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腓特烈大帝

2024-10-11 14:48:25 作者: (英)伊莉莎白·奧尼爾

  腓特烈大帝的曾祖父腓特烈·威廉為普魯士王國的建立做了重要的鋪墊工作。他是布蘭登堡的選帝侯,一直被稱為「大選帝侯」。他的兒子繼承了他所有的領地並建立了新王國普魯士,因此成為王國的第一任國王腓特烈一世,他是腓特烈大帝即腓特烈二世的祖父。

  

  腓特烈大帝的父親和大選帝侯的名字一樣叫腓特烈·威廉。他對軍隊有著巨大的激情,到處尋找所能找到的身材高大的人,所以他的士兵常常看起來就像巨人一樣。

  腓特烈大帝小時候,父親腓特烈·威廉對他非常嚴厲,還找來幾百個小男孩到王宮裡陪他一起進行軍事操練,認為這樣會讓腓特烈學會如何指揮他們。但是腓特烈·威廉很擔心這個男孩將來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因為他總是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並愛好演奏長笛和另外一些他覺得比操練更有趣的事情。

  腓特烈·威廉把兒子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滿滿的。腓特烈大帝必須清晨六點鐘起床,甚至不許在床上翻身,要立刻起床,然後禱告、洗澡,在梳頭的時候吃早飯。這些事情全部要在六點半以前完成。接著要學習兩個小時的歷史課、兩個小時的宗教課,然後再一次洗澡,換上乾淨的襯衫和外套去參見父親。

  父親要求小腓特烈日復一日地按照這些計劃學習和生活。但是小腓特烈對這些嚴苛的要求已經十分厭倦了。當他長成一個青年的時候,父親只要看到他,就覺得無法忍受,因而經常責打腓特烈。有一次,腓特烈逃跑了,但被父親抓了回來,並在監獄裡關了一年。

  後來父子二人開始更好地理解對方,腓特烈·威廉臨終前很滿意地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王位。

  新國王腓特烈很快就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出色的軍人,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頭腦非常聰明。在他的統治下,普魯士王國越來越強大,這一切都是通過這位傑出的國王實現的,因此他被稱為「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不理解軍人為什麼必須是身材高大的巨人,也不像父親那樣迫切希望找到所有身材最高大的人。他把軍隊治理得很好,使其成為歐洲最優秀的軍隊之一。

  他也是一位很好的統治者。當時的歐洲除了英國國王,所有的國王都是專制君主,腓特烈大帝也不例外,但是他很好地運用了自己的權力。他對所有的宗教信仰持寬容的態度,並且試圖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

  1740年,他成為普魯士國王,同一年,特蕾莎成為奧地利女皇。在當時,西里西亞是奧地利的一個省,但是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多年以來一直聲稱自己才是西里西亞的主人。腓特烈大帝覺得為普魯士贏得西里西亞的機會已經到來。

  他率軍侵入了西里西亞,並且在一場大戰中擊敗了奧地利軍隊。最開始,腓特烈大帝向特蕾莎女皇提出了一個方案:如果她願意把西里西亞交給普魯士,那麼腓特烈大帝就願意幫助她一起對抗其他敵人,但是特蕾莎驕傲地拒絕了這個方案。

  然後,巴伐利亞的選帝侯也率軍入侵了奧地利。他認為自己應該成為奧地利的皇帝,而且他從來沒有同意過《國本詔書》,同時薩克森公爵也幫助他,率領一支軍隊入侵了波希米亞王國。

  在經過一番懇求之後,特蕾莎成功地獲得了匈牙利貴族的幫助。貴族們對這位年輕美麗的女皇充滿了愛慕和欣賞,並且宣布為女皇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同時,女皇又給了匈牙利人許多特權,而這些都是之前的皇帝一直拒絕授予的。

  當時的英國國王是喬治二世,他同時也是德意志的一個邦國漢諾瓦的選帝侯。安妮女王死於1714年,而在此之前,她所有的孩子都死了,所以英國的王位後來一直屬於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漢諾瓦女選帝侯索菲亞的後裔。索菲亞的父親就是剛剛爆發三十年戰爭的時候被逐出巴拉丁的那個選帝侯。安妮女王死後,索菲亞的兒子漢諾瓦選帝侯喬治成了英國國王,之後繼任英國王位的是他兒子喬治二世。

  喬治父子實際上完全是德意志人,甚至都不會說英語。他們也沒有參加過內閣會議——統治這個國家的議會首腦舉行的會議,這一點也幫助英國議會變得更加強大。英國國王喬治二世親自率軍遠征,為特蕾莎而戰。巴伐利亞的選帝侯已經被加冕為皇帝,但在戰爭中期就死了,然後特蕾莎的丈夫被加冕為皇帝,被稱為弗朗茨一世。

  法國已經征服了整個西屬尼德蘭,並且進攻了荷蘭共和國。當各國在1748年達成和平協議時,所有被征服的土地必須歸還給原來的主人,唯一例外的是腓特烈大帝並沒有歸還西里西亞。特蕾莎對腓特烈大帝奪走西里西亞恨之入骨,然而她明白只得妥協。

  女皇自始至終是一個理智的人,並決定一旦時機成熟就向腓特烈大帝復仇。1756年,戰爭再次爆發,這場戰爭被稱為「七年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英國站在普魯士一邊,而法國則站在奧地利一邊。給予特蕾莎最大幫助的是俄羅斯女沙皇伊莉莎白,她是彼得大帝的女兒。伊莉莎白認為普魯士王國太強大了,她還十分痛恨腓特烈大帝,因為腓特烈大帝說話尖酸刻薄,說過伊莉莎白一些壞話。她的私生活很糟糕,經常成為人們的話柄。

  法國和英國在「七年戰爭」期間,主要是在美洲和印度作戰,後面會講述這兩個國家的戰事。隨著貿易的發展,英格蘭變得越來越富有,並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幫助腓特烈大帝打仗。英格蘭人對此有時會產生抱怨,但是當時英格蘭的主要領導者、被稱為「偉大的平民」的威廉·皮特卻告訴人們,資助腓特烈大帝是完全有必要的,他這麼說道:「必須在德意志境內征服美洲。」他的意思是,通過削弱法國在歐洲的力量,就可以更好地贏得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威廉·皮特贏了很多戰役,但是也打了很多敗仗。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互相都是強大的敵人,但是伊莉莎白的聰明才智使得這幾個國家團結在一起。1762年,腓特烈大帝談論起要他的侄子「保存他的遺物」,即傳承他所擁有的領土時,他很可能是懷著必死的決心上戰場的。但是就在這時,伊莉莎白死了。

  新的俄羅斯沙皇是彼得三世。他是腓特烈大帝的狂熱崇拜者,剛剛即位就和腓特烈大帝達成了和平協議。第二年,各國之間實現了全面和平。戰爭結束之後,歐洲格局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西里西亞始終掌握在腓特烈大帝手中,而且從這時起,普魯士王國就成了能與法國、奧地利平起平坐的強國。

  當我們在後文中再次看到歐洲列強正在進行什麼重要事情的時候,便會發現那是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在十年之後聯合起來竊取波蘭的領土。波蘭正好位於這幾個國家的中間。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都沒有任何權力得到波蘭的領土。波蘭在布蘭登堡和普魯士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有一片領土——西普魯士,腓特烈大帝一直渴望將它據為己有,從而將普魯士王國的兩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他很清楚,除非俄羅斯和奧地利也得到波蘭的部分領土,否則普魯士將無法獨占西普魯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