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的仕途
2024-10-13 15:48:40
作者: (日)岡田武彥
明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三十六歲的王華考中狀元。此前,王華從祁陽歸鄉之後,屢次參加鄉試,但都名落孫山。成化十六年,王華參加浙江省鄉試,考得第二名。翌年,參加殿試,考取頭名。
禮部每隔三年會在京城舉行由各省舉人參加的官吏選拔考試,合格者才有資格參加皇帝主持的殿試。殿試中合格的舉人被稱為進士。王華在殿試中取得頭名,高登狀元榜。考中進士是一族的榮耀,考中狀元更甚。一旦成為進士或狀元,就可以保證整個家族的榮華。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考取當年,王華就被授以翰林院修撰。成化二十年,王華又被授予殿試彌封官(彌封官是負責將參加殿試的考生試卷上的姓名部分用紙糊上,並寫上編號的官員)。成化二十三年,王華出任會試主考官。所謂會試,是指將各省舉人匯集到京城進行的中央考試。在會試中合格的考生,被稱為「貢士」。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王華參與編寫《憲宗實錄》,出任經筵講官,負責給皇帝講讀經書。
弘治二年,本應加官晉爵之際,王華忽聞父親竹軒公病倒的消息,便立即請求辭官,希望回家照顧父親。朝廷和身邊好友都勸他不要辭官,王華說:「親有疾,已不能匍匐歸侍湯藥,又逐逐奔走為遷官之圖,須家信至,幸而無恙,出豈晚乎?」
弘治三年,王華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後即日南歸,將父親安葬在穴湖山,還在墓地旁邊搭建起一間草屋為父親守墓。據說,該墓地原是一處虎穴,老虎經常結隊前來,但從不傷害王華。時間一長,老虎和王華也熟悉了,經常在小屋旁睡覺。人獸互不相犯,眾人都認為這是老虎受王華感化的緣故。
弘治六年,王華為父親守喪期滿,重新出仕為官,升任右春坊右諭德,後來又被任命為經筵講官。在此期間,他向明孝宗進獻《勸學疏》。王華在其中寫道:「今每歲經筵不過三四御,而日講之設,或間旬月而始一二行,則緝熙之功,無亦有間歟?雖聖德天健,自能乾乾不息。而宋儒程頤所謂涵養本原,薰陶德性者,必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而後可免於一曝十寒之患也。」孝宗對此大加讚賞,欣然接納。
弘治九年三月,王華被皇帝任命為每日進講的日講官。王華進講時,聲音洪朗,言辭貼切。他每日講授聖人之學,規勸皇帝勤奮學習,遠離逸樂,親賢遠佞。當時負責向皇帝進講的還有數人,有些人在進講之前會準備良久,但見到皇帝之後,還是會緊張失色,而王華則不做絲毫準備,進講時卻能雄辯異常,滔滔不絕。
一天,皇帝端坐御座,聽日講官進講,當值的日講官突然暈倒,意識全無,眾人狼狽不堪,忙推薦王華代講。王華從容來到書桌前,打開書本,整理了一下儀容,開始進講,博得同行們的一片嘆服。
當時宦官李廣得寵。有一次,王華進講《大學衍義》,其中有一段講的是唐朝李輔國受唐肅宗寵信,壞事做盡,還勾結張皇后,禍亂朝政的事。當講到這一段時,周圍的侍臣都竭力阻止他,以免觸怒李廣,但王華毫不理會,他字正腔圓地大聲誦講這一段,毫無停止之意,身邊的大臣都縮頭吐舌,驚恐不已,而明孝宗卻聽得津津有味。進講完畢後,明孝宗還特意賜給王華美食。
弘治九年四月,受諸位公卿推薦,王華升任東宮輔導。弘治十一年三月,他兼任東宮講讀,並且還出任順天府的鄉試官。弘治十四年,他又出任應天府的鄉試官。弘治十五年,他擔任翰林院學士,負責為皇帝擬定詔書。翰林院學士其實是一個名譽官職,只有優秀的學者才能獲得這一職位。王華還受命指導魯鐸等庶吉士的學業(庶吉士是指從進士中挑選出來的,在翰林院任職的人員)。此外,他還受命參與編寫《大明會典》,並於弘治十六年完成。
弘治十六年,王華出任詹事府的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負責東宮內外的日常事務。同年五月,他參與編纂《歷代通鑑纂要》。六月,又升任禮部右侍郎,兼日講官。王華的進講主旨鮮明,內容豐富,深受明孝宗的喜歡,所以他才能長期擔任主講官之職。
弘治十八年,他奉命祭祀江淮諸神,途中順便回家省親。還朝後,他以母親岑氏年老為由,數次提出還鄉意願,但都沒有被准允,後來還被升任為禮部左侍郎。
弘治十八年夏天,明孝宗駕崩,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繼位,翌年,改年號為正德。當時,宦官劉瑾專權,只要有人冒犯了他,就會立刻被投入監牢,真可謂劉瑾的一呼一吸都事關他人的禍福。很多士大夫都投奔其門,以求免禍自保。但王華並沒有這樣做,這讓劉瑾耿耿於懷。
當時,王華之子王陽明是兵部主事,因為上書為獄中之人求情,觸怒了劉瑾,被貶謫到貴州龍場。當劉瑾還是卑賤之身時,曾跟隨王華的一位同鄉學習書史,從那人處聽說了王華的忠孝仁義,所以一直以來都非常仰慕王華。後來劉瑾獲悉王陽明是王華的兒子之後,對王陽明的怒氣也緩和了一些。劉瑾派人告訴王華:「吾於先生有舊,若一見可立躋相位。」
王華斷然拒絕,這更加激怒了劉瑾。正德二年(1507),王華升任南京禮部尚書,劉瑾又派人前來道賀,並說:「不久將大召。」卻仍被王華拒絕。劉瑾怒不可遏,但他費盡心機也找不出治王華罪的理由,後來翻出一件王華任職禮部時的陳年舊事,雖然與王華毫不相干,還是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逼迫王華辭職。王華卻非常高興,說:「吾自此可免於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