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任正非商業的邏輯> 雲計算時代2.0時代

雲計算時代2.0時代

2024-10-11 14:15:18 作者: 申辰

  在現代科技領域中,「雲計算」是一種新興的技術,是大數據時代的結晶。雲計算通過脫離和超越傳統數據中心,輔之以必要的電腦裝備和伺服器設施,使技術和市場實現進一步的結合。

  回顧過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如果對過去10年的 IT 產業做個小結,那麼就是雲計算逐步「蠶食」著傳統 IT產業的10年。正如今天的共享單車可以隨時獲取隨時歸還一樣,IT資源也可以不用購買、按需使用。雲計算的優勢造就了時代的顛覆者,正是依靠雲計算, 只有十幾人的 Instagram快速崛起成10億市值的公司,亞馬遜從一個電商轉身成為雲計算的大鱷。

  2010年底,任正非在北京宣布了華為的雲計算戰略,同時還附帶著相關的端到端的產品解決方案,這在全球客戶中頓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任正非對此信心滿滿:「華為在雲平台要在不太長的時間裡趕上、超越思科,在雲業務上要追趕谷歌,讓全世界的人都像用電一樣享用信息的應用和服務。」

  任正非在雲計算大會上說:「在雲平台上我們要更加開放,同時將信息流的管道的直徑做得比太平洋還大,讓它有更大的能力、心胸,迎接各種雲下來的雨。我們的開放要像黃河、長江、密西西比河一樣,任雨水在任何地點、任何方式流入,一樣方便地接入。我們在風起雲湧的雲業務上,要更多地包容,我們永遠不可能獨自做成功幾朵雲,千萬朵雲要靠千萬個公司來做。雲的價值是市場來決定,只有為客戶使用的雲,才會生存下來。雲水謠,雲水謠,不斷地自我循環,不斷地自我加強,浸潤著大地,服務於社會。我們更要不排斥一部分特別聰明的人,特別『笨』的人,他們超前了時代,令人不可理解。我們要寬容他們,理解他們。當發現這種現象時,華為公司將支持他個人對其想法的擴張,並授予我們的智慧財產權,讓他沒有後顧之憂,也可以給予小額資助,並不以任何利益要求為基礎。當『蘋果皮』出現時,我也讓有關人向他們傳遞信息,最初得到的反映是負面的,看華為過去的黑寡婦形象,多麼的惡劣。我們要理解一些『歪瓜裂棗』,並支持他們,這就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的「貝爾」實驗室。你怎麼知道他們就不是這個時代的凡·高,這個時代的貝多芬,未來的谷歌……」

  問題是,在既有的競爭格局已非常激烈的雲市場,華為能撼動幾分?外有微軟、亞馬遜等公有雲巨頭,內有早已布局的BAT,這些都是成熟的市場競爭對手。尤其是阿里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阿里雲目前已經占據中國31%市場份額。華為最初給自己的定位是成為雲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幫助運營商和其他行業客戶建設雲平台。中國電信「天翼雲」就是華為幫助建設的。隨著德國、西班牙、法國電信雲服務項目的落地,給了華為足夠的信心去正式喊出全面開展公有雲業務。

  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徐直軍介紹稱,在提供公有雲服務方面,華為將基於高速互聯的基礎設施,提供覆蓋全國、專業、安全、可信賴的公有雲服務。目前華為正在打造一個覆蓋全國的高速互聯基礎設施,將建立五大區域中心,每個省建設一個城市節點數據中心。

  下決心大幹一場的華為已有一定基礎。2017年2月,任正非出現在杭州,華為企業雲總裁楊瑞凱隨行。在和浙江省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中,有一條是利用華為晶片、網絡等核心技術,為浙江企業提供物聯網開放平台。這個開放平台基於的就是雲架構。在短短74天時間中,任正非和6個省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中,「雲計算、智慧城市」均是高頻詞。任正非親臨一線布局雲計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全面雲化已經不是一個可選的議題,而是必選。」華為常務董事丁耘說。智慧城市、金融行業的IT向雲構架轉型、電力行業的數位化、政府和企業對雲服務的需求,都是重要戰略機會。華為公有雲的明顯「標籤」是華為雲計算首先考慮的是電信運營商的需求。華為在雲計算技術上聚焦於電信行業的業務、運營和網絡的雲化,致力於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提供雲計算服務,這是華為雲計算在定位上顯著區別於其他雲廠商的地方。

  某種程度上,華為大舉進入雲市場,必將會給這個市場帶來活力。雲計算的發展勢頭近年來日益迅猛,眾多企業享受雲計算便利的資源服務、大數據挖掘帶來的產業創新同時,業界也一直存在關於雲服務安全方面的質疑。華為主打的恰恰就是「安全牌」。「20多年和企業打交道下來,華為為什麼值得他們信賴?因為可靠和安全。」鄭葉來說,華為擁有全球幾千個合作夥伴,有這個能力讓他們信服。

  自2014年開啟雲化轉型之路以來,華為私有雲規模呈指數級增長,用戶遍布全球各個角落,承載的業務形態也日益多樣,包括了辦公、生產、電商、開發和測試等;與此同時,雲數據中心網絡設備每年則以50%的速度激增,目前已超過20000台,分布在全球數十個數據中心裡。

  

  在開放架構方面,華為雲是基於OpenStack架構進行開發。從整個業界應用趨勢來看,公有雲是面向未來的趨勢,但在實踐過程當中,大量的企業會從私有雲到公有雲過渡,也就是混合雲形態。目前在私有雲市場上,華為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私有雲和公有雲共用一個OpenStack平台,企業無論是應用還是數據可以平滑遷移,同時,開放平台不會讓用戶被綁定。

  再次,在全球本地化服務能力上,華為目前在全球設立三個技術支持中心,全球分布的Openlab和全球的合作夥伴進行實時溝通和更新,除此之外,華為擁有170個國家和地區的線下交付和支持團隊。同時,目前全球雲服務合作夥伴超過12000家。華為能夠為客戶提供的兼顧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既包括線上也包括線下的一體化服務能力。

  華為輪值CEO郭平在介紹五朵雲計劃時,是以IBM創始人沃森的經典預言開始的,預言提到:未來世界只需要5台計算機。今天全球不只5台計算機,或許說成是五朵雲更合適。透過五朵雲戰略,華為向外界展示出在雲計算領域的野心。

  華為向雲時代的轉型似乎帶有某些特殊的網際網路基因以及老牌傳統硬體IT廠商偏於保守穩健的作風。華為目前還沒有在財報中單獨披露雲業務相關數據,2014—2016年的財報中曾兩次涉及雲方面數據,一次為2014財年,華為特意強調三大業務之一的企業業務中,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和敏捷網等網絡和IT領域業績實現有效增長,總收入194億元人民幣(31億美元),同比增長27.3%。另一次為2016財年,華為強調運營商業務堅持「管道戰略」,圍繞數位化轉型,抓住視頻、雲、運營轉型等重大機遇,在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方面不斷嘗試,以敏捷應對不確定性,以生態促進產業發展,並取得了穩健的增長,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290561百萬元,同比增長23.6%。

  從兩次的雲相關數據披露中我們可以猜測,華為三大業務中企業業務與運營商業務得到了雲計算相關業務的有效回饋,該兩大業務處於穩步增長態勢,且2016年企業業務的同比增速三年來首次超過消費者業務。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華為的雲計算轉型:「沒有跑起來,但勉強及格沒有掉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