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任正非商業的邏輯> 打造全球標誌性品牌效應

打造全球標誌性品牌效應

2024-10-11 14:15:00 作者: 申辰

  華為2017年銷售收入約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5%;智慧型手機(含榮耀)全年發貨1.53億部,全球份額突破10%,穩居全球前三。雖然華為做什麼在內外部都會有巨大的異議和懷疑,有紅軍有藍軍,但華為肯定是做對了一些事情,甚至在華為人自己都覺得不擅長的品牌建設上,華為踏踏實實地做了些事。

  任正非說:「華為的產品也許不是最好的,但那又怎麼樣?什麼是核心競爭力?選擇我而沒有選擇你就是核心競爭力。」在華為,市場就是核心競爭力,而市場是一線營銷團隊爭奪過來的,在本土,華為用三流的技術賣出了一流的市場,並且華為鐵騎已跨過亞、非、歐,把戰火燒到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技術不是華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營銷才是華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華為營銷的核心的核心就是華為營銷鐵軍。

  在華為做手機的初期,對品牌的理解就是對產品營銷賣點的不斷強化和表現,對特勞特「定位理論」的反覆跟隨。比如反覆宣稱做出了世界上屏幕最大的手機、最薄的手機、電池續航最強的手機、最美觀的手機……簡單地說,就是違反現在中國GG法的各種「最」。

  現在想來,在一個理工男思維主導的企業裡面,這個路徑是非常自然合理的。曾經在華為內部發生過這樣一件事。2011年,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展上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準備發布P1,而且已經打出了P1的賣點是「全球最薄」。沒一會兒我們聽聞富士通也要在展會上推出一款聲稱是「全球最薄」的手機,而且真的比華為的薄那麼一點。

  他當時手足無措,這是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的海外首秀,不容有失。這個最薄的概念的演講詞都已經設計好了,口號也打出去了。這時余承東緊急下令再次研發,能否改一點什麼再「壓薄」一些,員工們緊急加班奮戰,最終生產出來的比富士通薄一點,算是保住了「全球最薄」這個賣點。

  

  這個事後來成了華為人自嘲的「笑料」,華為人管它叫「擠一擠,終究會有的」,但它又不是玩笑那麼簡單。我們沒有品牌管理的流程,產品定義是在品牌營銷傳播之前的,它原本應該是一個各部門深度協作完成的流程,將產品的功能價值、美學價值和情感連接價值說清楚。而華為營銷人員正好反過來,先把產品的大賣點發布出去,一旦發現不對勁了,就需要「使勁擠一擠,一定要把這個坑占據住」。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的理解是:品牌就是一顆藥丸,說清楚它的效用是什麼,然後餵給你吃。

  再拿華為極具代表性的榮耀的「勇敢做自己」舉例。大家都知道,榮耀是CBG的雙品牌戰略之一,主要是用網際網路手機的方法論去做,榮耀的前身是電商部,就是拿出一款華為的邊緣產品用網際網路的方式「試試水」。結果出乎意料地一炮而紅,現在已經發展成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

  「勇敢做自己」這句GG語是很巧妙的,它用華為內部聽得懂的方式來做品牌的情感溝通。一方面,它是針對最活躍的網際網路上的90後用戶,這些年輕用戶對手機的性能配置非常敏感,也許他們不是高收入人群,但是他們是具有高傳播力量的人群。他們的力量令人吃驚,每次發布新機,伺服器都會崩掉。這些年輕用戶的意見刺激和鞭策了榮耀的研發、營銷和服務。從某種意義上,陳舊的領導意志和刻板印象要讓位於用戶犀利的批評和建議。

  「勇敢做自己」榮耀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不要強調華為的理工男背景,我們必須要找到一種方法,既讓華為的文化能夠順利地流淌,而且能創造性地形成新的認知模式。品牌不是沒有歷史的,不是憑空而來的,不是沒有傳承的,但是,它不是固定在那裡,一味地取悅這個體系。去扭開另外一扇門,讓另外一些光線灑落進這個老屋。表明華為探索的另外一些路徑,跟用戶直接溝通、是對用戶心智的直接占據。

  還有個轟動性事件是「P9牽手好萊塢明星」。P9的代言人之一是好萊塢一線女星斯嘉麗·詹森。從效果上看,這次代言和投放極大地拉升了華為品牌在全球的認知,特別是華為品牌在全球範圍內時尚的調性。通過「牽手好萊塢」活動,打通了華為全球的品牌和營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