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巷
2024-10-11 14:39:36
作者: 吳冠中
我總喜歡看小巷,大致由於兩個原因:一是多樣形體擠在窄巷裡,萬象濃縮,構成豐富的畫圖;二是小巷與外界隔離,躲進小巷成一統,小巷呈現獨特的身段體態美。從形式構成的角度看,驚險的長江三峽與區區小巷並無本質上的差異。
這靜巷冷清清,隔絕外界自成一統,似乎空無所有,卻含蘊著形式美感之微妙節奏,低音吐柔情。緩慢的「弧」與「曲」是畫面主調,牆頭、牆腳、左方遠處的山牆、牆裡伸出的樹枝,都參與了弧與曲之合唱,嚴肅認真,絕不讓走調。一片弧曲腔中鑲嵌進來小小的黑方塊,正方的、長方的小小黑色濃縮之塊塊,在行人眼裡,不過是牆上全不起眼的洞或遠處幾個窗,但在這小巷的繪畫天地里,它們卻對照了全局的弧與曲,平衡了整個畫面大量的白。如果秤的一頭是許多弧曲之枝條,是大塊大塊的白,那麼這幾個小小的、方的、墨黑的秤錘恰好使秤獲得平衡。
白牆不是白紙或白布,偌大面積的空空如也的「白」卻要唱主角戲,戲在哪裡?因之舊牆斑痕、水漬,或由於牆面轉折而呈現垂直的、橫掃的、斜飄的各樣輕微的形與色之變化,是筆墨,也是肌理,她們承擔了舞台的主要任務,如她們的工作不出色,戲便將落空,觀眾是會失望的。
這個小巷在我的故鄉宜興,20世紀50年代末我曾畫過,但返京後發現畫面似乎像來自尤脫利羅的巴黎小巷,心裡不舒服了。80年代初重來宜興,特意又找到這條安然無恙的小巷,我從巷口到巷裡出出進進往返組織畫面,用自己的眼來吻故鄉的牆,自己的腳印留在小石子路上。
最近聽說小巷已拆了,那高牆裡原本是監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