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心態有利於身體健康
2024-10-13 15:46:39
作者: 王建軍
九川臥病虔州。
先生云:「病物亦難格,覺得如何?」對曰:「功夫甚難。」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在王陽明看來,一個人如果能夠正視自己的疾病,保持平和的心態,不憂慮、不急躁,就不至於因思考過多而加重病情,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自己恢復健康。這也可以算作一種致良知的功夫。其實,這就是現在的人們常說的心態健康。
現代醫學證明,對於相同的一件事情,如果人的心情不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從前,有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一個裁縫,小女兒的丈夫開傘鋪,都生活得不錯。但自從兩個女兒出嫁後,老太太就病倒了。兩個女兒輪流回家服侍老太太,四處求醫,卻收效甚微。眼睜睜看著老太太日漸消瘦,兩個女兒心如刀割,只得天天去廟裡求菩薩保佑。
一位禪師看兩個女兒如此虔誠向佛,主動上前詢問。了解情況後,禪師就隨同兩個女兒前去家中探望老太太。進了家門,禪師和老太太話家常。漸漸地,老太太就能坐起身來,最後老太太還下床親自做了一頓齋菜,以感謝菩薩和禪師的救命之恩。從此以後,老太太天天有說有笑,身體日漸強壯。
面對老太太的變化,兩個女兒十分欣喜,也十分不解。後來,她們又遇到了那位禪師,才知道,並非禪師用高明的法術治好了老太太的病,而是禪師解開了老太太的心結,調整了她的心態。老太太之所以犯病,是因為每逢下雨,她就愁大女兒家賣不了衣裳;每逢天晴,她又愁小女兒賣不出雨傘。禪師不過是讓老太太換一種心態:每逢下雨,她就為小女兒多賣雨傘高興;每逢天晴,她就為大女兒多賣衣裳高興。心情好了,病自然就好得快了。
治好老太太的病,靠的不是藥,也不是禪師的法力,而是心態的轉變。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即使碰到困難的事情,只要心態積極,看到事情好的方面,充滿樂觀的意念,大腦處於這種和諧的狀態,就會分泌出對身體有益的激素。相反,如果心情憂鬱悲觀,整天唉聲嘆氣,處於苦悶怨懟的狀態,大腦受到這種惡性刺激,就會分泌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損害人們的健康。
王陽明深知心態對健康的影響,因而他才能對陳九川說出「常快活便是功夫」的勸導之言。也正是憑藉超強的心態調整能力,王陽明才得以在艱苦的龍場存活下來。正如他在《瘞旅文》中所記載的那個故事一樣:
正德四年(1509年)秋七月初三,有一個從京師來的小官,帶著一個兒子和一個僕人,從龍場路過去上任,陰雨天黑,投宿於一苗民家。沒想到,第二天中午有人從那條路過來,說這個小官已死在路上。下午,他的兒子又死了,第三天連僕人也死在山坡下。
聽到此訊,王陽明悲傷之餘,命兩名童子去把三具屍體埋了,並感慨地說:「我早知道你肯定會死,因為前兩天我隔著籬笆望見你愁容滿面,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如果你實在貪戀這五斗米的俸祿,就應該高高興興地去上任,為什麼要這麼不開心呢?
「要知道,在遙遠的路途中,餐風飲露,攀越崖壁,行走於高山野嶺之頂,經常是饑渴勞累,筋骨疲憊不堪,而又有瘴厲之氣時時侵擾著身體,如果這時又有憂鬱哀愁積於內心,內外夾攻,豈有不死之理?
「而我離開故鄉來到這裡,已有兩年了,同樣也經歷了瘴毒之氣的侵害,卻能安然無恙,就是因為我始終保持著豁達愉悅之心,沒有一天是像你這樣悲悲切切、憂鬱哀愁的。」
正因為王陽明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份愉悅、快樂的心情,因此在被貶謫到龍場那個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時,跟隨他來的僕人都病倒了,唯獨他一個人無事,這就證明了擁有好心情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如果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就能促使身心處於平衡,從而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年輕的精神。正如現代醫學證實的那樣,當一個人用心想像快樂狀態的時候,大腦就會不斷分泌出大量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使人處於最佳狀態。
只要我們放鬆身心,努力保持舒暢的心情及快樂的體驗,就會促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使身心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