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一身浩然正氣

2024-10-13 15:46:19 作者: 王建軍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孟子說養氣修心之道,雖愛好其事,但一曝十寒,不能專一修養,只能算是知道有此一善而已;必須在自己的身心上有了效驗,才算有了證驗的信息;進而由「充實之謂美」直到「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才算是「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成功。

  何為浩然正氣?一謂至大至剛的昂揚正氣,二謂以天下為己任、擔當道義、無所畏懼的勇氣,三謂君子挺立於天地之間無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氣。浩然正氣就是由這昂揚正氣、大無畏的勇氣及光明磊落之氣所構成。有些人表面上很魁偉,但與之相處久了就覺得他猥瑣不堪;有些人毫不起眼,默默無聞,卻能讓人在他的平淡中領略到山高海深的浩然正氣。正是因為後者具有正直如山的品質,才能讓人感受到他的一身正氣。

  

  古今之成大事者,心中都有大氣象。正是「笑覽風雲動,睥睨大國輕」「俯仰天地之氣概」「力拔山兮氣蓋世」,乃浩然正氣也。

  項羽和劉邦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看見秦始皇頭頂華蓋,隊伍浩浩蕩蕩,男女隨從無數。劉邦長嘆:「大丈夫當如是。」而項羽則頓生豪氣:「吾當取而代之!」由此可見項羽的霸氣。

  項羽一生多征戰,先是破釜沉舟,擊破巨鹿三秦(章邯、董翳、司馬欣)。後又刺殺懷王,逼走劉邦,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大封諸侯。楚霸王四年,劉邦與項羽以鴻溝為界,東歸楚,西歸漢。

  同年,項羽返彭城時遭韓信追殺至垓下,韓信以「四面楚歌」之計包圍楚兵。項羽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畢自刎於烏江邊。

  項羽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但是雖敗猶榮。這首《垓下歌》氣壯山河,勢吞萬里,體現了項羽卓絕超群,氣蓋一世。面對四面楚歌的慘敗結局,一種英雄末路的感慨油然而生,讓人備感蒼涼。面對敵軍的包圍,「不肯過江東」的項羽窮途末路,面對虞姬也只能是「奈若何」。項羽的選擇豪氣逼人,展現了一方霸王的浩然正氣。

  與項羽的「英雄本色」有所不同的,是諸葛亮等文人志士的「名士風流」。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羽扇綸巾,貌似輕鬆淡定、瀟灑自如,實則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西晉開國元勛羊祜,平日一副松灑打扮,飄逸十足,甚至在打仗的時候,仍不失其雍雅的風度。魏晉名士大多曠達風流,放任自流,毫不矯揉造作,痛快淋漓。

  不管是英雄本色,還是名士風流,都具備孟子所說的「浩然正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有志之士當養浩然正氣,大者壯我泱泱中華之神威,小者在為人處世中光明磊落、至情至性。

  養浩然正氣並非易事。《孟子》中有言: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在孟子看來,浩然正氣是正義的念頭日積月累所產生的,不是一時的正義行為就能得到的。關於「集義」,王陽明認為做每一件事都應符合良知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氣壯大起來,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為指導,從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由此看來,要養浩然正氣,就要做正直之人,誠實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積月累,不斷壯大。

  浩然正氣是人的精神「脊樑」,是抵禦歪風邪氣的「屏障」。正氣長存,則邪氣卻步、陰霾不侵;正氣長存,則清風浩蕩,乾坤朗朗。要保持浩然正氣,就必須「一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以激濁揚清、弘揚正氣為己任,使正氣日盛,邪氣漸消,引領整個社會不斷走向正義和文明,此乃君子之道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