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中悟心法

2024-10-13 15:46:42 作者: 王建軍

  吾始學書,對模古帖,止得字形。後舉筆不輕落紙,凝思靜慮,擬形於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後讀明道先生書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學。」既非要字好,又何學也?乃知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王陽明教導自己的弟子們說:「我開始學書法時,只是對著古帖臨摹練習,這樣練來練去,只學得個字形相像,內在的神意卻毫無所得。後來我改變了學習方法,舉筆不再輕易落紙,而是凝神靜慮,先在心中想像要寫之字的形態氣勢,這樣練習久了之後才開始通達書法之道。後來讀到明道先生(即程顥)寫道:『我寫字的時候很恭敬,並不是要字寫得好,這個恭敬的態度就是學習。』既不是要字好,又為什麼要去學呢?通過自己學習書法的例子,於是我知道古人不論什麼事情,隨時都在心上學習,等到心精明透徹了,字自然也就寫得好了。」

  人們常評價書法是「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現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在《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對書法的表現特徵做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國人的這支筆,開始於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可以說,書法是心靈的律動、感情的流淌和釋放。書法能使人靜,更讓人思考,確實是修身養性、培養情操、延年益壽的良藥。書法之所以能帶給人們無盡的美感,根源在於它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之學。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背後的深意:無論學習什麼事情,人們都要讓心真正地靜下來,讓所要學習的事物在心中形成一個明確生動的心理圖像,越生動逼真越好,這樣自然就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許多時候,經驗告訴我們:做一件事或學習一樣東西,反覆地去做、去練習,重複的次數多了,就能獲得成功。然而,使我們最後獲得成功的,僅僅是重複的次數夠多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如果你沒有用心去練習,重複得再多也不會幫助你獲得成功。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馬爾茲所說的那樣:「學習某種技巧,並不是做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獲得成功,而關鍵在於你的大腦神經能否記住那種成功的經驗。」

  在紀錄片《C羅挑戰極限》中,曾經有一個黑暗中踢球的測試:先由一位足球運動員示範動作——接過他人傳來的足球,在接到足球的一剎那燈被關閉,球員將依靠自己的直覺將球踢進球門。無論是在接到足球的一剎那關燈,還是接到足球前的某一剎那關燈,著名足球運動員C羅都能利用身體(足、肩)將球順利送入球門。研究人員對此的解釋是:這是因為C羅在觀看示範球員動作時在心裡對動作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和練習,對球速、距離等有較為準確的計算,因此才能在實戰中找到準確的位置將球踢進球門。如果C羅只是單純地模仿他人的動作,就不會有這樣好的結果。

  善於在心裡反覆進行練習踢球入門的全過程,想像著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在腦子裡有條不紊地及時判斷處理種種細節,這或許就是C羅成為世界級超級足球運動員的根本原因。

  就像深諳繪畫之道的畫家在作畫時,心凝氣靜,萬慮皆空,意隨心轉,筆隨意動。在常人看來只是寥寥數筆,這一點,那一畫,一幅栩栩如生的翠竹圖便出現在眼前。在旁人看來很難的事,在畫家看來卻極為簡單,只因他只是把早已進入他心胸的竹子用筆勾畫出來而已,這就是所謂的「胸有成竹」。如果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能先在心中反覆練習,做到「胸有成竹」,就能達到王陽明所推崇的致良知的境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