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敵

2024-10-11 14:09:14 作者: 希文

  公司實行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的制度。追求管理不斷優化與改良,構築與推動全面最佳化的有引導的和自發的群眾運動。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能提大建議的人已不是一般的員工了,也不用獎勵,一般員工提大建議,我們不提倡,因為每個員工要做好本職工作。大的經營決策要有階段的穩定性,不能每個階段大家都不停地提意見。我們鼓勵員工做小改進將每個缺憾都彌補起來,公司也就有了進步。所以我們提出小改進大獎勵的制度,就是提倡大家做實。不斷做實會不會使公司產生沉澱呢?我們有務虛和務實兩套領導班子,只有少數高層才是務虛的班子,基層都是務實的,不能務虛。務虛的人干四件事,一是目標,二是措施,三是評議和挑選幹部,四是監督控制。務實的人首先要貫徹執行目標,調動、利用資源,考核、評定幹部,將人力資源變成物質財富。務虛是開放的務虛,大家都可暢所欲言,然後進行歸納,所以務虛貫徹的是委員會民主決策制度,務實是貫徹部門首長辦公會議的權威管理制度。我們應在小改進的基礎上,不斷歸納,綜合分析。研究其與公司總體目標流程的符合,與周邊流程的和諧,要簡化、優化,再固化。這個流程是否先進,要以貢獻率的提高來評價。我年輕時就知道華羅庚的一句話,「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們有些員工,交給他一件事,他能幹出十件事來,這種創新就不需要,是無能的表現,這是製造垃圾,這類員工要降低使用。所以今年有很多變革項目,但每個變革項目都要以貢獻率來考核。既要實現高速增長,又要同時展開各項管理變革,情況錯綜複雜,我們步履艱難,任重而道遠。各級幹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要熱烈而鎮定,緊張而有秩序。「治大國,若烹小鮮」,我們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謹慎,不要隨意把流程破壞了,發生連鎖錯誤。大家在處理相互之間的人際關係上也要保持冷靜,稍不冷靜就惹麻煩。千萬不要有浮躁的情緒,戒驕戒躁,收斂自我,少一些衝動,多一些理智。我們要堅決反對形上學、幼稚浮躁、機械教條和唯心主義。在管理進步中一定要實事求是,特別要反對形左實右。表面上看做得很正確,其實效率是很低的。

  ——摘自《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任正非堅持創新,認為沒有創新才可能是最危險的。在技術上的創新、在管理思維上的創新,在管理手段上的創新,在營銷策略上的創新始終是華為人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標。

  在技術創新方面,華為創業伊始,就以國際先進水平為目標,力求領先於世界。他們立足於當代計算機與集成電路的高新技術,大膽創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每年投入銷售額10%的資金用於科研開發,裝備大量精良的開發設備和測試儀器,並與國內外一些著名大學、研究開發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與國際上知名公司和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夥伴關係。科技領先,使華為躋身於世界少數幾家能夠提供CAC08-STP數字程控交換機設備的巨頭行列;在移動智能網、STP、移動關口局、GPRS等核心網絡方面形成領先的優勢。實際上,如果沒有任正非在企業草創階段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借高利貸進行研發,恐怕華為難以有今天的成就。

  正如任正非所說,「創新是華為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執著進行研發投入的結果就是,2009年1月27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在其網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情況時表示,「第一次,一家中國公司在2008年名列PCT(全球《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榜首。」

  拓展透析

  新思想大多來自客戶,許多革新性的公司都是從客戶那裡得到關於產品的最好主意的。向客戶開放,傾聽客戶的意見,企業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調查客戶滿意度指數

  調查客戶的滿意度,分析調查結果,能夠幫助管理人員了解客戶的滿意或不滿意程度有多高。因為指數是定量的,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有用的工具,把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和不同業務單位的結果進行比較。

  2.反饋

  為了能夠更早地發現錯誤和更快地解決它們,企業必須建立有效的渠道接受客戶的評論、抱怨和提問。當客戶感到意見被重視,自然會產生參與經營的感覺,無形中提高了忠誠度。

  3.市場調查

  了解客戶為什麼離去,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向離開的客戶展開調查,可以實現兩個重要目的:一是切實發現企業在產品或服務中的哪些問題導致了客戶的背離;二是最後嘗試挽留客戶。一家公司發現,僅僅是與離開的客戶聯繫,仔細地傾聽他們的意見,就足以讓他們中三分之一的人回心轉意。

  4.一線員工培訓

  企業必須對那些直接接觸客戶的員工進行培訓,告訴他們怎樣更好地傾聽,並學會在客戶感受糟糕時迅速採取補救措施。企業還必須建立專門流程,讓員工得以記錄必要的資訊,然後傳播給企業內的其他人員。

  5.戰略活動

  有些公司走得更遠,致力於將客戶帶進企業經營的每個層面。例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邀請飛行常客幫助自己進行空姐的初選。

  企業生產的最終目的是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繼而獲取利益,更多地傾聽顧客的聲音,從顧客那裡尋找靈感,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進行創新,占領市場。


關閉