖元年(1522)正月,王華病情惡化,於二月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臨終之際,王華突然意識清醒,頭腦清晰。
朝廷念及王陽明之功,追授其父王華、祖父王倫和曾祖父王傑皆為新建伯。王華去世當天,恰有吏部使者持公文前來,王華氣色突變,忙令王陽明等人外出迎接,並對孩子們說:「雖倉遽,烏可以廢禮?爾輩必皆出迎。」
聽聞王陽明等人行禮完畢後,王華才安然閉目離世。紹興東邊有一座山,名為天柱峰。翌年八月,王陽明和諸弟將王華安葬在天柱峰南側的一塊平地里。
王華生前曾說:「惟古賢人君子未遇之時,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出而登仕,其所遭際不同,而其志有遂有不遂,非人之所能為也。」
楊一清回顧王華的一生,做了如下描述:「公少負奇氣,壯強志存用世。顧其職業恆在文字間,而未能達之於政。際遇孝宗,講筵啟沃,聖心簡在,柄用有期。不幸龍馭上賓,弗究厥用。晚登八座,旋見沮於權奸,偃蹇而歸。豈非天哉!然有子如伯安,所建立宏偉卓犖,凡公之所欲為,噤而不得施用者,皆於其子之身而顯施大發之,公又親及見之,較之峻登大受既久且專,而泯然無聞於世者,其高下榮辱宜何如也?」
王華夫人鄭氏,生來靜婉,有慈孝之心,甘願與王華同甘共苦。她每日都會早起,汲水、推磨、紡線,孝敬公婆。當王華富貴之後,鄭氏更加恭儉。鄭氏四十一歲時去世,比王華先離世三十六年。
鄭氏去世之後,王華續弦納趙氏,並娶楊氏為側室。王華共有四子一女:長子守仁出於鄭氏,次子守儉出於楊氏,三子守文出於趙氏,四子守章出於楊氏;一女出於趙氏,後來嫁給南京工部郎中徐愛為妻。
王陽明系出名門,或多或少受到祖先遺德的影響,尤其是祖父和父親的親自教養,對他的影響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