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審美力> 佛國人間

佛國人間

2024-10-11 14:40:22 作者: 吳冠中

  ——游五台山雜感

  遁入空門,意欲剪斷人間情網,隔離紅塵,然而《庵堂認母》《思凡》的故事廣為流傳,佛國與人間本難絕緣,疆界不易劃分。今日五台山的遊人總愛圍觀尼姑,看她們在殿堂里同和尚一同念經,看她們售門票,看她們去打飯,窺視她們集體住宿的炕頭布置……少見多怪,和尚已不多,尼姑更是少見,尤其是青年尼姑,有的才二十來歲,如何能不令遊人提出種種疑問:小師父出家幾年了?家住哪方?家裡有父母嗎?出家的緣由?大約經常遭到這些提問的干擾,尼姑們大都低頭寡言,不看遊人,誰也不願居於示眾的地位。佛廟既成旅遊勝地,更何處去尋佛國聖境!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早已是信徒們心目中的神靈之山,再經過魯智深的一場大鬧,更是名聲大振,幾乎家喻戶曉了。20世紀50年代我曾騎毛驢進山,道路崎嶇,坑坑窪窪,只見雜草不見莊稼,山間眾多的廟宇冷落破舊,僧去廟空,淒悽慘慘戚戚,已無法想像在如此偏僻的窮山溝里當年佛國的盛況:王孫公子騎馬來,名門閨秀坐轎來,騎驢的、步行的、一路磕頭的小腳老太太……一百多座廟宇里人頭濟濟,香燭不絕,鐘聲悠悠。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事隔三十年,今年8月我應邀到五台山避暑,吉普車一直開進了台懷鎮,鎮上小鋪、攤販林立,大都是賣吃食的,鎮邊農家的住房幾乎都改做了臨時的遊人旅店,似乎大有復興當年香燭全盛時期的傾向。幾乎所有的廟宇都在動工修復,工程浩大,投資可觀。有些廟宇除了幾個雷同的殿堂和醜陋的菩薩外,別無可看,但仍售門票一角五分,廟宇也學會向錢看了。

  除佛光寺和南禪寺為僅存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其建築本身及寺內雕塑有極重要的藝術及文物價值外,其他五台山的佛廟大都是明清建築,由於爭地點吧,見縫插針,顯得布局混亂。耗費許多資金來粗略地修復一批本來就不出色的廟宇,還不如重點精工修復少數幾個文物價值高的,如果修復的菩薩缺乏藝術性,何苦再濫造令人作嘔的泥塑偶像!

  香火佛國的全盛期畢竟不會重現,五台山修復廟宇其實是著眼於旅遊。老和尚說,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薩的五個手指頭,台懷正處於掌心。我們爬上了東台頂,全不見樹木,極目荒草,是大片坡度不大的牧場,正為騾馬大會提供了方便的條件,昔年還常吸引內蒙古的牧民前來放牧,風景嗎,除了欣賞雲層的變幻,俯視群山遠馳的波折線外,就不易贏得畫家的青睞。既然五個台頂都像指頭似的平滑,而且道路難爬,我也就放棄了文殊的其他四指。冷,雖只兩千八百多米高,在東台頂我就穿上了毛衣,其時北京正值三十六七攝氏度的高溫。下到台懷,早晚亦需穿兩件單衣,氣候涼爽,最宜避暑,看來五台山將以新興的避暑勝境替代舊時的香菸佛國了。修復那麼多廟,廟裡必將有一批和尚和尼姑。他們除了禮佛念經之外,正有條件研究書畫、古琴、武功、哲學、佛經……我想起懷素、石濤、漸江、虛谷等傑出的和尚書畫家。如果每個廟宇各有其側重的研究對象,並有展出和演出,組織座談和討論,豈不成了來旅遊和休養的人們的高級文娛場所,那時收一角五分的門票就太便宜了。牛津大學各學院的學費不便宜吧,我不知朱熹和王陽明的書院要不要繳費,五台山的廟宇兼書院是可以適當收費的,啊,有待住持的碩學高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