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獲得歷史的小鎮
2024-10-11 14:23:19
作者: 簡寬
-1-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江南,去過一座小鎮。位置偏僻,屬於沿海的邊角地帶。
小鎮處於三面環山的坳地,另一面是與外界相連的大路,所有居民、車輛、遊人,都從那條道路出入。街道兩旁種滿四季常青的榕樹,矮小但生機勃勃。
小鎮房屋至高不超過五層。所有低矮樓房的牆壁,皆是暗紅色小磚建造的。高高的白色屋檐如同燕尾翹立,琉璃瓦片錯落有致,已被風霜侵蝕得烏黑髮亮。顯得古香古色的窗欞,是傳統的木質結構,但它的邊框大多是圓形的。沒有窗雕,木條乾脆利落。它們像房子的眼睛,注視著所有前來的旅人和遊客。
導遊說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底蘊深厚。建築風格皆延續早前的傳統模式,紅色調,矮小,圓窗,高脊,是小鎮樓房的大致基調。
路過兩邊皆是暗紅色高高圍牆的小巷,牆角雜草繁多,草叢深深。看到了一群孩子,正從對面追逐而來。書包在他們的身後一起一落。他們在巷角的屋檐下停下,圍蹲在牆角,笑聲爽朗。他們在看牆角的蝸牛爬行。許多蝸牛出現在牆角不太旺盛的草叢裡。長長的觸角在他們的觸摸下,迅速縮了回去。他們還挖了牆角剛剛瘋長的草菇。導遊說,那是下湯或烹煮麵線的好東西,清甜可口。每一陣暴雨之後,它們就長出來,當地人會採摘回來,做成小吃,賣給遊人品嘗。
-2-
剛剛下過暴雨。小巷青苔幽幽的石板路,潮濕但不滑,疏鬆處蓄滿雨水,倒映著屋影、人影、樹影,如同水墨畫作。偶爾會有貓咪或小狗從身邊經過,慢慢吞吞。導遊領我們到巷尾的小鎮中學,參觀當地有名的名人塑像館。學校也是傳統的白檐紅牆建築,類似傳統的古老遺址,但保存並維護得極好。木質柱子、屋樑、門面、欄杆、門檻完好無損。走過偌大的操場,校長帶我們向校園西廊走去。
他是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表達流暢。走進西廊,一眼見到的是長長的玻璃館,裡面全是塑像。或站或俯或仰或坐,或雙人對弈,或獨自揮毫,或燈下閱讀,或捋弄鬍鬚,姿態各異。個個長衣飄飄,形神皆備,惟妙惟肖。
西廊前端,是塑像館梗概。主標題是:輝映。
接著從左往右,共三十八位,皆是歷史文化名人。他們都是當地的,或在當地留下足跡的,載入史冊的人。始於唐時,終於清末。歐陽詹、曾公亮、真德秀、朱熹、蒲壽庚、偰玉立,諸如此類的史上影響深遠的人。清風兩袖,高風亮節。每尊塑像旁邊立著牌子,上面有各自的簡介。
譬如:朱熹,號晦庵,別稱紫陽……南宋時期理學家、教育家……強調「天理」和「人慾」的對立,要求人放棄「私慾」,服從「天理」……
眼睛上下端詳,對照他們的生平。一尊一尊地,細緻小心,生怕一馬虎就失去了彼此之間的所有關聯。
雨後的陽光由圓窗斜照進來,落在廊板上,玻璃上。透過玻璃,映射在每一個塑像身上,熠熠閃光。
-3-
西廊玻璃館,又稱西廂名人,是當地名勝。凡到此處遊覽的人,皆會到此走走看看。這些都是來自導遊的介紹。
日光退隱,暮色清涼。端詳每一座塑像,從左到右,能夠看到館內的面貌及神態逐漸模糊。直至腳跟碰到一條門檻,才發覺已到末端門口。抬頭時發覺內心變得潔淨、清鮮,心靈仿佛經過了一場無聲的浸禮。
校長走在前端,打開燈光說,學校下班了,後門已關閉了。我們得回頭從前門出去。於是又繞了回去。順便取出攝像機,拍下了幾張照片。聚光燈與燈光的顏色相互轉換,仿佛帶著整個宇宙的秘密。走出前門時有人問校長,為何把這個紀念館設置在學校。
他言簡意賅:輝映。然後自豪地說,是鎮上的人合力建立的,這是鎮裡唯一一所中學。輝映是每個家長的期許。
重返窄長巷子,小心地打開相機,幻燈片式地瀏覽,內心突然變得慎重無比。人若被某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所映襯,就會保留小心翼翼隨時反視的態度。
一個獲得歷史的小鎮,如同一個經歷過重重世事的老人,自有一種端莊與鄭重。它是一代人的根基,思想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